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要: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誠然,換句話說閱讀就是打開人類智慧之門的鑰匙。由此可見閱讀對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為了培養(yǎng)我國全民讀書的習慣,就必然要從小抓起。鑒于此,筆者通過一定的研究,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可謂閱讀實踐活動有效性問題做了較為深入的探究。
關鍵字:閱讀實踐 有效性 小學語文
· 【中圖分類號】G623.2
引言:自國以來,我國就流傳著一句家喻戶曉的名句:讀完卷書,行千里路。真知灼見,書籍低調(diào)是人類的良師益友,閱讀不僅使人聰慧,同時也無形中指引著人類前進的方向。讀書如此重要,為了使我國人們都熱枕閱讀,那么就有必要做好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于茲,筆者通過學習研究,探討了小學語文閱讀課外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的現(xiàn)狀分析
為了確保研究結果的科學性,筆者通過大量的研究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實踐互動的現(xiàn)狀分析入手,逐步剖析了提高其有效性的策略。通過整理與歸納筆者得出了以下幾點小學課外閱讀實踐活動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1)快餐化閱讀缺乏一定的深度
閱讀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來源之一,也是人類進步必要的素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習慣,許多學校都開展了課外閱讀實踐活動。但是一般的實施情況研究來看,結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目前多數(shù)小學生為了完成任務,雖然被動的進行了一定的課外閱讀,但是閱讀書籍的內(nèi)容卻普遍缺乏營養(yǎng),譬如小學課外閱讀中一般都喜歡色彩斑斕的畫冊而不屑于文字閱讀,偏愛《機器貓》之類的外國漫畫而輕視傳統(tǒng)文化。在此筆者且不談外國漫畫的文化性質(zhì),單單從其文化內(nèi)涵的角度看就不符合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要求。當然筆者也非要求學生必須要讀古奧的文學作品而放棄童真,只是認為做到兩者的平衡才是有效的閱讀,因為厚此薄彼并不利學生文化的沉淀。
(2)信息化閱讀蠶食學生的閱讀能力
眾所周知,現(xiàn)目前世界已經(jīng)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因此許多家長為了跟進時代的腳步,就連同孩子的閱讀也進行了信息化?!陡窳滞挕返墓适伦兂闪藢W生“掌上動畫”,《伊索寓言》成了有聲的寓言,《唐詩三百首》成了耳畔縈繞的淺吟頓挫。試問這樣的“閱讀”孩子究竟讀到了什么,是學會了講故事還是學會了鸚鵡學舌。鄙文字是有一定靈性的,所謂靈性是要透過眼簾去評鑒內(nèi)心去跟從思想去琢磨的并不是耳聽的虛妄。
(3)學生學習負擔重無心閱讀
減負問題是近年來老生常談的問題,這個問題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家長望子成龍的愿望致使眾多家長對孩子過度培養(yǎng),放學回家學舞蹈周末學書畫,這樣一來學生何以堪其負。此外學生還必須要面臨升學的壓力使學生有做不完的練習,補不完的課。在這樣的重壓下,可想而知學生那里還有心思去閱讀。
除上述問題之外,在小學課外閱讀實踐中仍然有許多攔路虎,但是筆者在此就不逐個枚舉了。為了解決小學課外閱讀實踐活動中的問題,提高小學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的有效性,筆者對此做了一下研究。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的策略
(1)綜合閱讀方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
通過上文的闡述我們知道,現(xiàn)目前小學課外閱讀的方式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為了提高小學課外閱讀的有效性,首先我們必須要對癥下藥治好學生的閱讀陋習。具體的解決策略就是以綜合的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閱讀習慣。簡單的講,首先教師應該及時與家長做好溝通,闡明電子閱讀存在的一些弊端,從而引導家長合理的使用電子閱讀,并積極鼓勵學生進行一定的紙質(zhì)閱讀。并且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家長要做好監(jiān)督與引導,將兩種閱讀綜合使用。譬如在進行較為艱深的閱時,家長可以使用電子閱讀的形式簡化閱讀的難度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是在進行較為簡單的閱讀時學生應該通過紙質(zhì)閱讀進行意識層面的深入理解。只有合理將兩種閱讀方式綜合的使用,才能夠培養(yǎng)起學生科學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小學課文閱讀的有效性。
(2)減輕學生的負擔
為了保障學生擁有足夠的閱讀時間,家長與學校都應該相應的減輕學生的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著眼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提升教學效率,從而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一定的練習,這樣就可以解放學生的課余時間。就家長而言,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尊重學生的興趣,實在不必過于刻意的去占據(jù)學生的課余時間進行功利的培訓,應該關注孩子的內(nèi)心引導他們進行有益的閱讀,從而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yǎng),從側面講也有利于孩子藝術修養(yǎng)的提升。
(3)實現(xiàn)圖書“漂流”促進互動、拓寬閱讀
正所謂獨學而無友,則孤落而寡聞。誠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交流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那么在課外閱讀實踐活動中,是否也可以進行合理的交流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是為了實現(xiàn)學生交流的前提是,學生要有共同的閱讀產(chǎn)品,簡單的說就是需要學生讀過同一本書,否則在交流時要么牽強附會就會牛頭不對馬嘴,要么言者泛泛而談聽著就覺得空洞無物,顯然這都是不利于交流的。為了促使學生在閱讀經(jīng)驗上進行深入的交流,就可以實行圖書“漂流”活動。圖書“漂流”的涵義,簡言之就是指將圖書在學生間進行周期化的交換也就是相互借閱,這樣就可以保證學生擁有共同的閱讀經(jīng)驗,從而掃除了學生交流時的障礙。當然這樣的方法,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因為從心理學層面講常人對借取的東西都具有特殊的興趣對于圖書也一樣,借來的圖書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新鮮感從而提升了閱讀的興趣,同時也就保證了課外閱讀實踐的有效性。
(4)以實踐促閱讀
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學以致用,當然閱讀也是學習的一種方式,所以在進行小學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時,敦促學生閱讀所學的知識運用出來才是有效的。通過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是較為合理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將閱讀中所增長的見識通過寫作運用出來,譬如學生在閱讀了《昆蟲記》就可以根據(jù)書中的知識寫一篇自己對生活中昆蟲認知的文章,此外學生也可以綜合所讀的內(nèi)容寫一篇讀后感??偠灾谶M行課外閱讀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將閱讀的知識運用起來,當然為了保證學生的熱情教師應該予以一些實際的獎勵,如在保證學生完成了必要的學習任務的前提下,以免除一些機械反復的訓練來激勵學生實踐。
參考文獻:
【1】龔艷;說說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有效性[j];中學課程輔導;2013
【2】仇曉寅;試論提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策略[j];新課程習;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