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興
摘 要:學校自復辦女中以來掀起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之風,提出了“崇實課堂四步教學法”這一創(chuàng)新課題。而全國很有名的常州溧陽后六中學、山東杜郎口中學等課改學校的學校管理經(jīng)驗、課程改革的過程和方法,著實讓我們看到了改革所帶來的收獲。這也讓學校更堅定地走在了課改的道路上。當然,在改革的初期階段,我們的做法還是引起了眾人的討論,比如讓學生提前自學,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自己上黑板自己講題,教師只在一旁輔助和“觀戰(zhàn)”。這樣做能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習成為一種興趣和沖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答題策略;課前自學;課堂展示交流;材料運用
全國很有名的常州溧陽后六中學、山東杜郎口中學等課改學校的學校管理經(jīng)驗、課程改革的過程和方法,著實讓我們看到了改革所帶來的收獲。這也讓我校更堅定地走在了課改的道路上。當然,在改革的初級階段,我們的做法還是引起了眾人的討論。這樣做能不能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習成為一種興趣和沖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本文以一節(jié)普通的高三地理二輪復習課為例,僅做拋磚引玉之用。
課堂實例
課題:高考地理綜合題答題策略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高考試題綜合題的設問方法;掌握綜合題的一般答題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感悟高考試題的命題策略,總結歸納出答題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應試的技巧。
【課前預習】(學案導學,自主學習或問題導學,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下發(fā)的“綜合填空答題參考資料”并嘗試完成學習過程中的幾道例題。第一步環(huán)節(jié)說明:這部分參考資料是學生課前學習的重點內容,需要教師提前準備,針對重難點給出概括性的知識點小結,以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并且提高自主學習的針對性和學習效率。學案(問題)導學針對的是教學難度大的部分章節(jié)內容。此部分內容有些時候可以由學生在課下獨立完成。教師課前批改完畢,根據(jù)學生學案完成情況進行課堂教學,如果學生通過自學完全掌握,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教學內容拓展、延伸;如果學生課前自學時問題較多,教師可以就三分之一以上學生可以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以學生教學生的方式解決;如果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大致理解,那么可以通過教師重點講解的方式解決。
【學習過程】
一、小組合作,討論釋疑(高考地理綜合題設問類型的自主學習)
小組合作可以在課前也可以在課堂開始階段,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本節(jié)課主要是分析高考地理綜合題的七類設問以及答題技巧,以往年的各地高考試題為例,教會學生答題。小組建立不采用固定人員的方式,在完成預習評價、出示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之后,側重小組間學生交流預習成果和預習中存在的問題,解決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增強合作意識,發(fā)揮集體智慧,培養(yǎng)關愛他人的意識。
(一)特征類設問
[例](全國卷Ⅱ)20世紀90年代以來花卉消費的國際需求迅速增長,北美、日本、歐洲成為世界三大花卉消費市場。同期,下圖所示國家成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國。
簡述該國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二)判斷類設問
[例](寧夏高考)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的葉片總面積越大,生長速度和蒸騰量越大。下圖所示區(qū)域50多年來,年年植樹,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蓋率不到1%。
(1)根據(jù)干濕地區(qū)的劃分,圖示區(qū)域屬于 區(qū)。
(2)在該區(qū)域進行生態(tài)建設,如果有①植樹造林、②種草、③自然恢復三種措施。你傾向于哪一種?請說明理由。
(答題思路)
判斷類試題主要有兩類:
1.判斷是什么、屬于什么
這類問題往往是自然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的判定,解答這類試題的思路主要是找依據(jù)。依據(jù)有三個方面:
(1)基本的規(guī)律和原理,如判斷圖中高壓控制地方的天氣狀況——高壓(反氣旋)控制下以下沉氣流為主,應為晴天。
(2)圖中的信息(點、線、面、圖例和文字等),如判斷圖中山脈的名稱——依據(jù)經(jīng)緯度位置、海陸輪廓及相對位置關系等信息確定,例如已知某山脈以東是黃淮海平原,以西是黃土高原,則可判定該山脈為太行山。
(3)基本的方法,如判斷圖中北半球等壓線上某點的風向——按照“由高壓指向低壓,垂直于等壓線”的要求作該點的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基礎上向右偏轉30°~45°。
2.判斷怎么樣、是否合理
這類試題往往是對人類生產活動的評價,解答這類試題的思路主要也是找依據(jù),主要從社會效益、經(jīng)濟效益、環(huán)境效益三個方面來分析。社會效益方面,可以從衣食住行等影響人們生活的方面考慮,如是否有利于人們出行,能否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等;經(jīng)濟效益方面,看是否符合這類生產活動的特性,是否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是否有利于增加利潤等;環(huán)境效益方面,看這類生產活動對環(huán)境有什么污染,其和住宅區(qū)、河流、盛行風向的位置關系是否能避免這種污染等。
例如判斷某汽車4S銷售店的布局是否合理,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該店能否保證人們出行的安全;能否滿足特定人群的需要;是否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離住宅區(qū)是否太近等。
而某些站、點區(qū)位分布是否合理,要從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經(jīng)濟條件三個方面來考慮。自然條件要結合站點的特點從氣候、地形、水文等方面分析;社會條件主要從和人們衣食住行的聯(lián)系角度來考慮;經(jīng)濟條件主要從是否節(jié)約了建設成本等角度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不管是哪種判斷類試題,解答的關鍵都是尋找依據(jù)。
(三)原因類設問(略)
(四)比較類設問(略)
(五)措施類設問(略)
(六)評價類設問(略)
(七)意義類設問(略)
二、展示交流,質疑解惑
由于篇幅原因,只展示了前兩個設問類型的內容,每一個設問都有一個典型例題需要學生自己解決,例題后面有一般解題思路,可以引導學生完成自學。在例題的講解過程中由7個小組的代表發(fā)言,代表的產生由組員推薦。根據(jù)學生預習和交流的情況,進行分組展示,突破重難點。一般是要求基礎欠佳的學生展示,優(yōu)秀學生點評,鼓勵學生對他人展示提出不同意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全面關注學生,對學生展示中存在的問題及精彩處予以
關注。
三、點撥提升,重點強化
教師對學生展示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點撥、答疑、點睛,達到拓展提升的目的。要求教師的點撥要言不煩,一語中的。重點內容要做清晰講解,文科的講解要深入分析問題實質,理科的講解要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推理。原則上教師課堂講解不要超過30分鐘,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重點強化可以通過下面的【課堂(課后)練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課堂(后)練習】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課堂反饋的重要一步,所選擇的題目要貼近課堂教學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體會成功的樂趣。
這節(jié)課筆者是以崇實課堂四步教學法為依托,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式的一次嘗試。崇實課堂,就是追求為學生服務的本真課堂,不偽飾,不造作,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這次嘗試有成功的亮點,在操作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足,繼續(xù)完善我校的“崇實課堂四步教學法”還需要長時間的實踐。
參考文獻:
[1]巨文娟.高三地理復習課中變式教學策略及應用案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2]周飚.高三地理復習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