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藝術與哲學對我們來說都不陌生。一個是用形象來反映現(xiàn)實但比現(xiàn)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另一個則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二者仿佛都存在于客觀世界的彼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各學科蓬勃發(fā)展的今天,藝術史研究的深入和傳播,哲學的復興和發(fā)展,必然產生微妙的相互作用,從而進一步推動兩門學科的繁榮。
關鍵詞:藝術,藝術史,哲學,相互作用
藝術史既是對藝術發(fā)展歷程的總結和描述,從根本上來說,藝術史研究離不開藝術本身。因此,討論藝術史研究與哲學學科的關系,也就不得不歸結到討論藝術與哲學的關系。
藝術是人的審美觀在本體意識中的最初的理性反映的總結,是最初的帶有主觀心理因素的理性反映的總結,是觀察后組成的思維材料對感觀的描述。而哲學是通過這種思維材料的總結和進一步觀察判斷而形成的有系統(tǒng)有規(guī)律的組合。
藝術這種最初的理性反映,相對于外在事物來說是表面的感性的,而且具有心理因素的延續(xù)性,就是說心理因素的變化可直接表現(xiàn)在這種反映當中;進一步來說,人的心理因素的變化在人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人在對事物進行觀察認識時,是受心理因素制約的。而當這種觀察的總結具體反映在行為上時,就是心理因素的延續(xù);這一點對藝術行為和哲學行為來說,在現(xiàn)實中都一樣具有著約束性。而藝術是通過感性認識且具有心理因素延續(xù)的最初的理性表達,所以這種心理因素更直觀更明顯。藝術的具體表達是通過感性思維的加工,從而具有了最初的理性的組織形式的表達方式。
藝術是發(fā)散性思維的結果,而哲學是對這種發(fā)散性思維進行深度總結和對事物進行深入分析判斷的結果,所以哲學本身具有深刻的藝術美感。而哲學在發(fā)展中必然會存在于思維形式中,在這種有條理有系統(tǒng)的思維形下再進行藝術行為時,藝術也會變的有系統(tǒng)有條理起來(這一點對具體科學來說也是一樣的)。但這種有系統(tǒng)有條理的行為,在本體上依然是帶有主觀心理因素的最初的理性式的感性表達。因為人面對的自然界是無限的,所以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沒有盡頭的,進而藝術和哲學的發(fā)展也是沒有盡頭的。
而若論及哲學與藝術相互作用的實現(xiàn)形式,則必然將哲學與藝術劃分開來,一一討論其對彼此的價值,而每一種作用,都是通過一系列細小的分支來實現(xiàn)。
一、哲學對藝術史研究的價值
同上,哲學對藝術史研究的價值,亦要通過哲學對藝術的價值來體現(xiàn)。眾所周知,哲學里面與藝術最為密切相關的學科便是美學,而“美”恰好是眾多藝術的特征。從這個意義上看,藝術與哲學總是部分重合。同時,藝術又可以分為感性上的共識和現(xiàn)實實在的產物。所以哲學對藝術的價值,必然從以下三方面體現(xiàn)出來。
1.哲學通過美學對藝術產生影響
朱光潛先生曾談到:“美學在西方一開始就是哲學的一個部門?!泵缹W與哲學的這種關系,是由美學的基本問題決定的。美國思想家維塞爾教授言:“理論形成的原動力是一種提問?!倍釂柕姆绞經Q定了這個理論的性質。
然而,拿美學學科與哲學學科相比,二者又有些許不同。哲學比美學的研究范圍更為廣泛。哲學是關于存在的一般學問,而美學只是研究存在中的一種,即美的存在。另外,哲學研究的問題也比美學更為抽象。如果說美學探求美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的話,那么,哲學探求的則是存在本身。
至于美學學科和藝術學科的關系,則更加微妙。二者幾乎難舍難分。黑格爾說:“總之,其實真正適合我們這門科學的名詞應該是藝術的哲學,更加準確的說,美是藝術的哲學?!??美學和藝術學之間的區(qū)別因此是不明顯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哲學通過對美學學科產生影響,從而也就對藝術學科產生了影響。
