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昌
【摘 要】材料成本控制在現代工程施工中所起的作用越發(fā)突顯,本文從項目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探討了材料成本控制的一些方法,對后續(xù)相類似的工程成本控制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材料;成本;控制;應用
施工企業(yè)的材料成本約占工程成本的50%左右,控制好材料成本,對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效果是相當明顯的,隨著施工企業(yè)的不斷進步,各個項目也更加明確的認識到控制材料成本在控制項目成本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建筑市場發(fā)展迅速,十分活躍,尤其是建材供應的市場化,建筑材料的價格始終處于漲浮不定的狀態(tài)。由于建筑材料的固定性和體積龐大等特點,工程開始施工后,當地材料消耗量大,材料供求關系很可能發(fā)生改變,由買方市場變?yōu)橘u方市場,材料價格高出投標價格許多。有的甚至是投標報價的兩倍以上,這嚴重影響了效益的獲得和增長。如何控制好材料成本,在項目管理中顯得尤為重要。
1.市政項目施工中,材料成本存在的普遍問題有
1.1市場方面的原因,國內建筑市場不規(guī)范的行為,產品質量和價格比較混亂,容易造成材料成本偏高,工程成本增加。
1.2由于施工計劃與施工生產有較大的出入,材料計劃的可信度偏低,有的甚至沒有材料計劃或事后再補,造成趕工時,急用材料增多,使部分材料價格偏高。運雜費、差旅費增加,從而造成材料成本的增長。
1.3材料價格差得不到應有的補償。一般業(yè)主在招標時,合同條款都寫的很明確,進行工程變更時,材料價套用投標時候的單價,若投標時沒有,屬于新增單價,則采用業(yè)主確定的不高于市場價下調幾個百分點的價格,這條規(guī)定對施工企業(yè)非常不利。施工企業(yè)在投標時一般為了能夠中標,材料價格都調的比較低,再加之漲價因素的影響,使購買價和投標價相差很大。但絕大部分料差得不到應有的補償,有的雖有部分補償,但遠不能彌補所發(fā)生的料差,也不能提取相關費用。
2.材料成本控制在施工運作中的具體實施應用
2.1對材料價格的控制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要貨比三家,價格低者優(yōu)先考慮,時刻牢記“采購價格每下降一元錢就使工程成本降低了數元錢”價格部門要隨時捕捉市場信息,有針對性地對批量大、價格高、常用的、資金總額高的材料價格做一些調查了解。將收集的市場信息,技術資料等提供給領導決策和有關業(yè)務部門參照執(zhí)行,以保證采購到的物資質量是合格的,價格是最低的。
大型材料實行招標采購,材料的公開招標采購既可利用供應商相互殺價,又可規(guī)范采購人員行為,增加采購過程透明度,從而達到降低采購價格的目的。
要有目的的降低采購費用,對一些常用的,根據經驗以后會用到的材料,要做到提早著手,早期就開始關注其價格,做到用時不慌亂。同時,合理選用運輸方式,降低材料價格。
2.2對材料計劃的控制
材料供應計劃編制要經過的步驟:技術部門按施工計劃及施工預算,提供年、季、月工程項目、工程量、投資計劃及單項工程年、季度需要主要材料明細表,同時提出主材節(jié)約指標及措施;工程所需的特殊材料和專用工具應由技術部門協(xié)助各承包單位按工程任務書提出計劃,年初或季初交物資部門備料;物資部門根據各承包單位提出的需用材料計劃,在充分利用庫存物資的基礎上,做好物資平衡工作,及時編報材料采、訂、購計劃。材料計劃供應量的計算公式為:
材料計劃供應量=材料需要量+期末庫存量-期初庫存量
針對目前施工企業(yè)一般都是低價中標,尤其是無預付款的項目,項目從開工初期到完工,資金壓力都比較大,如果把大量的資金都壓在材料上,無疑對項目的正常運轉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材料成本控制中,詳細、真實的材料明細表計劃就顯得尤為重要。
