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摘要:閱讀是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基本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睆闹型怀隽恕皩υ挕钡闹匾?,同時也強調(diào)了“文本”在對話中的地位,那么,閱讀教學就不能靠灌輸和機械訓練來實現(xiàn)。學生必須成為真正的閱讀主體,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探尋并教給學生更多更好的閱讀策略,一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一、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觀念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因其費時、費力、低效始終成為教改關注的焦點。它以教師講、學生聽為教學的主要方式,以滿堂灌、注入式、填鴨式為教學的基本特征,以自己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以自己的情感代替學生的情感,忽視了學生自己的領悟和感受,忽視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壓抑,教師注重講授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注重學科知識的邏輯聯(lián)系,教師按照預先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教學,既不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很少顧及學生的反應。而新課改則更關注學生現(xiàn)實的、活生生的經(jīng)驗和體驗,在學生現(xiàn)實經(jīng)驗的基礎上,強調(diào)經(jīng)驗與知識的整合,使學科知識成為學習者的發(fā)展資源,使文本為教學對話提供話題及創(chuàng)設情景。因此,語文教師首先要轉(zhuǎn)變自身觀念,樹立全新的語文閱讀教學理念,探索符合初中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同時,還要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初中生的心理過程和心理流向,并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和課堂教學設計的根據(jù)。
二、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分析
1.教學理念滯后,無法適應課程改革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還是沒有能夠走出應試理念的束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大卸八塊”式的講解,將其分為字詞、結(jié)構(gòu)、寫作特點等幾塊,進行程序式教學,具體來講,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生字詞,分段歸納中心,接下來開展分析練習和學習考核,這樣的程序式、模式化教學理念,無法有效地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教學模式陳舊,無法適應學生身心特點在部分教師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還是采取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這種模式,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參與性不高。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對于教學活動具有強烈的參與愿望,教師運用陳舊的單向教學模式,無法有效滿足學生這一時期的發(fā)展特點。
3.教學方式單調(diào),無法適應素質(zhì)課堂標準在有些教師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既缺乏生動的信息化演示媒體,也沒有能夠開展各種主題活動,未能營造出底蘊濃厚的教學情境,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興趣不高,無法有效積極地投入到語文閱讀的學習之中。
三、改進閱讀的基本條件
學生教學閱讀時,必須要具備足夠的條件才能順利地進行。那么,閱讀需要具備那些條件呢?筆者認為包括以下幾點:
1.要掌握常用的字、詞、句、段、篇的基本知識閱讀就是要通過與字、詞、句、段、篇打交道,從中獲取知識。有的學生之所以閱讀能力差,就是因為沒掌握足夠數(shù)量的字、詞(主要是實詞)和詞組的表達概念,而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句是用詞按一定的語法規(guī)律聯(lián)結(jié)而成的語言單位,一般用來表達判斷,表達相對完整的思想。對句的理解不單要求掌握詞義,還要求掌握語法。沒有語言,思維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見,閱讀時遇到的困難,往往是由不識字詞,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帶來的。由此可見,在閱讀中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十分重要而且必要。
2.學會運用工具書在閱讀時難免有些字不認識,也有的一時想不起來,這時,如果手頭有《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漢語成語詞典》等工具書,就可以及時地查一下,以掃除閱讀中的障礙。當然,根據(jù)閱讀的需要,準備一些相應的參考書籍,準備隨時查找也是必要的。此外,還要理解和掌握各科知識,為閱讀提供更多的材料。
四、引導學生質(zhì)疑并大膽提問
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閱讀感受后,自然會提出很多問題。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之門的鑰匙毫無疑問地是問號”。問題是思維的向?qū)?,當一個人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就會激起求知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將改掉以解決閱讀卷上關于文本的幾個問題或老師提的問題為主的教學過程,重視引導學生學會質(zhì)疑問難,鼓勵他們大膽提問。同時注意引導他們由提一些不著邊際、雞毛蒜皮的問題過渡到圍繞文章主要內(nèi)容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例如在教學《致女兒的信》一文中 ,我引導學生從課文內(nèi)容、作者寫作目的、寫法、重難句子、早戀現(xiàn)象、現(xiàn)代人的愛情觀等方面提問,學生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學完那篇文章,我還推薦他們閱讀魯迅的《傷逝》。學生感覺收獲很大,圍繞“愛情”這一主題還自創(chuàng)了很多佳作。
五、處理好教學目標達成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高的關系
語文閱讀教學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很顯然,這是一個長遠的目標,不是通過一兩篇閱讀文本的教學就能達成的,因此,在具體面對某一篇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時,我們就要首先處理好單一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高的關系問題。
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都要有“類”的意識和概念來解讀眼前的“篇”,明確課堂教學不是為學生講解文本,而是“使用”文本來引導、點撥學生在探究體驗中悟到并學會:這一類的文章是這樣來讀,這一類的生活是這樣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這樣的學習方法是這樣來做。并在這體驗、學用、會做的過程中,感悟語文與生活,逐步形成自主、獨立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如在教學小說《智取生辰綱》一文前,我做了這樣兩個課時的教學設計:第一課時,主要解決故事情節(jié)的梳理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然后有意識地布置給學生一個課后作業(yè):思考環(huán)境描寫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小說的兩大要素: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并為下面的第三個要素――環(huán)境描寫作鋪墊;第二課時,我的教學設計從課文中寫“天熱”這一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為引子,結(jié)合學生曾經(jīng)學過的《故鄉(xiāng)》《孤獨之旅》中的環(huán)境描寫片段,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環(huán)境描寫常見的幾種作用,使學生對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及其作用有了比較系統(tǒng)的認識,然后,我又精心挑選了學生喜歡的作品《哈里波特與魔法石走進森林》和《雪山飛狐》中關于環(huán)境描寫的片斷作為拓展延伸的學習材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旨在取得舉一反三的效果。實踐證明,整堂課教學內(nèi)容集中,教學目標明確,且落實到位,使學生對“小說”這一類文章應該怎么讀有了明確的認識,課堂效率不可謂不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