從現(xiàn)代西方美學來看,“如果說,現(xiàn)當代美學根本傾向是反傳統(tǒng)的話,那么,在美學緊密依附于哲學,哲學觀念決定性地支配著美學觀念這一點上,現(xiàn)當代美學與傳統(tǒng)美學并無二致,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本褪撬姆磦鹘y(tǒng)特征亦是取決于現(xiàn)當代西方哲學的反傳統(tǒng)特征,因此,現(xiàn)代西方美學疏離的是傳統(tǒng)的思辨哲學而非一般意義上的哲學。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學的發(fā)展依附于哲學的發(fā)展。當下的美學觀念常常由當下的哲學思潮和哲學背景所決定。
因此可以說,當下時代的哲學環(huán)境決定了美學的審美體系,從而決定了藝術研究的基調和方向。
2.哲學對藝術的影響首先表現(xiàn)為對藝術家的影響
與哲學對美學的影響類似,哲學對藝術家的影響,往往也體現(xiàn)在大的哲學背景對人的思維方式和流行元素的影響當中。
藝術家在搞創(chuàng)作活動時,總會自覺或不自覺的被特定哲學思想影響,并通過自己的藝術作品流露出來。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關系是最古老,最本源性的文藝學問題,面對這一問題,康德認為,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關系是非時間前后的關系。存在于藝術作品之前的藝術家并不是藝術作品的起源,時間過程中在先的藝術家不決定在后的藝術作品,因為藝術家決定不了藝術作品的本質。同樣,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關系也非表象的經驗關系。藝術作品并不棲息于藝術家,作品不是藝術家的屬性。
例如浪漫主義是18世紀上半頁到19世紀下半頁歐洲藝術領域內的一個主要的藝術思潮?!皻W洲浪漫主義與康德美學所面對的社會文化境遇是一樣的”,浪漫主義是對18世紀啟蒙文學和啟蒙主義批評哲學的繼承。浪漫主義“肯定人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價值,爭取個性解放”。浪漫主義者喜歡描寫特殊的性格和事件,喜歡表現(xiàn)幻想的主觀世界。因此,表現(xiàn)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就是對于人的精神世界的表達和個性的描述。如法國畫家席里柯的《梅杜薩之筏》運用對比燦爛的色調、大膽的構圖形成了自己藝術的創(chuàng)作特色。
所以,哲學通過對人的思維方式和道德觀念產生作用,進而影響了藝術家對藝術的創(chuàng)作,從而也塑造著藝術歷史的發(fā)展軌跡。藝術史的研究也必然發(fā)現(xiàn),藝術史的發(fā)展總是和歷史上重大思想變革相契合。
3.哲學推動藝術潮流的形成
哲學對藝術的影響,更表現(xiàn)在他能起到促使藝術潮流形成的作用??梢哉f各種藝術思潮總是與一定的哲學觀相聯(lián)系,具有各自不同的哲學基礎。于是,本世紀20年代在歐洲文藝界,形成了一貫遍及文學、美術、電影等領域的“超現(xiàn)實主義”流派。endprint
在丹托的理論中還暗示出了這樣一點,即盡管藝術終結之后的藝術不再具有哲學意義上的發(fā)展可能性,但它們的存在仍然依賴于理論,不同的藝術品體現(xiàn)的是不同的理論和哲學,只是這些藝術品之間不再像宣言時代的藝術品那樣是相互排斥和否定的關系,而是并存共生,展現(xiàn)出多元化的狀態(tài)。
哲學是對一切時間和空間運行軌跡的全面探尋,而藝術是對局部動態(tài)的靜態(tài)凝聚。從人類發(fā)展的大視野來看,任何一個民族、時代、社會的藝術,必然與這個民族、時代、社會的哲學相聯(lián)系。
綜上,哲學通過其內部的學科分支,同時通過大的哲學背景對藝術家的影響,推動當下藝術潮流的形成,從而對藝術史產生深刻的影響。而在仍然以人為主體、以藝術為對象的藝術史研究領域,哲學對藝術的價值便不可避免地轉化為哲學對藝術史研究的價值。
二、藝術史研究對哲學的價值
誕生于19世紀德語世界的藝術史如今在歐美已發(fā)展成為比較成熟的學科,而我國藝術史的研究很長時間未被充分重視,藝術史研究應體現(xiàn)其人文學科的獨特價值。這一觀點在2013年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舉辦的“藝術史研究的進展與前瞻”學術會議上得到眾多學者的認同。而哲學作為人文學科中的核心,藝術史研究的影響必定對其首當其沖。
1.藝術史研究對哲學的補充
