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孝紅
【摘要】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沒有重視對文本的多元解讀。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要注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對文本的多元解讀。首先,教師自身要進行多元解讀。教師在撰寫教案之前,要深入地解讀文本并對文本有自身的思考。第二,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多元解讀。第三,師生要交流解讀成果,達到共同進步。多元解讀對中職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中職語文教師要端正工作態(tài)度,轉變教學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要注意合理、適度地進行多元解讀。
【關鍵詞】中職語文閱讀教學;多元解讀
【分類號】G633.33
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一些教師采取了“一元解讀”的方式,即唯《教師教學用書》和參考答案是聽,在教學中缺乏多元解讀的精神。本文就中職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嘗試探討,力爭培養(yǎng)教師和學生的質疑精神,提高師生對文本的分析能力。
一、分析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一些中職語文教師在對閱讀教學進行備課時,只是簡單的閱讀一下文本,然后參照《教師教學用書》和別人的教學設計,寫作教案。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照本宣科,采用“滿堂灌”的方式按照教師用書和參考答案進行講解。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缺乏對文本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教師言論的記錄者。這樣的課堂自然是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效率不高。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沒有重視對文本的深入解讀。首先,教師自身沒有深入的解讀文本,這使得教師無法進行多元解讀。第二,學生沒有仔細的閱讀文本,這使得學生無法深入的理解文本。第三,師生缺乏對文本的深入交流,這使得師生對文本的領悟不深刻。
(一)教師沒有深入閱讀文本
一些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前,自身沒有深入地閱讀文本。這就造成教師自身缺乏對文本進行解讀的基礎。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存在“教學惰性”,即缺乏對文本深入的思考,只是簡單的參照《教師教學用書》和參考答案進行教學。而有些參考資料的觀點本身就存在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對參考資料、參考答案不加思考和辨別,容易造成對文本的誤讀,進而影響教學的質量。
(二)學生沒有深入閱讀文本
很多中職學生沒有預習課文的習慣。上課時,一般只是粗略的閱讀一下課文,然后就聽教師解說,把老師講的記錄下來。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被動的記錄者,而非主動的學習者。學生沒有仔細的閱讀文本,自然也談不上對文本進行深入思考。
(三)師生缺乏交流
在中職語文的閱讀課堂上,一些教師習慣了“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師生缺乏溝通和交流;再加上一些學生的質疑精神和獨創(chuàng)精神不強,這些都導致了學生對文本缺乏深入解讀,尤其是缺乏學生自己獨特的解讀。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對文本的解讀,尤其要注重多元解讀。師生在閱讀過程中要讀出自身對文本的獨特感受。
二、闡釋多元解讀的必要性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泵總€人的視角、經歷、感受都是不同的,他們對文本的解讀也是不一樣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分析語文教育的特點時,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要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注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
“所謂多元解讀,指不同的讀者閱讀同樣的文本,或同一讀者在不同的閱讀情景和閱讀心態(tài)下閱讀同一文本,由于閱讀心理、閱讀期待、知識經驗、文化背景等存在差異,在與文本進行閱讀對話時,切入文本的角度、審視文本的視野、關照文本的層次就會有所不同,對文本意義的見解也會隨之產生差異。”①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對知識的建構的過程。學習者對知識的建構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行為。教學也不是簡單的灌輸知識,而是在與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逐步掌握知識,從而完成對知識的建構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去主動的學習,主動去構建知識。在進行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的解讀文本,讓學生主動的建構對文本的概念、判斷等。在建構過程中,教師要保護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構建,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多元解讀。
三、探究多元解讀的步驟
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想使學生對文本進行適當?shù)亩嘣庾x,首先要求教師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然后要求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最后,師生要交流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交流中不斷提高對文本的認識。
(一)教師進行多元解讀
教師在撰寫教案之前,要重視文本的深入解讀,并力爭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此步驟可以分為三步。首先要求教師反復閱讀文本,形成對文本的初步印象;然_____________
①方相成.“陌生化”:文本多元解讀的有效策略[J]. 教育評論,2011(4):96.后要查找相關資料,進行深入探究;最后通過對文本的質疑反思,形成對文本獨特的思考。
1. 多次閱讀文本
教師要想對文本進行多次解讀,必須多次閱讀文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笔熳x文本,能使教師對文本的把握更準確。在閱讀時,教師要注意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形成對文本的整體印象。此步驟實質為教師對文本的初步感知。
2.查找相關資料
教師對文本進行初讀閱讀后,要去查找作者寫作此文的背景、作者同期的一些作品、作者的生平等資料,這些對文本的解讀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認真地閱讀這些資料后,教師回過來再次閱讀文本,對文本會有更深刻的感悟。此步驟實質為教師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3.形成自身思考
教師在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和深入探究后,要有自身的思考。教師要重視自身對文本的解讀和體悟,不要迷信教參上的說法,更不要人云欲云。此步驟實質為教師對文本和教參的質疑反思。這一步是教師進行多元解讀時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艱難的一步。endprint
教師要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考,首先要有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只有專業(yè)基礎過硬,才能正確的把握和提取文本中的信息。教師還要擁有廣博的知識。教師要廣泛的攝取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增長自己的見識,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辨別能力,這樣才能在閱讀文本時提出個人獨特的且深刻的見解。另外,還需要教師有較強的質疑能力?!氨M信書,不如無書?!苯處熞獙ξ谋竞徒虆⒌荣Y料有質疑的精神,不要迷信這些資料。對這些資料,教師要取其精華,棄其不當之處。
教師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可以為學生進行正確的多元解讀做鋪墊。
(二)學生進行多元解讀
要想使中職學生對文本進行適當?shù)亩嘣庾x,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師要教給學生解讀文本的方法。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第三,師生要對文本進行深入交流。在交流中,達到對文本的深刻理解。
1.教師要教學生方法
