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娟
摘要:本論文通過對MTI新疆多元文化特色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以期新疆的MTI在培養(yǎng)全面綜合系統(tǒng)了解新疆本土多元文化的翻譯人才,讓新疆以正姿態(tài)存在發(fā)展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新 疆; 多 元 文 化 ;特 色 課 程; 教 學 模 式
中圖分類號:G632
翻譯的培養(yǎng)建設滯后于現實需求,導致人們對新疆文化的誤讀。作為培養(yǎng)新疆翻譯人才的平臺,新疆大學MTI任重道遠,MTI必須與本土特色相結合。本論文通過對MTI新疆多元文化特色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以期新疆的MTI在培養(yǎng)全面綜合系統(tǒng)了解新疆本土多元文化的翻譯人才,讓新疆以正姿態(tài)存在發(fā)展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2012年的切糕事件似乎一夜之間把新疆文化帶入萬劫不復的深淵。2014年《舌尖上的中國》專集介紹了瑪仁糖(切糕)的做法后,人們才正確認識了這個新疆美食由此重新樹立起對美麗神秘新疆的向往。從文化恐慌到文化向往,反映的是文化了解接受的一個過程。而對多元文化的正確了解無疑可以縮短不同文化之間的矛盾,促進彼此的共同成長,而翻譯就是搭建其中的橋梁。從目前情況來看,現有局限于英語類專業(yè)(含翻譯專業(yè))的翻譯教學無法滿足社會對翻譯人才的實際需要(岳中生,2001;羅選民,2002)。人們對新疆文化的不了解,反映出翻譯的培養(yǎng)建設滯后于現實需求,由此導致文化誤讀。作為培養(yǎng)翻譯人才的平臺,新疆的MTI任重道遠:MTI必須與本土特色相結合。只有培養(yǎng)出全面綜合系統(tǒng)了解新疆本土多元文化的翻譯人才,才有可能讓新疆以正姿態(tài)存在發(fā)展。
多元文化特色課程背景
新疆是全中國唯一一個多元少數民族文化并存,且相互之間同化度最低的省份。這里生活著47個少數民族,同時存在六種少數民族語言,各民族都保持著自己相對完整的生活習俗和民族傳統(tǒng),這種豐富的地理人文民俗資源無疑能夠吸引更多的旅游促進經濟的發(fā)展,而前提是這些文化能夠在第一時間被正確解讀和推介。
同時,新疆地理與八國接壤,國際經貿具有天然優(yōu)勢的同時,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讓新疆必須面對軍事反恐和國際司法。此時的翻譯,除了經濟建設發(fā)展的需要以外,還在社會穩(wěn)定祖國統(tǒng)一的政治層面上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巨大作用。
多元文化特色課程方案探討
“翻譯教育與培養(yǎng)的發(fā)展與國家和地方社會經濟發(fā)展緊密相聯(lián),后者是前者的動因和服務對象,也是重要的制約因素”(楊森林,王立弟,2005)。以上的民族經濟政治元素,都體現了探索多元一體文化課程模式的必要性,即新疆的MTI需要培養(yǎng)具備多元文化意識,具備多元文化識別能力,有能力正確反映本土多元文化、能正確傳遞新疆本土民風的合格翻譯人才。
“具體的教育培訓機構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地規(guī)劃和發(fā)展各自的翻譯學歷教育,課程教學和培訓目標,要有所為而又有所不為,避免搞‘大一統(tǒng),‘小而全要認清主次,區(qū)分輕重緩急。教育與培養(yǎng)對象個人也應根據個人的追求和資質條件選擇自己的發(fā)展道路,不能盲目地趕時髦”。(楊森林,王立弟,2005)
構建多元文化特色課程模式
--平行模式
多元文化背景中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不是把文化差異排除掉,對其視而不見,相反,是要肯定文化多樣性,把不同文化當成值得保存和延續(xù)的資源...(孟凡麗,2008。班克斯在分析民族有關的內容如何綜合于課程之中時,批評主流課程(mainstream-centric curriculum),主張建立多民族的課程(multi-cwntri curriculum)。在此,作者不能贊同班克斯對主流課程的批判,但其主張家里多元民族課程的立場是可以站得住腳的。所以在新疆的MTI課程設置中,可考慮開發(fā)平行模式,即單獨開發(fā)出少數民族多元文化課程,將獨特文化知識平行添加到學校課程體系中。當然這也對本地教師團隊提出要求,需要有地方特色翻譯教材。在這一點上,新疆大學的謝旭升教授的《特色漢英翻譯教程--以新疆視覺文化為例》就是很好的先例。
--整合模式
在教學中納入地方多元文化因素,并不意味著對主流文化的摒棄,更多是尊重主流文化的基礎上,對其內容有豐富和擴展。整合模式即是將地方多元文化知識和現有主流文化課程的整合,但這遠不是簡單地將多種文化相加,而需要彼此接觸,作用及相互滲透。
--拓展模式
拓展模式是指在既有課程模式下,強調教師和學生在課程開發(fā)中的作用,充分開發(fā)學校各方面課程資源,達到多元文化教育目的。持續(xù)地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文化語匯(cultural terms)參與,并將自己的文化帶入實踐之中,將有更多的可能使大多數的學生達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強調深層文化價值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的文化學習風格的影響,注重在多種文化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新疆地區(qū)的教學和學習取向。目的在于培養(yǎng)人們在多元文化社會中生活的能力,造就能跨越自身族群文化限制的翻譯人員。
啟示:
不論采用哪種模式還是多種模式并用,課程內容都應有助于學生全面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特征,應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的技能,幫助學生正確解釋和評價不同民族群體的觀點及其在歷史上的沖突,同時還可以考慮把少數民族語言作為參考系數對學生評價程序應考慮到學生的多元文化背景等。
意義
首先,新疆MTI多元文化教學模式的開發(fā)有助于“去同化”。在大教學的模式下,增強課程設計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背景下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還突出體現出“多元化”。上述三種模式的開發(fā)都可以有助于增強課程設計的綜合性和開放性,主動應對多元民族文化。在強調多元的同時,實際最終實現的是“全球化”。打破全國MTI教學大一統(tǒng),多元文化課程注重課程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提煉民族文化精華,充分關注各民族文化交流與互動,使課程充滿生命活力,最終在交流互動中, 實現讓民族文化得以讓外界正確客觀理性認識對待。
目的
新疆MTI多元文化教學模式的探討最終目的是讓多元文化特色能夠常態(tài)化、系統(tǒng)化、成熟化、有效化地貫穿在整個MTI教學培養(yǎng)模式中,從而讓新疆的MTI培養(yǎng)出能真正為新疆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羅選民 中國的翻譯教學:問題與前進(J) 中國翻譯 2002(4):56-58
[2]孟凡麗 國外多元文化課程開發(fā)模式的演進及其啟示 比較教育研究
[3楊森林 王立弟 多元化翻譯教育體系初探 語言認知與翻譯研究
[4]岳中生 譯才培養(yǎng)新領域:大學英語翻譯教學(J).中國民航學院學報,2001:44-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