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福麟
聽課是教師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關的輔助工具,以課堂情境中獲取相關的信息資料,從感情到理性的一種學習、評價及研究的教育教學方法。它也是教科研活動,是教師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和促進教師自我反思的重要手段,使我們的教學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創(chuàng)新。
一、聽
1.聽上課教師對教材知識體系的理解。
我們在聽課之前先要掌握《課標》中對教材的具體要求,再了解上課的教學風格和上課班級的學生基本情況,然后進行聽課。
2.聽上課教師的示范講解及術語的運用。
課堂教學大多是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傳遞信息,尤其是新授課,教師示范講解是否科學、言簡意明,讓學生很快理解并會意去練習,非常重要,并且教師準確的術語,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引導組織學生會使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聽上課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教師的交流,通過聽這些,讓我們了解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及學生學習的掌握情況。
二、看
1.看上課的過程中,教師主導作用是如何發(fā)揮的。
(1)看上課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學設計、教案與教學過程是銜接或有其他臨時變動,并通過教案與教學過程看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教學重點、難點的突出和突破,課堂教學程序、教學方法是否科學合理,教學手段是否得當或先進。
(2)看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效果好,教學目標達成率高,這不僅要看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理解、掌握和運用,而且要看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各項技能的掌握及較合理的學練方法掌握和良好行為習慣和端正的思想品質。
(3)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在上課的過程中,上課教師的口令是否宏亮,示范動作是否標準優(yōu)美,講解是否簡明扼要,精神是否飽滿,教態(tài)是否自然親切。
2.看上課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如何得到發(fā)揮。
3.看場地器材的布置:在教學的預設過程中,場地器材的布置也能體現(xiàn)出教師對教學安全重要性的重視及考慮問題的周密細致的情況。
三、記
在聽課過程中,記錄下所聽、所看、所想的內容,有條件話可以通過錄像設備記錄下上課的全過程;在記錄的過程中,對開課的類型,上課的時間、班級及學生情況、執(zhí)教者、教學內容,學生的練習時間、運動負荷、教與學的方法及問題與不足都有記錄,當然在聽課記錄過程中,要有重點,有分析,尤其是對后進學生的學法指導,教學過程中安全措施,保護與幫助方法,行進的教法與學法有詳細的記錄。
四、想
前面有“聽”,“看”,“記”的過程,在聽課的過程中還要有想,想這一節(jié)就當時的條件下,給我來上,自己如何設計,如何去組織教學。自己的預設和課堂效果與其相比又如何?還想一想所聽這節(jié)課有什么特色,或有大的失誤或小的瑕疵,或有什么教學創(chuàng)新;想一想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否合理,教學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上;教學手段是否先進,方法是否靈活,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怎樣等等。
五、談
就是圍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與上課教師談這節(jié)課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談自己受這節(jié)課的啟迪與學到的經驗,再與上課教師談一談自己的建議與想法。課后還要與學生談一談通過這節(jié)課有何收獲,統(tǒng)計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滿意程度和目標達成情況,最后與其他聽課者談一談這節(jié)課教學設計與聽課感受及課中不足之處。
六、思
即聽課后反思,聽完以后對聽課的內容及時進行反思與被聽教師進行交流,寫好聽課反思總結,做到借其長為我所用,見其短以之為簽;把新的教學理念作為聽課后反思的著眼點,虛心學習他人課中的亮點;把相關經驗和理論作為反思的重要參照。正確對待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善于研討,客觀地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不足,結合自己的教學情況吸取他人有益的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