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教師必須教給學生解讀文本的常用方法。要解讀一個文本,首先要多讀、多查找作者寫作此文的相關資料。在閱讀過程中,要重視整體感知、整體把握。不要將文本肢解成若干片段,更不要斷章取義。有些文本一旦把它肢解開,會變得面目全非,完全與作者的本意背道而馳。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要注意文本中夾雜的表達思想感情的語句,這些語句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謝大有幫助。另外,要善于發(fā)現(xiàn)文本中的點睛之筆和獨特之處,如優(yōu)美的詞句,精巧的構思等。
2.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
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保護學生探究的積極性。教師要允許學生對文本進行獨特的解讀。每個學生的學習經驗、學習體驗是不同的。他們對文本的解讀也是不同的。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要主張“百家爭鳴”。教師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對學生的見解,教師要正確分析,對合理的見解,教師要給予肯定,讓學生有自我實現(xiàn)的成就感,從而激發(fā)起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師生交流解讀成果
建構主義認為,師生構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在學習的過程中,師生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應該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營造一個民主的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 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蓖ㄟ^交流,師生將自身對文本的解讀結合起來,達到思想的交匯,使得雙方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和正確。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不要認為學生對文本的所有解讀都是對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強調多元解讀,并非意味者讓學生對文本進行隨意解讀甚至“瞎讀”,否則只會糟蹋文本,糟蹋經典。舉個簡單的例子,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林妹妹”,但是,這個“林妹妹”首先要是一位女性。如果學生對“林妹妹”進行隨意解讀,那是很不恰當?shù)?。所以,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多元解讀要適度和適當。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多元解讀要進行適當?shù)囊龑А=處熎綍r要對學生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和人生觀、價值觀等的引導。這樣,學生的解讀才能正確和深刻。
通過師生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教師和學生都加深了對文本的感悟,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四、梳理多元解讀對教師的要求
多元解讀對中職語文教師及其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端正工作態(tài)度
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做到多元解讀,首先要求教師要端正工作的態(tài)度。有些教師在教學前只是簡單的閱讀一下教參,沒有深入的閱讀文本;教學時簡單地按照教參組織教學。這其實是對工作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所以,教師要端正工作態(tài)度,在備課時要認真并反復的閱讀文本,體會文本的內涵;然后適當?shù)拈喿x教參,并對教參上的觀點進行批判性的繼承,取其精華,棄其不當之處。備課時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為學生進行多元解讀做鋪墊。
(二)轉變教學理念
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做到多元解讀,還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的理念。教師要認真閱讀現(xiàn)當代先進的教育和教學理論著作,并以之指導教學實踐。在教學中,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能去深入的解讀文本,并進行獨特的思考,從而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
(三)轉變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存在諸多弊端。例如它不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質疑能力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這種教學方法。另外,有的教師在教學時照本宣科,這也是不利于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的。
教師在教學時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和自主學習法等,讓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在選用教學方法前,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專業(yè)特點。選用的教學方法要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
(四)提高自身素質
不管是教師自身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還是指導學生進行多元解讀,都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素質。一名高素質的教師不僅需要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廣博的綜合知識,還需要懂得專業(yè)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
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想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教師必須懂得《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教學要符合《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原理和規(guī)律。例如馬斯洛在需要層次理論中指出每個人有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滿足學生的這些心理需要。在解讀文本時,對學生提出的觀點,只要是合理的,教師就應該給予適當?shù)目隙ā#ó斎?,如果學生的觀點存在價值觀、人生觀等問題,教師應該明確指出)這樣能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進行多元解讀。
(五)多元解讀要適度
多元解讀并非隨意解讀,也并非“瞎讀”。它首先要求教師對文本進行的多元解讀必須正確到位。這需要教師提高綜合素質。第二,教師在要求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時,必須注意解讀的難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借鑒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維果茨基認為學生的發(fā)展存在兩種水平,一種是現(xiàn)有的水平,另一種是潛在的水平,即可能發(fā)展的水平。兩者之間的距離即“最近發(fā)展區(qū)”。在多元解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中職學生閱讀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提出的問題不要太簡單,也不要太復雜,提出的解讀要求也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做到多元解讀,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它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各中職語文教師要端正工作態(tài)度,轉變教學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要加強對多元解讀的指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輩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陳琦 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邵宗杰 盧真金.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方相成.“陌生化”:文本多元解讀的有效策略[J]. 教育評論,2011,(4): 95-98.
[6]孫麗曼.接受美學視閾下的語文閱讀教學———《背影》的多元解讀[J].喀什師范學院報,2012,(11):88-90.
[7]鮑道宏.文本多元解讀:可能及其限度———從詮釋學當代發(fā)展看新課程閱讀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7,(4) :31-35.
[8]葉春英.關于“多元解讀”的一些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6):40-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