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少波
摘要:《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一書中指出:“在數(shù)學教學中,既要發(fā)展學生的各項技能,又要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倍膛c學是一項雙邊活動,課堂教學離不開提問。 提問得當,就能啟發(fā)學生,就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本文從趣味性的提問,有益于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啟發(fā)性的提問,有益于學生有序思維;目的性的提問,有益地促進學生有效思維;準確性的提問,有益于學生積極思維;四方面闡述課堂提問對學生思維的有效訓練,讓學生在學習中提高綜合能力。
關鍵詞:學生;數(shù)學;課堂提問;思維訓練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一書中指出:“在數(shù)學教學中,既要發(fā)展學生的各項技能,又要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而教與學是一項雙邊活動,課堂教學離不開提問。 提問得當,就能啟發(fā)學生,就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就能溝通師生的思維情感,信息傳遞等,就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因此,課堂提問藝術是值得研究、探索的課題。通過課堂提問的“四性”,達到預期效果,應根據(jù)教材的編排與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才能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
一、趣味性的提問,有益于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問題使人澄清是非曲直,問能否解惑問能否知新。任何科學成果的發(fā)不都是從問開始的嗎?數(shù)學學習是較為枯燥、抽象的,而要引導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引起對學習的注意,就要做到課堂提問有趣味性,使學生樂學,才能從中啟發(fā)學生思維。
教師要抓住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和好奇的心理特點,通過一些新奇的、學生樂于思考的、趣味性較濃的問題,調動他們積極思維,使他們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tài)轉向活潑故態(tài)。如教《求物體的容積》時,提問:“你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什么見到的水桶總是圓形的,而不是方形的?”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想象,從中啟發(fā)學生思維,在相同的材料情況下,做圓形容器的體積,比方形容器大。
又如:在教學十二冊《比例尺》時,教師先出示一張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然后向學生介紹我國領土面積約有960萬平方千米,從東到西最長的距離有5000千米,從北到南有5500千米,還有遼闊的海域,是世界上的大國。正當學生以祖國的廣大疆土而自豪時,教師話鋒一轉:“這么廣大的疆域怎么能畫在這么小的一張紙上呢?究竟是什么在幫忙呢?”“同學們想不想親手把自己看到的美麗景物也描繪在白紙上呢?”這樣,學生弄清問題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要油然而生,使整個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發(fā)展。
當然,設置問題,并不是單純、追求趣味性,應注意緊密聯(lián)系教材內(nèi)容。否則,會引起學生的高度興奮,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干擾。
二、啟發(fā)性的提問,有益于學生有序思維
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從已知到未知。遵循這條規(guī)律進行教學。在傳授知識時,要弄清講授的知識結構,明白它的“來龍去脈”,做到在提問時注意從舊知識中引發(fā)出新知識,循序漸進地 啟發(fā)學生做到有序思維。
提問的啟發(fā)性,在于克服那種巨細不分、處處皆問的做法, 做到有輕重、層次之分。如教《長、正方體的表面積》時,依次提問:(1)長、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2)面積單位有哪些?(3)長、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4)表面積的意義是什么?(5)如何計算長、正方體的表面積?最后再提些綜合性問題。這樣理清學生的思路,做到了有序思維的訓練。
例如,學生在四年級學習“三角形內(nèi)角和為180°”后,進而聯(lián)想到“任意四邊形,五邊形的內(nèi)角和是多少度?”并向我投來質疑的眼神時,我微笑地說:“你們在四邊形的對角畫一條虛線看看,會變成幾個三角形呢?“從五邊形的其中一個頂點向對角引出兩條虛線后,能成幾個三角形呢?教學“乘法分配律”即(a+ b)× c= a c+ b c成立,那么(a- b)× c= a c- b c,(a+ b)÷ c= a÷ c+ b÷ c能成立嗎?為什么?提問既要做到啟發(fā)性,又要盡量避免判斷性的提問,如:“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等。這樣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了促進學生思維的深人發(fā)展,還應注意發(fā)散思維的提問,如:“還有更簡便的方法嗎?“還有別的解法嗎?”等。
三、目的性的提問,有益地促進學生有效思維
我們知道每節(jié)數(shù)學課的教學和教學的各個階段都有各自的目的要求。也就是要講究課堂提問的目的性,才能促進學生 思維,有目的的提問,學生才能進行有效思維。
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所提問的目的是有區(qū)別的。其目的有:(1)檢查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查缺補漏;(2)設疑,使學生按老師的思路學習;(3)積極引導,促進知識遷移,突破難點;(4)幫助學生整理、歸納,把學到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所以,我們提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的,什么時候提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視其思維能力的不同,所提的問題應有深淺。要 預計后果的出現(xiàn),適時點撥,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的健康發(fā)展。
例教《分數(shù)除法》,整數(shù)除法的意義和倒數(shù)的意義是一定要提問的,這類舊知識可以讓差生回答。先提問整數(shù)除法的意義,到計算時再提問倒數(shù)的意義。此外,對正確的回答還應進一步啟發(fā):“你是怎么想的?”達到以學助教。對一些錯誤的回答,也要讓他談談:“你當時是怎么想的?“指出錯誤所在,并加以引導,促進學生思維。
四、準確性的提問,有益于學生積極思維
在講授知識面較廣、內(nèi)容復雜、新舊知識連結點較多、難度較大的教學中,一定要在找準關鍵中突破難點。我們在提問中的語言要中肯、明確、集中,如果模棱兩可,就易分散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在思維中易產(chǎn)生阻礙或者容易產(chǎn)生混淆。因此,要使學生能積極地思維,提問一定要有淮確性。
如:教學“怎樣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這個問題,小學生難以回答。 因為小數(shù)的種類較多,到底是純小數(shù),還是帶小數(shù)。其關鍵在于小數(shù)部分的判斷。其提問的精確性,要緊密結合學生的雙基水 平做到難度適中,既不能一問即答出,也不能讓學生絞盡腦汁也得不到答案。而應注意提一些有關鍵性的、能突破一點而帶動全局的問題。又如解分數(shù)應用題,其準確性在于找出問題中的“單位1”是什么?誰與誰相比?對應量是什么等。我們?nèi)绻?做到課堂提問有準確性,有利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更有利于 學生積極思維。
總而言之,課堂提問確實是一門藝術,我們上課時,切忌濫問,應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學生思維訓練的方向,牢牢把握“四性”,恰如其分地運用“提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師為主導,生為主體?!边M一步研究和探索在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