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開菊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211-01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研究中最難的一個問題。學生害怕寫作文,老師常常哀嘆學生作文千篇一律,毫無新意,批改作文累得死去活來,可收效甚微。近幾年,我在作文教學指導和評改方面做了一些嘗試,收獲頗多,總結起來就是“二點三線”?!岸c”是指關注預習和評改這兩點?!叭€”是指抓好三條線訓練,即“大作文”“小作文”“周記”。
一、重視預習,為習作埋好伏筆。
“預則立,不預則廢?!遍喿x教學如此,習作教學更應如此。我們在習作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提筆咬筆頭,大多緣于“無米下鍋”。因此,根據(jù)習作要求指導學生提前預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實踐中,我指導學生用三種方法預習習作,提取最鮮活的一手素材。
1.觀察記錄。寫人、景、物一類的習作,需要學生仔細觀察,及時記錄。比如,本學期單元作文安排了一次寫動物,一次寫景。寫一種動物,我就提前1-2周布置學生去觀察一種動物,并設計了觀察記錄表格,讓學生進行觀察記錄。
“其他”欄目,可以記錄我和動物的趣事,也可以記錄自己的觀察感受等等。觀察景物,也設計了類似的表格。
通過這樣的觀察記錄,學生串起了零零碎碎的所見所聞所感,為習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2.親身體驗。教材中,有很多習作需要親身體驗,才能描寫得真實細膩。比如,本學期的單元習作中,要求選一次感受較深的假日把它記下來。我讓學生在周末去超市購一次物,去菜市買一次菜,體會購物的快樂;還讓學生去賣一次報,體會賺錢的辛苦;周末在家,來一次“小鬼當家”……這種源于實踐的體驗,收獲的不僅僅是鮮活的材料,還有豐富的心靈體驗。
3.調(diào)查訪問,收集資料。對不熟悉的習作內(nèi)容,由于遠離學生的生活,就布置學生事先進行調(diào)查訪問,收集資料等。比如,本學期有一次單元習作要求寫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傳統(tǒng)習俗,我就要求孩子采用調(diào)查訪問和查閱資料的方法,了解這些民風民俗,把看到的、聽到的、收集到的有關傳統(tǒng)習俗的現(xiàn)象整理出來,為習作做好準備。
二、抓好“三線”,讓習作訓練扎實有效。
抓好“三條線”的訓練,一是大作文,主要是教材每個單元要求寫的作文;二是小作文,主要是結合閱讀教學的小練筆;三是周記,主要是記錄自己對生活的觀察體會。
1.大作文,指導寫法。大作文所寫的是教材規(guī)定的每個單元的習作,教師要通過每個單元作文指導和評改,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和方法。習作前,要教給學生審題和列提綱的方法,做到弄懂題意,找準素材,胸有成竹。習作中,重點對學生作文的布局謀篇和遣詞造句進行指導。習作后,精講精批,首先讓學生學會自我批改。我讓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作文,邊朗讀邊修改。其次,組內(nèi)進行互讀,互改,互寫評語。最后,教師對學生作文進行評改,提煉寫法,進行講評。
2.小作文,讀寫結合?,F(xiàn)在的教材中,有很多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是學生習作很好的范本,值得學生借鑒。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十分注重讀寫結合,經(jīng)常讓學生進行仿寫等片段練習,提高學生習作水平。如:仿寫《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等。
3.周記,捕捉生活,個性涂鴉。周記,老師要求每周一篇,當然,也鼓勵學生平時在周記本上寫日記,老師不規(guī)定內(nèi)容、題目,讓學生捕捉生活,個性表達,用我手寫我口,寫我心。每周,還抽出專門的時間讓學生朗讀優(yōu)秀的周記,并在班級博客上發(fā)表,以鼓勵學生樂寫,從而達到會寫的目的。
三、重視評改,提高習作訓練質(zhì)量。
“好作文是改出來的?!蔽沂仲澩@種觀點。那么,怎樣評改學生作文呢?我認為應該分三步走:首先讓學生自評,然后由同伴互評,最后老師講評。老師在閱讀學生作文的基礎上,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講評要做好三件事,即“欣賞、挑刺、訓練”。第一件事是欣賞。寫好一句話,寫精彩一句話,每個學生努力一下都能做得到。所以大面積地欣賞學生作文的最好辦法是抓“好句”。將學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來,大家一起朗讀,朗讀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小作者聽到同學朗讀著他的句子和名字,作文帶給他的尊嚴和榮耀、自信和光榮一定會使他對作文產(chǎn)生新的認識和感念,其他同學念著小作者的名字,多少也期盼著下次能念到他的名字,每一個期盼都在學生心里播下一個“我要寫出精彩句子”的種子。所以在每周的周記講評課上,我的第一板塊就是讓學生欣賞五個以上孩子上周作文中的的好句、好段,讓展示的學生感到榮耀,讓展示的過程成為其他孩子本周寫作的動力。第二件事是挑刺。挑刺一般著力于“句病”。努力讓學生的作文做到準確、順暢、干凈、利索。第三件事是訓練。講評課的練主要來自兩處:一是從學生寫得好的地方引伸出來。從課文、優(yōu)秀作文選中引出的例子,學生有畏難感,從同伴作文中來,學生覺得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比如,寫“掃墓”活動時,有一個孩子能恰當?shù)剡\用環(huán)境烘托的寫法,我就讓學生也在修改自己作文時用此方法。二是從學生寫得不好的地方引伸出來。例如,有一次習作,要求寫自己的成長故事,要寫出自己的感受,好幾個同學缺少心理描寫,我就創(chuàng)設一個場景,大家一起練一練,學一學,寫一寫心理的活動。
通過幾年的努力,學生的習作興趣越來越濃,習作水平明顯提高,優(yōu)秀習作越來越多,在報刊雜志上發(fā)表了好幾篇。每個學生還把自己的習作整理成冊,留下童年生活的腳印,永遠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