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煥東
摘要 為了選擇適宜浙東沿海稻區(qū)常規(guī)粳稻品種更新換代的品種,2016年寧??h引進4個優(yōu)質粳稻新品種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以嘉67表現為豐產性好,株型緊湊,株高適中,分蘗力強,長勢繁茂,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抗倒性好,適應性廣,產量高,適宜在寧??h作單季稻種植,有較好的推廣前景。南粳5055品種屬陰糯類型,可作搭配品種種植。
關鍵詞 粳稻;新品種;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1.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6-0049-01
寧海縣沿海稻區(qū)常規(guī)稻種植面積較大,為了推進優(yōu)質粳稻品種替換,滿足市場需求,穩(wěn)定糧食面積,增加糧食產量,為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2016年特開展粳稻新品種比較試驗[1-3]?,F將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位于浙東沿海區(qū)域的寧??h長街鎮(zhèn)寧??h田園水稻蔬菜專業(yè)合作社生產基地內,前茬為小麥。試驗田土地平整,排灌方便。土壤為淡涂泥田,含全氮1.67 g/kg、有效磷7.18 mg/kg、速效鉀278 mg/kg、有機質25.45 g/kg、水溶性鹽總量0.6 g/kg、pH值7.5。
1.2 供試材料
參試水稻品種有南粳9108(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選育)、南粳5055(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選育)、嘉67(嘉興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選育)、寧84(寧波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選育)共4個品種。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4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其中以寧84作對照(CK)。3次重復,共12個小區(qū),隨機排列,試驗小區(qū)面積為66.7 m2。
1.4 試驗實施
5月27日播種,每秧盤播量為55 g種子。6月15日機插,規(guī)格為25 cm×18 cm,插植22.2萬叢/hm2。基肥施配方肥(20-16-7)375 kg/hm2,追肥于插秧后5 d施用,施尿素112.5 kg/hm2+除草劑稻悠2 250 mL/hm2,7月1日施尿素210 kg/hm2+氯化鉀150 kg/hm2,8月7日施配方肥(20-0-20)150 kg/hm2,8月20日施尿素112.5 kg/hm2。防除蟲害3次,其他田間管理均一致。
1.5 調查內容與方法
生育期、苗情、農藝性狀、抗病性等均按試驗示范標準記載考查。分小區(qū)實割實稱產量[4-6],然后折算成單位面積產量。
2 結果與分折
2.1 生育期
參試品種中全生育期以南粳5055、嘉67品種最長,從播種至成熟全生育期為159 d,較寧84(CK)長4 d,而南粳9108較寧84(CK)短3 d(表1)。
2.2 苗穗結構
最高苗數以南粳9108最多,為477.0萬株/hm2,較CK增加78.0萬株/hm2,單株分蘗數為4.98個,較CK增加2.53個。其次是南粳5055,最高苗為435萬株/hm2,較CK增加36.0萬株/hm2,單株分蘗數4.20個,較CK增加1.75個。而嘉67最高苗較CK少94.5萬株/hm2,但單株分薛數較CK多0.43個。有效穗數均較CK多,南粳5055、南粳9108、嘉67分別較CK多114.0萬、52.5萬、4.5萬穗/hm2(表2)。
2.3 農藝性狀
從表3可以看出,植株高度均較CK矮。穗長嘉67與CK相同,而南粳5055、南粳9108較CK分別短4、2 cm。穗實粒數均較CK少,同樣結實率也均較CK低。嘉67千粒重較CK高1.1 g,而南粳5055千粒重較CK低2 g,南粳9108千粒重與CK相同。
2.4 產量
經實稱產量,參試品種中南粳5055產量居第1位,為(上接第49頁)
8 505.25 kg/hm2,較CK增產158.92 kg/hm2,增幅1.90%。其次是嘉67,產量為8 466.27 kg/hm2,較CK增產119.94 kg/hm2,增幅1.44%。而南粳9108產量較CK低625.19 kg/hm2,減幅7.49%(表4)。
2.5 抗病性
經田間調查,參試各品種均無稻瘟病、白葉枯病發(fā)生,紋枯病輕度發(fā)病。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嘉67、南粳5055品種產量都高于對照寧84。嘉67品種屬常規(guī)粳稻,株型緊湊,株高適中,分蘗力中等,長勢繁茂,穗大粒多,千粒重高,豐產性好,適應性廣,適合作單季稻種植,有很好的推廣前景。南粳5055品種屬陰糯類型,長勢較旺,分蘗力較強,葉色較深,群體整齊度較好,穗型中等,著粒較密,抗倒性好,但要少施氮肥,多施有機肥,可作搭配品種種植。
4 參考文獻
[1] 朱海鵬,袁紅,王鳳.江蘇粳稻新品種比較試驗初報[J].福建稻麥科技,2015(2):79-82.
[2] 徐錫虎,沈軼舒.嘉善縣單季雜交晚粳稻品種比較試驗[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5(3):311-313.
[3] 朱仁武,趙雄成.2014年和縣粳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5(2):29-30.
[4] 張紅葉,顧文亮,朱頂目,等.粳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0(3):18-19.
[5] 朱傅祥,吳建中,陳啟平,等.粳稻新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6(3):26-28.
[6] 陶啟波,石繼權,朱國美,等.優(yōu)質抗病粳稻新品種種植比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5):875-8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