藝術是人類運用的一種特殊方式,她以情感和想象為特性來把握和反映世界,并表示對世界和自身及二者關系的看法。她通過審美創(chuàng)造活動再現(xiàn)現(xiàn)實,表現(xiàn)情感和理想,在想象中實現(xiàn)審美主體及客體的相互對象化。通俗地說,藝術是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特殊產物,是人們現(xiàn)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現(xiàn)。
因為人類的某些經歷和情感是難以用一般庸常的口頭言詞來表述的,所以,為了表述這些深存內心的最強烈的感情和思想,人們就使用一種稱之為藝術的更敏銳、更精巧的“語言”來表達。這種語言可以是一種文字,可以是一種音樂,可以是一種畫面,可以是一種肢體動作,可以是一種經過人們加工賦予了豐富內涵的物體,還可能有很多種形式。凡是將人的情感和想像表述到了極致的富有詩意的創(chuàng)造,都具有藝術的稟賦。
從這種意義上來看,藝術成為人類精神表達的另一種途徑——哲學訴諸理性,而藝術則充滿感性。于是,藝術史研究的深入必然為“古板”的哲學注入新的生機,和哲學一起,更加完美地呈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的理想彼岸。
2.藝術對哲學的“反作用”
在哲學對藝術產生作用的同時,藝術也對哲學產生一定的影響。藝術可以啟迪哲學家的思維,藝術作品也可以傳播特定的哲學思想。尤其是哲學家對藝術的思考,往往成為其哲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康德、黑格爾等均是如此。
藝術反映現(xiàn)象,而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即得出事物的本質,人們在認識現(xiàn)象的過程中除了通過自身經驗,另外更大的一部分則來自藝術,即審美體驗,從而現(xiàn)當代的藝術越來越傾向哲理化。
通過對藝術史的梳理研究,哲學家可以從中汲取經驗和靈感,從而引發(fā)出更透徹的哲學見地;人們也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到人類精神的演變發(fā)展,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哲學的發(fā)展。
三、藝術史研究與哲學學科相輔相成
作為人類精神文化領域的兩座不同性質的高峰,藝術和哲學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哲學是研究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說,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等領域,帶有普遍性的根本規(guī)律,而藝術則純粹體現(xiàn)出人類感性的方面。哲學代表著人類理性的最高形式,藝術代表著人類感性的最高形式。哲學主要通過美學這一中介對藝術產生重大的影響,同時藝術也通過自己的特殊方式,傳播和體現(xiàn)一定的哲學理念,對哲學也產生影響。
藝術與哲學,二者同樣是社會意識,作為社會的思想上層建筑,作為一種自覺的精神力量,雖然與經濟物質基礎距離較遠,不直接發(fā)生關系,但仍對社會有著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具有引導和制約的雙重作用。同時,因為矛盾的普遍性,所以藝術與哲學也在一定的矛盾關系中互相作用——彼此融合又相互影響,同是精神世界的陶冶。
于是,哲學學科的繁榮壯大可以為藝術史研究帶來思路的廣延和不同時代藝術精神的串聯(lián);而藝術史研究的深入展開也可以為當代哲學研究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補足,共同促進人文科學、乃至社會精神的進步與繁榮!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2]蔣孔陽,朱立元.西方美學通史[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
[3]【法】米蓋爾·杜夫海納.孫非譯.美學與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4]沈語冰.關于藝術與哲學[J].藝術時代第36期,“專題”欄目.2014
[5]【古希臘】柏拉圖.朱光潛譯.文藝對話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6]莊其榮.從《大希庇阿斯篇》談美學[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