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筆者認為應做好館員的基本工作,從圖書上架的角度談談如何解決紙質圖書利用率下降的問題。
關鍵詞:紙質圖書;圖書上架;館員
在這個迅速發(fā)展的大數(shù)據(jù)時代,圖書館的工作內(nèi)容必隨其發(fā)生變化,藏書要求也不斷改變,讀者對紙質圖書的需求似乎越來越少了。無論是圖書館還是讀者,都越來越追求信息化、數(shù)據(jù)化、電子化。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讀者追求快捷的閱讀方式、方便的閱讀載體也無可厚非。筆者認為,雖然紙質圖書的地位受到影響,但其并不會被其他形態(tài)的圖書所取代。圖書館的靈魂就是紙質圖書。圖書館員的工作包括如何保持及提高紙質圖書的利用率,并充分發(fā)揮圖書的價值。因此,筆者就圖書館最基本的業(yè)務工作——圖書上架,探討如何提高圖書館紙質圖書的利用率。
一、圖書上架工作的重要性
對于圖書上架工作,人人能做到,但未必人人能做得好。把圖書放到原位、發(fā)現(xiàn)圖書有無錯架等工作是有無責任心的問題。圖書館的館藏越多,吸引讀者就越多。如果圖書館的圖書是雜亂無序地排放,連圖書館館員也不能快速地找到所需圖書,這勢必會影響讀者對圖書的利用率。因此,圖書的準確有序排放就顯得極其重要了。以梧州學院圖書館為例,有時師生通過書目檢索得到圖書的索書號和在館館藏信息后,滿懷期待地去找圖書,卻發(fā)現(xiàn)此書并不在相應的書架上,那一刻只有失望。筆者作為圖書館館員,親身經(jīng)歷過這種情況,從而能推斷出這種情況比較普遍。
圖書上架,本來就是圖書館館員業(yè)務工作中的一項。然而,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這項工作交由其他人來完成。以梧州學院為例,行政、教輔等部門都會聘用學生助理處理一些工作事務。在圖書館中,學生助理使用比例最大的就是流通部。流通部是一線服務窗口,由于圖書借還服務需要進入工作系統(tǒng)操作,不能交給學生助理來完成,館員在兼顧圖書借閱工作的同時,還要處理其他業(yè)務工作及查詢服務,不能及時進行圖書上架,從而導致圖書的滯留。所以,流通部學生助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圖書上架,這種工作的專業(yè)度不高,只要了解本館圖書分類號的規(guī)則就能操作。
三、圖書上架工作出現(xiàn)“后遺癥”
有了學生助理分擔部分工作以后,的確解決了部分問題,減輕了館員的工作壓力。但是時間一長,筆者發(fā)現(xiàn)圖書上架由學生助理完成會出現(xiàn)以下“后遺癥”。
1.學生助理的工作質量不高
學生助理的圖書上架工作,是經(jīng)過圖書館館員培訓的。在培訓到位、工作中時時受到監(jiān)督的情況下,學生助理會完成得不錯,甚至比部分館員還要好??墒?,學生助理畢竟只是一份兼職。首先,學生助理的主要角色還是學生,在學校的重心還是學業(yè),所以他們放在助理工作上的時間與心思不多。此外,部分學生助理抱著賺點外快的心態(tài)工作,而本館對學生助理的要求是工作總時間35~40小時,對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并沒有嚴格的要求。學生助理的工作必須安排在沒課的時間段,因此到館工作的時間比較分散,能有心、用心、細心地完成上架工作是比較難的,也就很難在上架過程中發(fā)現(xiàn)錯架問題,甚至還會出現(xiàn)擴大錯架范圍的可能性。其次,對工作量與質量的要求不嚴格,助長了學生助理的惰性。本館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助理雖然工作時間足夠了,可是上架的圖書并不多。通過了解得知,他們是在上架的過程中看書,斷斷續(xù)續(xù)地工作,消磨時間。最后,本館流通部的書庫有9個,其中7個全開放,1個半開放,1個僅供閱覽,而聘用的學生助理只有10個,根本不夠分配,只能將部分學生助理安排在固定書庫工作,其余的是流動性工作。流動性工作容易出現(xiàn)問題,因為學生助理的工作地點隨時變動,面對的圖書種類繁多,本來工作時間就分散,還要花時間去熟悉不同種類的圖書才能上架,以這樣的狀態(tài),要求其用心、細心工作幾乎不現(xiàn)實。
