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蘭
【摘要】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千百年來成為滋養(yǎng)中華民族成長的寶貴精神營養(yǎng)。在小學教材中,古詩教學內容占很大比例,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情感有著重要作用。本文聯(lián)系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以提高教學效果為落腳點,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 古詩文 ; 現(xiàn)狀 ;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0125-01
一、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
由于古詩詞距今年代久遠,寫作背景復雜,而且內容高度凝練,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師缺乏對其教學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釋題目—讀通詩句—分析字詞—串講詩意—總結思想”的五步教學法,使古詩詞教學僅僅停留在“解釋”的層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諧、充滿活力的詩詞藝術在教師逐字逐句的解說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號。
(一)忽略了古詩詞深遠的藝術意境需要反復誦讀深刻體會的特征,在教學中泛泛問答,破壞了古詩詞的整體性,使學生對古詩詞意境的理解支離破碎。
(二)面面俱到式的介紹,使學生不得要領,處于一種迷茫的狀態(tài)。
(三)在教學中迫不及待地要求學生通過注釋把古詩詞用現(xiàn)在的話把它說明白,將鮮活的古詩詞教得沉悶而無趣。
(四)在課堂上唱“獨角戲”,對古詩詞作所謂的全面深刻分析,未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學生感到學習古詩詞非常費勁而產(chǎn)生厭惡心理。
(五)教學古詩詞只以考試為目的,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好詳細的筆記,之后就是單調的背誦、默寫等,學生的靈動、想象就在死記硬背中逐漸被消磨。
二、開展小學古詩文教學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信息技術與古詩教學相結合的多媒體教學
古詩最重要的特點是講究意境,這是詩人的情感理想同客觀現(xiàn)實的高度統(tǒng)一,是一種獨特美妙的藝術境界。在教學中巧妙運用多媒體,通過色彩鮮艷的動態(tài)視頻、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等手段,給學生提供與所學古詩有關的背景材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生動形象的情境,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詩歌的意境中去。
(二)美育與古詩教學相結合
詩是詩人的感情的即興抒發(fā),而此種感情一定是通過具體的形象,構成一種意境,然后借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在古詩教學中,如果將抽象、凝練的語言與具體的物象聯(lián)系起來,能提供給孩子們鮮明、準確、豐富的感性認識,如圖片或充滿色彩的簡筆畫,能把學生較快地帶入“智力發(fā)展區(qū)”,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力。
(三)在古詩教學中體會音樂美
音樂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而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必然聯(lián)系,不少古詩本身就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如贊頌母愛的《游子吟》。在教學中把內蘊深沉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律溝通起來,盡可能地將古詩中的“情”化為聽覺的韻律,有利于學生披文入境,深入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
(四)古詩文教學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庇捎诠旁娬Z言具有高度凝練性,往往給讀者留下很多的“藝術空白”。而多媒體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有效地啟發(fā)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進行藝術的再造,感受詩的意蘊,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時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華。
(五)古詩文教學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
根據(jù)當代學生表現(xiàn)欲較強的心理,教師可鼓勵學生把課堂作為場景,通過表演課本劇的形式來表現(xiàn)課文故事情節(jié),這樣,既能使學生準確理解把握課文內容,又能使學生通過形象、生動、富于個性化的語言來深入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并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得教益。
(六)古詩與練筆相結合,以詩促寫
通過自創(chuàng)小詩;以改寫、擴寫、續(xù)寫、仿寫古詩;寫“學古詩、背古詩”的感受;詩配畫,畫填詩;結合學校閱讀節(jié),制作與古詩詞相關的小報等形式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古詩文誦讀能力。
三、借助視頻的錄像分析,提高古詩文教學的實效性
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主要是教學錄像)來進行教學反思,找出一些自己覺得很特別的畫面,將其靜止,思考反省為何當時會如此地教,是否妥當,下次應如何改進等內容,提高古詩文教學的實效性。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詩境
在浩瀚如煙的文學長河中,古詩就如璀璨的明珠傳承著華夏兒女的血脈精髓。所以,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講究方法,以用對古詩的喜愛之情,感染學生,喚起學生對學習古詩的熱情,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嚼字品詞,體悟詩意
字、詞是古詩的組成單元,學懂字、詞是理解詩句含義、分析詩的意境的前提。詩中的一字一詞都經(jīng)過詩人的千錘百煉,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詩意是古詩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
在古詩文教學中,正是這樣緊密結合語境而對言語作細細的咀嚼,在吟誦中賞析作者在語言過程中“字斟句酌”,才使學生越讀越有味,越讀越深入,從而受到靈魂的洗禮,精神的振奮。
(三)吟句讀詩,品味詩情
誦讀是小學生學習古詩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詩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徑。誦讀有兩層含義:即朗讀和背誦。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學生必然會被古詩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深深感染,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詩文的感知,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語言的魅力,喜愛上古詩,做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四)拓展活動,再現(xiàn)詩意
在古詩教學中引入活動,給了學生一個自由想象、自由表達的時間和空間,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大有幫助。
1.畫詩。古詩的特點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互相生發(fā),相得益彰。一首詩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畫,一幅田園風光圖。因此,理解好詩句,就能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幅美妙的畫面。結果,有的學生畫面上的蝴蝶隱約于金黃的菜花之中,有的干脆不畫。理由也各有不同:有的說把蝴蝶畫成淡黃色,和菜花就分辨不出來了,但可貴的是,它已經(jīng)引發(fā)了學生的進一步思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演詩。比如教學《尋隱者不遇》一詩中詩人詢問童子師傅的去處時,讓孩子們運用已有生活經(jīng)驗,充分展開想像,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表演。不同的學生對童子當時的神態(tài)、動作的設計都有所不同:有摸著后腦,一片茫然的;有焦急無奈,舉目遠眺的;有故作神秘,睨視微笑的……學生種種表現(xiàn),再現(xiàn)了這篇古詩在他們頭腦中的不同意境,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不同創(chuàng)意。
3.寫詩。學生學習了古詩,對其形式、意境、構思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再加以適當?shù)狞c撥、誘導,觸發(fā)學生的靈感,讓他們對古詩進行改寫或者寫.在依依惜別之時,大家一定會有許多心里話想說,讓我們都來學學作者,回家后把心里的話寫成一首送別詩,贈給自己最不舍的人。
總之,我們在詩歌教學中,要盡可能用詩一樣唯美的語言演繹課堂,用詩一樣的精巧鍛造課堂,用詩一樣的意蘊營造課堂,用詩一樣的激情澎湃課堂。讓我們的課堂,因詩歌教學而充滿濃濃的詩意,讓學生的精神生命詩意地棲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