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紅
摘要:在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任務的問題情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的內(nèi)容背景,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促使學生主動吸納知識,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內(nèi)學習。
關鍵詞:情景教學;小學語文;運用
一、情境教學的模式
情境教學是一種再現(xiàn)文中情境,輔之圖片、聲音,甚至借助多媒體,使學生身臨其境,置身其中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學生最喜愛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在于:首先引入情境,在探究的樂趣中誘發(fā)學生的興趣;其次,憑借所創(chuàng)造的情境,在審美的樂趣中感受文章的魅力。然后,使學生融入所設置的情境,在體驗的樂趣中陶冶情感,增加學生的審美意識。再次優(yōu)化情境,在實際活動的樂趣中增長學生學習的力量,鍛煉思維。還有營造情境,在創(chuàng)造的樂趣中展現(xiàn)出每個學生獨有的個性。最后,通過教師拓寬情境,在認識周圍世界的樂趣中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編制語文學習的知識網(wǎng)絡。
二、培養(yǎng)學生多感官學習,全面展現(xiàn)自己
小學生的靈活性是非常強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課時要講求巧教的習慣,通過不同的情境讓學生很自然的接受知識。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一位心理學家說過:“課堂上只有經(jīng)常性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比缭诮棠骋惶谜n之前,給學生們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從文章中找出問題的點,可以讓學生在書上劃出不理解的地方和問題的提示。在學生閱讀當中也要讓他們養(yǎng)成動手動腦的習慣,發(fā)揮多感官的作用,全面展現(xiàn)自己的思維。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三、情境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情境教學方法的運用,首先體現(xiàn)在教學目標制定、授課方法革新和提高課堂效率這幾個方面。情境教學的授課方式對教學目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具體表現(xiàn)在將教學目標轉變到培養(yǎng)能力而非字詞掌握上來。情境教學要求將課堂中的大部分時間投入到模擬情境、代入思考中去,從而使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有更為充足深刻的理解。從授課方法來看,情境教學使教師需要重新增補教案,根據(jù)實際課堂進度隨時調整授課節(jié)奏,將部分授課內(nèi)容轉移至課下進行,從而提升課堂效率。情境教學使授課方式由講述式轉化為領悟式,通過將課程主導權轉移給學生,促進學生不斷進行自我提問和自我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相較于多媒體授課,傳統(tǒng)授課方式較為抽象,大多時候學生只能通過憑空猜想來理解所學內(nèi)容。近幾年,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多媒體快速走進小學課堂。多媒體技術以其直觀性強,畫面生動清晰,圖文并茂等特點,迅速被語文老師采納為授課環(huán)節(jié)中的輔助工具。在講授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教材中課文《日月潭》時,教師通過投影播放臺灣文化、歷史、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照片,使學生對這個城市有初步的了解。再通過展示日月潭的風景照片,使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同時,能將文字中對日月潭的描述與風景圖片相結合,從而激發(fā)他們對日月潭的喜愛和臺灣風光的向往,進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愛動愛鬧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喜歡看別人的表演,更愛自己表演。如果給孩子們這樣的表演機會,他們總會給人以意外的驚喜。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我經(jīng)常讓孩子們自己扮演角色進入課文情境,或者讓孩子們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講解《晏子使楚》一課的時候,我問:“誰愿意當演員扮演楚王和晏子呢?”話音剛落,一只只小手舉起來,“老師,我來”,“我來”。呵呵,你看,連班里最調皮的孩子扮演起楚王來也像模像樣:“難道齊國就沒有人了嗎?怎么會派你這樣的一個人來?”威嚴而不屑并帶有譏諷的口氣,令全班學生笑得東倒西歪,而“楚王”泰然自若,神情嚴肅,傲視群雄地坐在講臺上的“寶座”上。我用手勢制止了學生的笑聲,只見“晏子”不慌不忙地展示著自己的雄辯之才,一會兒義正詞嚴,一會兒揶揄譏刺。就這樣,一節(jié)課很快過去了,熱烈的掌聲和歡笑聲不斷響起,古人的智慧膽識也悄悄地在小小的心田里扎根。
五、鞏固情境教學,深化學生理解小學語文的學習主要在于基礎知識的積累,這就需要教師不斷重復知識點幫助學生進行鞏固,但是反復練習鞏固知識點的過程通常是枯燥無味的,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不愿積極參與的環(huán)節(jié)。因此,為了將這一過程變得生動有趣,教師應當避免僵化的復習鞏固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嘗試,通過列舉一些生活中與本課學習內(nèi)容息息相關的生活場景,對于學生的知識點掌握程度進行檢測,這樣就避免了深化知識過程的枯燥性,同時又對于知識點進行了進一步深化,使得整個復習鞏固過程更加輕松,學生的參與意識就會更高。
情境教學作為一項具有多年歷史的教學方法,有其優(yōu)越性以及先進性,因此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在進行該項教學方法時因地制宜、靈活多變,以發(fā)揮其最大的優(yōu)勢。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是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方法。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有效創(chuàng)設情境,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讓學生帶著積極的情緒學習,在一種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培養(yǎng)多元化的思維模式,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