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艷
【摘要】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令人擔憂,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多項研究表明,語文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之一,為學生心理品質的優(yōu)化提供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憑借物。
【關鍵詞】農(nóng)村;留守兒童;語文;情感教育
【分類號】G623.2
農(nóng)村小學的留守兒童由于家長常年外出打工,大多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均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心理失衡,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令人擔憂。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多項研究表明,語文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之一,語文教育資源豐富,為學生了解人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空間。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態(tài)度體驗。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語文教材文質兼美,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璀璨奪目的美的世界??v觀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字里行間無一不凝聚著作家對祖國的自然風光的無限熱愛,對周圍事物的深切體會,它們或清新委婉,或崇高悲壯,讓人回味無窮。因此,在教學中,要適時地把情感教育貫穿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把情感傳遞給學生。為了有效地發(fā)揮語文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加強留守兒童愛的教育
農(nóng)村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特別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親情失落、生活無助,道德失范、學業(yè)失教等問題突出。留守兒童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這一系列問題,主要是缺乏正確有效的情感教育。
(一)在教學中以對每個留守兒童的愛、理解、尊重為基礎,努力地體現(xiàn)教學的人文性。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語文素養(yǎng)的前提下,注重教學的人文色彩。老師要關心留守兒童的情感世界、人格狀況等,以鼓勵、表揚、激勵、幫助為主要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充分感受人性化的語文學習氛圍,感受師生間、同學間真摯的情感交流,感受學習生活的快樂與美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對象的形象結構、顏色等特征,并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例如在備課時有意照顧一下那些留守兒童,請他們談談自己喜歡寫的東西,并在教學設計上作一些安排。在課堂上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當他們通過仔細觀察后,情不自禁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語言從單一的詞發(fā)展成句。從而產(chǎn)生學習的沖動,激發(fā)表現(xiàn)的欲望。讓他們用適合自己的表現(xiàn)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以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要充分挖掘并發(fā)揮教學內(nèi)容每一個有利用于對每留守兒童情感升華、情操陶冶、人格完善的方面。比如:“愛”、“關心”、“自信”等,把它們與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等結合起來。兒童每時每刻都有需求,這是人類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點。留守兒童最缺少的是親情,他們需求家庭的溫暖,需求成功的喜悅,需求別人的理解等。教師要適時抓住學生的需求點。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親情氛圍,用親情和集體的溫暖擾慰他們的心靈創(chuàng)傷。給他們以親切的關懷。使他們感受到親情般的愛憐和溫暖。
(三)留守兒童親情缺乏,家庭教育缺失,所以語文教師應該要擔負起“愛育”責任。語文教師要集母愛與師愛為一體,真正贏得留守兒童的信任。即使是最受苦和最被別人遺棄的孩子,只要語文教師付出愛心和時間,都能找到孩子們背后蘊藏著的才華和最珍貴的能力。裴斯泰洛齊認為:“只要給予學生無私的愛、平等的愛、公正的愛,學生就會處在和諧、友好、愉快的環(huán)境中,感覺到教師對自己愛的溫暖和友誼的快樂,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覺到人生的價值”。當留守兒童受到語文老師的感化,這種感化會像春天的太陽使冰凍的大地迅速蘇醒那樣的速度來改變他們的狀況,改變他們的面目。
二、在語文教學中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要加強語文學習的綜合性與探索性,注重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能力,增加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和責任感。
(一)聽。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注重通過情感的聲響化來表達情感,即把情感通過各種不同的聲音表達出來,如聲音的高低強弱、輕重緩急等等。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藝術境界。好的作品都有優(yōu)美的藝術境界。境界就是作者描繪的,包含深意的藝術形象,它是形象思維的產(chǎn)物,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境界,是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我們要隨著作者的文筆去感受情感、體驗情感。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繪聲繪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導留守兒童身臨其境,讓他們陶醉其間,使之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從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
留守兒童的情感特別容易受老師的情感的影響,也容易被課文中具體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所感染、所支配。教師應該積極地去創(chuàng)設情景,影響、啟發(fā)留守兒童,激發(fā)他們的感情,增強學習的熱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牢牢抓住一個“情”字,以形感人,以聲傳情,以情動人,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文中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必將對學生健全人格,人生價值的形成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二)說。在課堂上讓他們說,讓他們把心里的東西暢快地說出來,相互交流。特別是一些關鍵處、動人處,一定要要求他們再說一遍,反復地追問,使他們把自己的心理話說出來,消除他們心理的抑郁,同時還能使他們能夠深入挖掘內(nèi)涵,激起情感的波浪,閃現(xiàn)出思想的火花。
語文教師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權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開放的、安全的課堂交往模式,讓學生敢于敞開心扉發(fā)表意見,爭論問題,做到指導而不指責,鼓勵而不泄氣,說服而不壓服,啟發(fā)而不包辦。留守兒童的心靈就如同美麗可愛而十分脆弱的露珠,需要教師的呵護。
(三)寫。文章是寫自己真實情感的載體。也就是要求把生活當作是寫作的材料,寫作時要寫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所謂“真情實感”的流露,正是培養(yǎng)美好情感的契機。
當母親節(jié)來臨之際,我們可以布置《感恩母親節(jié)》這樣的作文題。當留守兒童在生活中、學習上遇到困難無人傾訴時,可以及時讓他們寫作《××,我想對你說》等等小作文訓練。當春天悄悄來到校園時,可讓學生寫對生命、四季充滿喜悅之情的《春天來到我身邊》。這些切合時令、切合情境的作文無疑是點燃留守兒童心靈火花的火石,使留守兒童在寫作中逐步培養(yǎng)感恩社會、感恩親情,正視困難,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總之,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應倍受關注。語文教學的安全環(huán)境,有利于幫助具有特殊心理的留守兒童回復到良好的心理狀念。因此,語文教師應善于將愛給予這些特殊的學生,使他們與全體孩子一樣擁有一片蔚藍、晴朗的天空。
參考文獻
[1]王東宇.小學“留守孩”個性特征及教育對策初探[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