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月
【摘要】 教師工作關系著學生的教育,學校的發(fā)展。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如何做好教師工作,是筆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 教師工作 終身學習
· 【中圖分類號】G645.1
教師工作關系著學生的教育,學校的發(fā)展。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過硬的教學能力、合理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如何做好教師工作,是筆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多讀書,建立終身學習的學習觀
書籍是人類的營養(yǎng),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作為教師,不僅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多讀書,而且自身也要多讀書。筆者有幸閱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書,給了筆者很多啟示。作者雷夫·艾斯奎斯為美國的教育界創(chuàng)造了佳話,許多“問題兒童”在他的影響下變得謙遜有禮、誠實善良,并在日后進入名校就讀。事實證明:一年的學習真的可以改變學生的一生。李希貴的《學生第一》與《學生第二》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學生,學生第一。讀完這兩本書,筆者反思了很久,這正好解決了筆者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讀書、教學、改革對于一個教師很重要,李希貴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到的教學感悟,帶給筆者很大的啟發(fā)。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更新教育觀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在課堂上做到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增強學習興趣。采用不斷改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切實提高為學生服務的本領。由于醫(yī)學職業(yè)教育的需要,做為教師必須要有廣博的知識和高深的學問,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完善自己,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專業(yè)知識,通過個人自學和網絡學習,了解專業(yè)知識的最新動態(tài),拓展知識視野,提升業(yè)務水平。利用業(yè)余時間加強教育理論學習,研讀教育教學專著,并認真做好筆記,努力提高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做到勤讀書,勤思考,勤總結。虛心向有經驗、有特長的教師學習,汲取新思想、新做法。
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主張“活到老,學到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ā墩撜Z·為政》)作為教師,孔子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思想是每一位教師寶貴的精神財富。教師的言傳身教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積極地進行學習,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起到表率作用。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為一名教師,一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教師,在信息快速發(fā)展的今天,要學會讀書,讀好書,并且把善于讀書的習慣交給學生。
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
作為老師,不能照本宣讀,用教材去施教,而是要鉆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在掌握學生特點的基礎上,以一顆平常心、愛生心,和學生一起走進教材,學習教材,引導學生了解知識、掌握知識。筆者記得上中學的一位老師,他說話幽默風趣,知識淵博,天文、地理、政治、專業(yè)知識樣樣都通,在課堂上時常會穿插一些課外知識,即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上課時注意力非常集中,總是覺得一節(jié)課很快就下課了,非常喜歡這位老師的課。
學生喜歡這個老師,就會關注這門課,這門課的成績就會很好。因此,老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很大。要做這樣的教師,就要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給學生樹立一個學識淵博、舉止優(yōu)雅,談吐自如的教師形象。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讓學生盡可能地多掌握知識。只有永遠不斷的探索,與學生不斷溝通,互相交流,才能真正地為學生所尊敬,所愛戴。
三、懂得贊揚、鼓勵學生
對教師來說,應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應站在學生的立場及處境思考問題,把學生的意愿與發(fā)展需要擺在第一位。當學生有錯時,不能一味的批評指責。作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運用贊揚、鼓勵和批評相結合的教育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努力挖掘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并加以強化,讓每個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長處,這樣學生才能重新樹立學習、生活的信心。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的贊揚是學生學習的巨大動力。贊揚要具體針對學生的特定行為進行表揚,這樣可以使學生明白這樣的行為是正確的,能夠強化這種正確的做法,比如:“你今天在小組討論中表現(xiàn)很積極”、“你今天上課很認真”。
學校是師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地方。把學校當做“家”,做學校的主人翁。在學校同事就是兄弟姐妹,學生是我們的孩子。教師和學生要用實際行動愛護“家”,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的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以適應教育的發(fā)展,通過不斷的學習、探索,做好教師工作。
參考文獻
[1]李則怡.孔子學習觀對做好教師工作的啟示[J].職業(yè),2015(9):66-67.
[2]鄭金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新挑戰(zhàn)、新特征、新角色[J].人民教育,2014(7):15-18.
[3]譚禾豐.如何成為一名學生喜愛的教師[J].職業(yè)技術教育研究,2006(7):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