周海娟
· 【中圖分類號】G633.91;G434
微課,也就是微型課堂。它是在沒有學生的狀態(tài)下,教師根據教學設計,結合教學課件,運用多媒體軟件,濃縮課堂精華,在5-10分鐘內,對某一知識進行講解所錄制的教學視頻。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來說,微課具有教學目的更加明確;教學目標更加單一;教學內容更加精簡;教學主題更加突出;解決問題更加直觀;指導方法更加明顯;學習收效更加顯著的諸多特點或者優(yōu)點。在信息技術日益發(fā)達的今天,將微課有效的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發(fā)展趨勢,,作為傳統(tǒng)生物教學的重要補充手段和資源拓展渠道,微課將為我們的教與學創(chuàng)造一片新的天地。
一、 充分展示生物微觀世界,順利解決教學障礙。
高中生物教學中有許多微觀的知識點,例如細胞亞顯微結構、分泌蛋白的合成過程、轉基因技術、細胞融合技術等成為學生理解、掌握的難點,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有些內容學生不可能去實地觀察,而多媒體生物微課視頻作為最直觀、最形象的一種教學手段,它可將書本知識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等特點,不僅給學生打開了進入微觀世界的通道,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大大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節(jié)省課堂教學時間,使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借助網絡平臺,巧妙化解教學難點
在高中生物的教學與學習過程中,幾乎每個章節(jié)都會有難點,如何突破難點,是所有一線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面對的問題。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難點,往往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正確認識、理解的概念、原理及過程,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種有利的教學資源和方法,化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現在借助微課資源平臺,難點就很容易化解了。這是因為,不同的教師基于自己對難點的理解能制作成不同的微課,這樣對于同一個教學難點就會形成不同的解決方案,學生只要使用網絡平臺搜索,就可以獲得多方的幫助,總有一款適合學生的學習。
例如必修二《遺傳與進化》模塊,在學習運用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解答遺傳概率問題時,難度較大,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了解“乘法原理”、“加法原理”等數學概念,理解基因分離定律與減數分裂的關系,會計算一對等位基因的連續(xù)自交,兩對等位基因雜交時不同于親本表現型的比例計算等問題。當學生通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自主學習,在眾多微課資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時,順利完成了以上學習任務。從而基本掌握了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的實質,并學會了解答遺傳概率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課下完成了知識的理解,留給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去分析、比較、解疑,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和深度。
三、 面對學習困難,及時解決問題
相信很多教師都有類似的經歷:放學了,答疑的電話總是難以避免。學生回家做作業(yè)的時候,遇到問題會打電話給教師,教師有時也不能在電話里把問題解釋清楚。還有一些學生會選擇第二天到校時詢問教師,讓問題錯過了保鮮期。還有一些學生不愿意請教老師,讓問題沉淀,久而久之就積累成大問題。微課的誕生,讓學生在家里遇到學習問題時能及時得到教師的講解或幫助,學生可以自帶U盤,主動的選擇或拷貝相關微課,用簡單的行為,實現遷移學習,讓學生的自我需求更進一步的展現出來
當下,數字化制造業(yè)的革命,網絡遠程教育2.0的革命,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機會。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tǒng)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生物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絡時代,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特別是隨著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為高中生物教學開啟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