2.館員的惰性嚴重
本以為圖書上架是項簡單的工作,即使館員不插手也不會有不良影響,其實不然。館員依賴學生助理時間久了,會對自己分管書庫的圖書情況感到陌生。由于圖書的上架、倒架等工作都交由學生助理完成,使館員形成惰性,巡架的概率越來越少。圖書分布結構有了變動,館員渾然不知,對圖書的情況越來越不了解,從而出現(xiàn)館員不能及時解答讀者所咨詢的問題的現(xiàn)象。日積月累,不僅影響?zhàn)^員的自身形象,還造成讀者對館員的不信任,打擊了讀者閱讀的積極性。
四、圖書上架不假手于人
筆者認為,圖書上架工作應該由館員自己來完成,不要假手于人。第一,圖書上架是館員的本職工作。比起兼職的學生助理來說,館員肯定更了解圖書的分類,在上架時會潛意識地注意架上其他圖書的情況,加之有職業(yè)敏銳度,還能發(fā)現(xiàn)圖書錯架的問題,并馬上給予解決。第二,無論是新上架或是歸還圖書,在上架的過程中,館員都能預見哪個貨架的圖書即將面臨滿架的情況,并及時進行倒架處理。第三,在歸還圖書上架的過程中,館員能知道哪一類圖書更受歡迎。例如,相對T類工業(yè)類而言,I類文學類圖書會更受讀者的青睞。這些信息都可以在工作系統(tǒng)中查詢得知,且更快捷省時。但筆者認為,系統(tǒng)查到的只是一個結果、一個數(shù)據(jù),卻不能知道圖書經(jīng)過借閱后的真實狀態(tài),如封皮保存的破損程度、內(nèi)頁中的破損程度、被亂涂亂畫的情況等。雖然館員可以在讀者歸還圖書時快速了解個別圖書的狀態(tài),卻做不到每本書都觀察得細致入微。唯獨在圖書上架的時候,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接觸了解每一本圖書,甚至可以簡單瀏覽一下圖書的主要內(nèi)容,從而為部分讀者提供簡單的導讀服務。第四,能讓館員更了解圖書的館藏狀態(tài)和位置。對于利用率高的圖書,館員能做到馬上告知讀者分類號及明確位置;對于小眾的圖書,只要有分類號,館員能立刻引導讀者到書庫的相應區(qū)域和書架中獲取。筆者認為,圖書上架能使讀者對館員的敬意油然而生。有一次圖書上架時,一位學生問:“老師,這里有沒有《狼圖騰》這本書?”筆者立即回答:“有。”而且剛好離那書的位置不遠,就走了幾步幫他拿到此書。這位學生感動地說:“老師,您真厲害啊,我?guī)状蜗虢璐藭紱]找著,今天終于找到了?!毖詾樾穆?,讀者從館員的言行中,會對館員產(chǎn)生敬重感,這有助于樹立起圖書館良好的交往形象。
五、結語
只要圖書館員在圖書上架時做到親力親為,每天都參與圖書上架,就能在濃郁的書香中邊工作、邊留意、邊學習。在圖書上架之余,隨時翻一翻、看一看新鮮的圖書,能快樂工作一天。這可以讓館員在緊張的工作中感悟生活的真諦。與此同時,在圖書上架的過程中獲得的信息多了,給予讀者的服務就會更多、更好。館員應為讀者解答疑問,為讀者提供準確的導讀指引,使讀者在尋找、借閱圖書的過程中不再感到迷茫與無助。因此,做好圖書上架這項基本工作,提高館員的職業(yè)素質,才是最根本、最直接解決紙質圖書利用率降低的途徑。
基金項目:本文系梧州學院2015年度院級科研項目“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高校圖書館深層次服務探究”(項目編號:2015C023)的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