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英
摘 要:目前,大部分小學數學課堂提倡多元化策略教學,多元化學生學習評價體系對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型高素質人才,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多元化;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成為教師追求的目標,同時也是家長、學校及社會的希望。教師應以去偽存真的積極態(tài)度,廣泛汲取先進的多元化的思想精華,對學生負責,為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努力。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一種形式,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形式,并且數學教學的目標必須在課堂完成。教師以多元化教學作為教學形式,構建高效課堂。本文談談教師實施多元化策略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方法。
一、自主化教學,學生學習的自主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尤其是小學生對于學習沒有自主性,小學生本身性格活潑好動,對于學習這件事更是不上心。對于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學生變學會為會學,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在小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形成一種自主化的學習模式,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從而達到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改變以往的講解例題,老師做示范等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更有價值的學習時間和空間,營造一種寬松與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地進入探索學習當中。
如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講解長方形與正方形時,可以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模型,分給小組,讓大家區(qū)分正方形與長方形,并總結其特點與不同。并讓學生在身邊尋找長方形與正方形,在小組中展開討論。轉變學習的形式,而不是完全摒棄原來舊的學習方式,應是取其所長。對于小學生來說,對于新奇的教學方式,會充滿極大的好奇心,因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教學目的。
二、信息化教學,拓展學習范圍
在網絡如此發(fā)達的時代,課堂教學中應運用網絡的先進性進行教學。網絡可以為學生提供獲取知識更廣泛的途徑。根據教學條件的情況,實施不同形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就是個很好的教學形式,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虛擬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小學數學課堂的枯燥,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給學生提供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作為主體在真實的體驗中探索、發(fā)現數學奧秘。
比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組有關人民幣的課件,上課時放映在多媒體上,內容可以設置為小到1分錢,大到100元,讓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外觀并區(qū)分它們,把各類的紙幣用圖片以等式的形式表示出其中的聯(lián)系,如5分加5分等于1角的例子。接下來教師應設計情景,設計去商店買東西的情景,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人民幣,以及各種幣值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多媒體的放映,真實的外觀,學生會自然而然聯(lián)系自己生活中的場景,并順利記住其用途及各幣值的關系,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
三、生活化教學,更易接受知識
數學是眾多學科中最貼近生活的一門學科,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有涉及,對于小學生的教學,實施教學的生活化,更能夠使學生接受。小學數學教學,運用生活化教學,使課堂緊密聯(lián)系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生活知識出發(fā),使課堂生動活潑。數學教學更要面向學生的生活,面向社會。通過對生活中“原型”的總結,讓學生對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有更深刻的認識,明白“數學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的道理。數學與數學教學更好地聯(lián)系生活,可以使學生切身理解數學知識,并運用數學知識到生活當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捕捉生活素材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將其實施到數學教學課堂上,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更生動活潑,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一課時,教師在上課前先把生活中關于圓錐與圓柱的例子找到:寺廟里的柱子、柱形的杯子,還可以在上課的時候拿著圓錐的模型,讓學生看清原理及特征。在上課時講解給學生,說明其特點與特性后,讓學生從自己生活周圍舉例,這樣既能鞏固知識,又能活躍課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與生活中的例子相結合,從而激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整體積極性,達到想要的課堂高效性。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由于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所以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就目前小學生的學習狀況來看,對于數學的學習情況,只有建立起了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成績。然而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的多元化,對學生進行可行有效的教學,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激起了小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鄭微.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多元化評價研究[J].求知導刊,2016(4).
[2]葉仁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3]羅潔,鄧玉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探索[J].改革與開發(fā),2009(7).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