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教學”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有效教學。關于有效教學,仁智互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的學者認為,凡是能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有的學者則認為,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發(fā)展良好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來檢驗是否“有效教學”,當然是再正確不過的了,但這是最終標準。如果我們從課堂教學的“呈現(xiàn)形式”來看,則有以下觀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
一、 抓精心備課,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認真組織語文教師開展集體備課
實行“個人自備、集體議課、專人整理、上課聽課、反思修改”的備課方案,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提高備課的有效性:
一是強調(diào)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方面考慮,以更好地實現(xiàn)課程的總體目標。
二是突出教學資源的開發(fā)。首先是教材資源。抓住教材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其次是生活資源。緊扣教材與生活的聯(lián)系,把學生帶進生活之中;第三是網(wǎng)絡資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網(wǎng)絡資源并精選一部分,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三是注重教學問題的生成。在備課中考慮問題的生成,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學習活動,預測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什么問題。把提問題的權利還給每一位學生。真心做到了“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
四是精心設計訓練。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設計作業(yè)練習,在“新”“趣”“實”上功夫。
二、 課堂上正確處理好四種關系是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備課是戰(zhàn)略問題,授課是戰(zhàn)術問題,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要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課堂上應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系。
一要處理好重點、難點與一般知識的關系。課堂上要突出重點,在時間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點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別是對教學重點和難點一致的知識內(nèi)容,要下功夫,在課堂上花比較大的精力解決。要突出重點,帶動一般,不要孤立地講授重點。重點知識和一般知識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的,在課堂上要集中精力抓好重點知識的教學,同時又不能忽視一般知識的教學。對一般知識內(nèi)容少講,花精力少些,使學生掌握重點知識,又理解一般知識。
二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教學中要以知識為載體,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為目的。學習好的學生,他的能力可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但知識和能力兩者不一定是正比關系,能力不會隨著知識的增加而自然形成,能力的形成是有條件的,關鍵是教學指導思想是什么。課堂上讓學生積極參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自覺配合、努力實踐,才能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這里我們需要強調(diào)活動性教學、開放性教學,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與社會聯(lián)系起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拓展型延伸性的學科活動,只有在活動中學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三要處理好教法與學法的關系。課堂上以學法促教法、以教法指導學法,是一個教學相長的辯證關系?!皩W”是“教”的基礎,“教”的目的是教給學生“會學”,因此應寓學法于教學過程中,以學法為目標改革教法,把教學的效果體現(xiàn)在學習結果之中。我們強調(diào)衡量是否有效教學關鍵看學生,而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取決于他們能否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獨立的學習,能自己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老師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更多的要教學法,教學方法有多種,它們各有千秋,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使各種教法互相配合、取長補短,并通過學生自學、實踐來完善和鞏固學法。
四要處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關系。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其他們的注意力、學習興趣、學習情緒等非智力因素相關。因此老師在重視學生智力培養(yǎng)的同時,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要重視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輕松舒適;重視師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要傾注慈母般的愛,使他們振奮精神,愉快學習。老師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情景教學不失為影響學生興趣、情感、注意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效率的好方法。
三、 有效練習,深化課堂
語文教學擔負著言語技能訓練、思維訓練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務,但言語技能原型訓練是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因此,要構建有效的課堂語文教學,語文教師要落實知識點,抓準精練點,促成調(diào)動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動性、形成技能、技巧,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用,實現(xiàn)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這是《花鐘》教學中的一個言語訓練片段:師:找一找這些花開花的時間?生:午時花十二點左右開。師:“左右”這個詞可以去掉說午時花十二點開嗎?生:不可以。師:為什么?生:去掉后表示一定在十二點開了,而花開花的時間沒那么準確的。師:說得真好,加上“左右”顯得更準確。還有與“左右”相近的詞語?生:大致、估計、大概、大約。師:在句子中用上這些詞語,會讓我們說的話更加準確、可信。用上這些詞語說說其他花開花的時間?!笆谥越?,不如予之點金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均是教授學生學習方法的名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堂的基本特點。”我們學習語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能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會聽說讀寫,這應該是語文課的“保底工程”,也是學生成長中堅實的塔基。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抓住了“左右”一詞,體會意思,找相近詞語,從而掌握用語的科學性、準確性。夯實基礎,突出重點,有效地訓練了言語應用技能?!耙Фㄇ嗌讲环潘?,立根原在破巖中?!庇行У恼Z言文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根,要牢牢抓住,實實掌握,不能忽略和放松。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李建軍,四川省遂寧市,四川省蓬溪縣回水鄉(xiāng)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