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怎樣的課堂才算是童心課堂?相信大家都認可這樣的一個理念:處處以孩子們?yōu)槌霭l(fā)點的課堂,真實的課堂,生動活潑、充滿著樂趣的課堂。薛法根老師執(zhí)教的《螳螂捕蟬》教學視頻中,導一導、演一演的環(huán)節(jié),給我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他先請學生兩人一組,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吳王,練臺詞。在練臺詞的時候,設計一下人物的表情、語言和動作?!睆暮⒆觽儫崆榈貐⑴c到專注的排練,很明顯看到了孩子們是在快樂地學習著。在學生成功表演后,薛老師又真誠地說:“看了你們的表演,我想中國電影拿奧斯卡金獎的日子真的不遠了!”多么親切、幽默的話語!讓我們聽著不禁一笑,更何況孩子們了。如此種種都充分體現(xiàn)了薛法根老師的毫無負擔、輕松自在、充滿樂趣的課堂特點。
關鍵詞:童心課堂;教學視頻;孩子;充滿樂趣
從薛法根老師的課,我得到了深刻的啟示。我想這不正是童心課堂的典范嗎?更是我要不斷學習、不斷追求的課堂。想孩子們所想,以歡快有趣的、孩子們易于接受的方式演繹課堂,讓課堂充滿童趣、讓課堂充滿微笑,讓童心課堂“活”起來。
“活”起來,也就是不呆板,不被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真正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天地。如何實現(xiàn)讓童心課堂“活”起來的目標,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其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助推器,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成分。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fā),確立可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例如在語文閱讀課文教學中,讓學生自由選擇段落讀文,這一舉動就很大程度上挑逗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朗讀完畢,教師可根據(jù)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指導、聽范讀等多形式引導后再讀,再一次激發(fā)起學生的朗讀興趣,同時促進了學生朗讀能力的發(fā)展。
“學之者不如知之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以識字教學而言,欲激起學生的興趣,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起著不可小視的作用。如有老師在教學人教版新教材第三冊《識字7》一課。一開始,她就出示美麗的課件(屏幕上有藍藍的天空,茂密的森林,碧綠的草地,各種各樣的動物……)對大家說:“今天,森林里舉行動物表演會,可愛的動物們邀請我們一起參加,你們想去嗎?你看到了誰,它在干什么?”學生的眼球瞬間都聚集那里了,有的說:“我看到了美麗的孔雀?!庇械恼f:“我看到了漂亮的錦雞?!苯酉聛?,老師隨機把孔雀、錦雞等詞語出示在相應的動物旁,圖文對照,讓學生練讀詞語,孩子們個個讀得有滋有味,渾然忘我。認讀詞語后,又請學生上來跟動物交朋友,并把自己的朋友用一兩句話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興致勃勃走上臺,有的跟孔雀交朋友,說:“孔雀的尾巴像把扇子,美極了?!庇械母\雞交朋友,說:“錦雞的羽毛五顏六色,真惹人喜愛?!庇械母笱憬慌笥选瓕W生個個搶著上來,一個比一個說得精彩。就是這樣不經(jīng)意間,孩子們既認識了事物,又鞏固了詞語,還發(fā)展了語言,盡顯其主體性。
二、 盡可能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一位教師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并在小組內(nèi)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還比較抽象,他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體會。在動作表演中,他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他又通過評議來引導學生重新體會。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現(xiàn)自我。一節(jié)課,學生始終在他自然順暢的引導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實現(xiàn)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機會。每一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并以此為契入口,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地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
三、 做到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從低年級孩子的識字規(guī)律看,存在著這樣的普遍現(xiàn)象: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就是要多形式、多復現(xiàn)。在教學中可采用以下多種形式:
(一) 游戲鞏固
游戲是學生的樂園,像“摘蘋果”“找朋友”“采蘑菇”“吃瓜果”等課件都非常吸引學生。多媒體游戲把生字的鞏固貫穿游戲中,調(diào)動學生手腦心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習動機和學習思維,輕輕松松鞏固生字。利用多媒體設計游戲鞏固識字,不但漢字“動”了起來,學生更是全身心地動了起來,注意力十分集中,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實踐證明,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游戲中鞏固對漢字的記憶與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形近字辨析
抽象的理論無需多說,從以下的教學案例中便已明了:如“池、馳”兩個字,極易混淆。教學中可這樣設計,先隨圖(清清的小池塘)出示“池”字,讓學生明白池水清清與水有關,閃動三點水旁,加深刺激,再讓學生組詞或說話。然后隨圖(馬兒奔跑)出示“馳”字和“馳”字寶寶的自我介紹,讓學生明白奔馳、飛馳、馳騁都是跑得快,閃動馬字旁,加深刺激,讓學生認識“馳”。最后出示幾句話,讓學生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說說要用哪個字。這種由圖到字,再應用的學習過程,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并能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的學習習慣。
總之,學生不是配合教師上課的配角,而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新課程指導我們,教育應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我們必須把課堂的主動權(quán)教給學生,充分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掌握,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興趣、知識、經(jīng)驗、思維參與學習活動,并成為教學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充滿生機,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童心課堂真正“活”起來。
作者簡介:
甘立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