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寶勇
摘要:作為初中一線的語文教師,就要緊跟時代的發(fā)展,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和學生實際、社會生活、考試方向等緊密結合,尋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新路徑,并將教學逐漸提升到一個相對的高度。
關鍵詞:初中 閱讀 互動 參與
隨著初中語文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和提升,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初中一線的語文教師,就要緊跟時代的發(fā)展,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和學生實際、社會生活、考試方向等緊密結合,尋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新路徑,并將教學逐漸提升到一個相對的高度。
一、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眾所周知,初中生閱讀的積極性不高,這個現(xiàn)狀很讓教師們很頭痛。當然造成學生們不喜歡閱讀的原因有很多。我認為當前最大的原因是網絡和手機。鋪天蓋地的網絡游戲和便捷的手機應用功能,讓學生得到了更多刺激的甚至上癮的快樂。這樣的快樂導致學生把大多數(shù)的課余時間甚至是課上時間投入到了玩游戲,玩手機。既然學生把大多數(shù)的時間投入到了游戲和手機方面,他們哪里還有什么經歷和時間去看書?他們對閱讀的興趣也就所剩無幾了。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就必須讓學生逐漸放棄游戲,學會正確使用手機,把興趣漸漸轉移到閱讀上來。全方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全班展開“我愛閱讀,拒絕游戲”活動,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閱讀上來。這個活動的宗旨是做一個愛閱讀的人,拒絕被手機游戲控制。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名非常負責人的組長,并在全班布置閱讀作業(yè),當然,閱讀的篇目由這個組的成員按照自己的興趣來確定,再提交我審核,最終確定。這樣既照顧了學生們的興趣,又能避免學生閱讀的內容不健康。確定了閱讀內容,接下來就是小組之間的比賽了。我給學生設定了比賽規(guī)則,誰先讀完一本,加十分的量化,自己要對所讀內容做簡單深刻的總結。這樣能避免那些沒讀完還魚目混珠的人。在交流中,誰談得比較深刻,認識有見地,一個觀點就加五分的量化,這一項是為了突出學生讀和思考相結合的,避免出現(xiàn)古人所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的情況。小組長還要每天調查學生持手機玩游戲的情況。每發(fā)現(xiàn)一次課上持手機玩游戲的違紀情況,就扣除該組量化十分。在家里由家長監(jiān)督,完成在家里的閱讀量。經過我和全班同學的努力,班里玩手機游戲的情況大有好轉,課間學生們討論的話題大多是閱讀方面的了。閱讀成了學生們的正能量。每個小組都怕被落在后面,積極的閱讀,積極的討論,并提出有思想的個人認識。這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
二、師生積極互動
閱讀,不應該單純是學生們的事,它應該是一種師生互動的教學。閱讀,簡單地說,就是一種交流,學生閱讀,是學生與讀者之間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師生互動,則將這種閱讀提升到更廣層面的交流。另外,師生互動的閱讀模式,對學生閱讀也是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在這樣的互動中,學生可以收到指引,得到快樂,從而更加積極的快樂的投入到閱讀中去。例如,我除了教授課本上的文章外,我還鼓勵學生閱讀經典。我鼓勵他們閱讀《紅樓夢》。眾所周知,《紅樓夢》初中生閱讀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就算是他們有一定文言基礎,但閱讀起來,識字量對他們也是一個挑戰(zhàn),另外,這部書里的人物眾多,難免感覺混亂,為此,我給學生們做了相應的閱讀指導,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主線為閱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為核心人物,逐漸向旁邊展開閱讀,次要任務可以忽略。在閱讀中,對自己感興趣的人物就多讀一點,多思考一點,對自己不感興趣人物可以忽略。于是,學生們開始了名著攻堅。為了提升閱讀效率,我每周單拿出兩個課時來閱讀名著。學生邊讀,我邊在教室里轉著指導,有不懂的句子,及時給學生進行講解。學生們看得津津有味,而且一節(jié)課的閱讀量我設計的也不是太長,我讓他們看的是《林黛玉進賈府》這一部分。學生們看完之后,就有了對里邊人物初步的認識。他們普遍不喜歡王熙鳳,覺得這個人太善變。對林黛玉的看法還不完整,只覺得這個女孩子內心很敏感,而覺得賈寶玉就是一個喜怒無常的瘋子。我肯定了學生們的認識,但同時又給學生指出了不足。尤其是王熙鳳,我讓學生們不要片面的看一個人物,要全面的去分析,在整個小說中去分析她。要看到她的長處。學生們都點頭。在這樣的互動中,學生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避免了閱讀的盲目性。
三、變“傳話式”教學為“參與式”教學
目前,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關注的是可以轉化分數(shù)的諸多結論,如讓學生背誦詞語解釋,重點句子的含義,課后練習的答案等等,教學過程成了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傳話”(或“受話”)式教學。在這種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是以掌握知識,應付考試為目的的,師生的關系是“皇上”和“臣民”的依從關系,使原本充滿生命活力的閱讀課變得味同嚼蠟,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關懷,扼殺了學生的個性, 使閱讀教學走向了異化?!墩Z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變傳話式教學為“參與式”教學。所謂“參與”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參加到學習實踐活動中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實質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總之,作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師,只有深刻領會和把握當今語文課程改革中所倡導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內涵,并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教學活動中,重視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鄧方.建構主義與語文教育[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01).
[2]劉蘊秋.閱讀的發(fā)展階段與關鍵階段[J].語文學習,1998,(07).
[3]吳剛平.課程資源的分類及其意義[J].語文建設,2002,(09).
[4]丁佐林.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N].成長導報·教育周刊,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