2.2.1對項目上經常用的鋼材和地材,做到計劃要準確,因為對于這部份資金占用較大的材料,一般都是已經簽訂過合同的,小量的漲幅不會影響合同的生效。若計劃做不好,就會造成大量資金積壓在材料上,從而增加材料成本。因為建筑材料市場緊俏時,現金付款和事后付款,材料價格相差很大。
2.2.2對由于一些變更而新增加的材料也要提前做好計劃,不能因為沒有材料計劃從而造成急用材料劇增,出現急用材料價格偏高。
做好這項工作,就要現場技術人員具有豐富的經驗,提早將一些可能用到的新增材料提交物資采購部門,物資采購部門在平常的采購中,有目的的給予關注,在需要用到的時候,才能夠做到有條不紊。
2.2.3對于二、三項料,為了降低資金的占用,發(fā)揮資金的時間效用,充分利用市政工程交通便利的特點,做到“零計劃、零庫存”的采購管理方式。所謂“零計劃、零庫存”的采購管理,即供應商將其一定數量的物資存放在我方倉庫,由我方代為保管,發(fā)放生產部門領用后再與供應商辦理結算,保持倉庫帳、財務帳上的物資儲備資金為零。這使企業(yè)在價格、人力、資金等方面得到節(jié)約,而且也降低物資儲備,加速資金周轉的有效措施。
2.3對材料用量的控制
首先是堅持按定額確定材料消耗量,實行限額領料制度;其次是改進施工技術,推廣使用能耗較低的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再就是對工程中所用材料進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價材料代替高價材料,加強周轉材料管理,延長周轉材料的周轉次數等。
為了保證材料用量的合理性,杜絕浪費,最好的辦法就是堅持按定額領發(fā)料制度。這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比較繁瑣,還需要進一步作出制度保障措施。
為了杜絕材料浪費,就要制定嚴肅的材料節(jié)超獎罰制度,使工人在施工的過程中,能充分發(fā)揮主人翁精神,堅決杜絕浪費材料的事情發(fā)生。并且能夠主動做到為項目想辦法,出主意、降低能耗。
做好材料用量的控制,項目各個部門還要相互配合,做好以下幾個表格材料明細控制:
(1)庫存資金動態(tài)表
(2)主要材料庫存明細表
(3)主要材料收、支、存量情況表
(4)單項工程材料消耗統(tǒng)計表
(5)驗工材料消耗和實際材料消耗對照表
(6)定額消耗與實際材料消耗對照表
3.材料調差方面的一點理解
對于合同中不可調差的固定材料定額單價,就在投標時,事先準確估算價格波動的風險金,計入投標單價中,從而降低材料價格波動(主要是漲價)風險。如果在施工期間,施工主材價格波動(漲價)的確很大,應該可以與業(yè)主協(xié)商。畢竟是合同管理,是合同就有按照客觀規(guī)律要求執(zhí)行的法則。
對于業(yè)主而言,材料調差在運作起來也是有一定困難的。調差時間難以控制,材料價格隨著時間的變化是不斷變動的,業(yè)主本身的調差控制目的是希望在其公布調差價格期間內,分擔相應時段內承包人因材料漲價造成的風險,同時也能充分發(fā)揮承包人主觀能動性,從購買材料中積極主動地盡量降低成本,但決不是同意承包人通過采取不正當地調差時區(qū)來申報調差數量,從業(yè)主那里獲取額外的材料價格差收益,從而將自身風險轉嫁到業(yè)主身上,這是不允許的;但由于支付時發(fā)票僅是調差時間和數量的憑證,而在使用復印件時,又給監(jiān)理對承包人的監(jiān)督造成一定困難。
要做好材料調差工作,業(yè)主必須出臺一套詳細、可行的的規(guī)章制度,讓承包商有章可循。這樣在分擔承包商價格壓力的同時,也能夠有效的控制項目成本。
4.結束語
項目材料成本控制工作要細致、全面,對現場及圖紙材料要求要有深刻的認識;同時靈活運用現場條件使用材料控制中的“零計劃、零庫存”技巧,這樣才能保證建設項目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和良性運轉。
參考文獻:
[1]尹貽林《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M],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