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思薇
一個成功者的背后,必然有一個與之分庭抗禮的強大對手。他足夠優(yōu)秀,優(yōu)秀到你永遠無法輕易戰(zhàn)勝;他足夠堅韌,堅韌到不會因為你的阻撓而輕易退卻。對手,就是那個在賽場上,被你視為攔路虎﹑絆腳石并與之經(jīng)歷無數(shù)較量后卻最為感激與珍惜的那個人。
我曾看過林丹和李宗偉的比賽。那一次比賽中,李宗偉是帶傷上陣的,他雖拼盡全力,仍遺憾落敗。他落寞的身影讓人心痛。此戰(zhàn)中,無論是勝者“超級丹”林丹,還是敗于其手下的李宗偉,都將對方視為值得尊敬的對手,勝者沒有高高在上的傲慢,敗者也沒有屈辱悲傷的憤怒。兩人所有的,只是心照不宣的切磋和友好的笑容,林丹在比賽后還專門邀請李宗偉參加自己的婚宴。我相信這份對對手的珍視,足以化解遺憾,并成為兩人不斷前進的推力。
在德國,甚至在美國,都有不少歌德與席勒的雙人雕像。人們銘記他們,不僅為他們于文學上的巨大成就,也為他們多年的真摯的友誼。
歌德與席勒曾經(jīng)是對手。最初,歌德對這位文壇新星并沒有多少好感,甚至是有些許敵意,而在歌德仔細研讀了席勒的作品后,深為其才華所折服,不僅放下陳見,更是資助拮據(jù)的席勒,助其創(chuàng)作。兩人皆是文學天才,身處異地,卻經(jīng)常通信互閱手稿。沒有惡意的諷刺,沒有嫉妒的側(cè)目,兩人既為對手,也是友人。正是才子相惜,才凝結(jié)成兩人友誼的篇章。
如果說天才孤獨,那么對手便是天賜天才的珍物。把立于高巔之上的對手作為朋友是氣度,更是智慧。
而為對手的優(yōu)秀而懊惱于心的,亦有其人。一代音樂奇才莫扎特離奇去世,不少人猜測是同時期的另一音樂家薩列里的投毒所為,莫扎特之死,讓心胸狹窄的薩列里的嫉恨展露無遺,當然,在薩列里的后半生中,他也只能在悔恨中度過其不光彩的余年。不可否認,薩列里的音樂才華未必輸于莫扎特,他們的音樂都為世人賞識,而他卻怨恨于莫扎特那耀眼的光環(huán)。對手,竟變成水火不容的敵人,令人唏噓不已。
市場有一個伊利,總要有一個蒙牛與之平分秋色;有了淘寶,京東便緊隨其后;有了摩拜,ofo小黃車自然不能讓摩拜太孤單。人生路漫漫,總有那么幾個奪你獎杯的人。然而待塵埃落定,回望那個最初的自己,便會發(fā)現(xiàn)對手的腳步,讓你前行了很遠﹑很遠。
對手,實則是恩賜,對于對手,我們何不相視一笑,鞠躬,握手,真誠地道一聲:“望賜教!”
借而鑒之
本文的題目“珍惜對手”就是本文的中心,這樣的題目簡潔、明了,值得一鑒。文章列舉了林丹和李宗偉、歌德與席勒兩個正例,也舉出了莫扎特與薩列里的反例,正反對比,很有說服力。特別是末段,既詼諧,又切題,很奪人眼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