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軍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0074-01
“學語文,就是學做人?!薄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及愛美的情趣,發(fā)展健康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弊鳛檎Z文教師,我們應當充分挖掘文本,在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努力結合實際,巧妙地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生命意識、責任感、環(huán)保意識及誠信等教育內(nèi)容于語文教學之中,努力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一、在教學中融合誠信教育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保鬃樱┱\信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寶貴財富。但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日臻提高的今天,我們卻很遺憾的發(fā)現(xiàn),當代社會陷入誠信不足的困境。誠信缺失不僅對我國經(jīng)濟社會造成不利影響,而且也嚴重危及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作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語文學科的擔當者,我們在此方面的教育更是題中應有之義。因此,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融入誠信教育,是值得我們?nèi)ニ伎疾⒆魃钊胩接懙摹T诮虒W《陳太丘與友期》時,基于文言意思的厘清后,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人物語言的品析上,學生對此很感興趣,積極參與探討并借此把自己對人物的看法融入其中。在此過程中,我著意插入這個問題——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學生結合自己對文本的理解以及生活體驗各抒己見,并最終歸結到“信”、“禮”二字。至此,我們的教學很自然的落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維度。誠信問題也隨之進入我們的討論中。在平等、融洽的氛圍中,誠信意識得到了升華。
二、在教學中融合集體主義教育
我們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父母的精心照顧、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孩子們聰明能干,但同時也滋生著個性太強、突出自我和嬌縱任性等缺點,當中又以自我為中心表現(xiàn)得特別突出。如何讓學生懂得個人服從集體的協(xié)作關系,讓他們懂得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集體主義觀念呢?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在這方面多思考,多探索。如:在學習《斑羚飛渡》這篇文章時,我先讓他們整體感知內(nèi)容:一群斑羚被逼上傷心崖,陷入進退維谷的絕境,老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選擇死亡,讓年輕斑羚獲得新生。而這個過程卻又是那么秩序井然,沒有怨言。學生們看后,唏噓不已。在對這些有了初步厘定和感悟后,我開始啟發(fā)學生: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是否需要這種集體主義精神呢?請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并結合課文談自己的認識。通過自我言說和教師的引導,學生明白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少不了這種團隊合作、自我犧牲和集體主義精神。在他們達成共識后,我趁熱打鐵,聯(lián)系我們之前學過的課文(如:《偉大的悲劇》、《登上地球之巔》)再度探討,進一步深化了學生的集體主義認識。
三、在教學中融合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德育乃至全民教育的永恒主題。語文學科蘊含著生動、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思想融合,使愛國主義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將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最后一課》一文中,學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對國家的淪陷,把自己的滿腔愛國熱情表現(xiàn)在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上。針對學生普遍重外語輕語文的現(xiàn)象討論,作為一名中學生,又該如何對待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呢?這種實實在在的例子在此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并且更具有打動力。通過該文,我們給學生以啟示,教育他們——“愛國”,并非空洞遙遠,它就在我們?nèi)粘I钪?,就在我們的身邊,這就是愛國的行動。通過該文的學習,學生們感觸很深。我緊緊抓住這個契機,給學生們欣賞了《柏林之圍》。在學習本文時,我先讓學生充分體會儒弗上校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為之感動的基礎上,再啟發(fā)引導學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們還需不需要這種精神呢?以及該如何去做才是愛國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從而培養(yǎng)起學生的愛國意識。
四、在教學中融合責任感教育
強烈的責任感是學業(yè)有成、事業(yè)成功的基本要素。缺乏責任感的學生,難以擔負祖國和人民賦予的重任。在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學校的教育。但生活中部分學生出現(xiàn)了信口開河、不負責任的言行,作為教師,我們應把學生的這種不良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作為語文教師,我特別注意這方面,并努力把它融合在自己的教學中。教學莫懷戚的《散步》時,我引導學生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深刻含義——展現(xiàn)了作者肩負著承上啟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緊接著,我很自然地問他們:在我們生活中,是否也需要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呢?如果是你,又將如何擔負這份責任呢?學生們結合自己的情況,并聯(lián)系父母親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暢所欲言。等他們討論完后,我進一步問他們:這種責任感是否僅限于自己的家?還有哪些地方需要這種責任感呢?此舉使學生的責任認知與現(xiàn)實狀況有機聯(lián)系起來,并逐步落實到行動上,培養(yǎng)起學生的責任感,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五、在教學中融合環(huán)保意識教育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環(huán)境是這個家園中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環(huán)保已經(jīng)成為與人類休戚相關的熱門話題。實踐表明,搞好環(huán)境保護既要靠管理,靠科學技術,更要靠不斷提高全民族的環(huán)保意識。而學校教育首當其中要承擔起培養(yǎng)下一代人環(huán)保意識的任務,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有必要結合教材滲透環(huán)保教育。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使之真正成為全社會共識。那么,我們的唯一家園——地球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以上這些,是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的點滴體會?!皫熣?,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钡掠?,是教育的永恒主題。一言以蔽之,教育要以人為本?!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弊鳛榧R性、思想性于一體的綜合學科——語文的教學組織者、協(xié)調者和參與者,我們應讓學生在快樂創(chuàng)造中學習語文,更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融合德育教育,以期他們能在不久的將來譜寫歷史的新篇章,做一個對社稷桑梓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論語》(文白對照),中華書局,2008年版
[2]《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版修訂稿)
[3]《現(xiàn)代教育學》(新編本),扈中平、李方、張俊洪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