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云
摘 要 白墩小學以“開發(fā)潛能、發(fā)展個性”為育人理念,捕捉現(xiàn)代教育最敏感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意識,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者為白墩小學語文教師,對該校的素質教育有切身感受,以下談一談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實施的方法。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道德教育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學生的道德素質比文化素質更加重要。小學語文教師在平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小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將德育有效地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從而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另外,像《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這樣的經(jīng)典文章,能夠從小就潛移默化影響小學生,對他們今后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老師要推薦學生閱讀這類中華經(jīng)典美德書籍。為了更加有效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教師可以在“情”和“知”兩個方面進行教育。
(1)“情”就是指讓小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讓他們對好的行為習慣抱有心甘情愿,快樂學習接受的態(tài)度,并對不良行為習慣持反對、拒絕,甚至憤怒的態(tài)度。例如,教師在教學《小英雄雨來》這一篇文章時,應當結合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來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增強他們的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使得教學能夠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
(2)“知”就是指對小學生實施的說理教育,讓他們明確認可和提倡我國的道德標準有哪些?只有讓他們明確具體的道德準則內容,才能讓他們知道怎樣做才是正確合理的、那樣做是不合理的和錯誤的,以及哪些不能做和不應該做。例如,在教學《海豚救人》這一篇課文時,一定要將人和動物間的細微關系說的明白,人類為什么要保護自然界的動物,又是如何用有效的行動進行保護等,講解清楚以后,就會讓學生加深認知,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教學目的。
2教學思想轉變,素質教育意識提高
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首先要求語文教師轉變教學思想。具體來講,教師應當從應試教育的思想轉變?yōu)樗刭|教育的思想,進一步體會到應試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擺脫老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捆綁,不再以學生的分數(shù)高低作為評價標準。應試教育造成的后果是:考試得到高分就是成功,在成就尖子生的同時,大部分的學生被否定;只看得高分數(shù),而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長和綜合發(fā)展,很多時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是教育本質特點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換言之,素質教育的實施目的,并非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升學和深造,而是能夠使所有的學生將來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教師通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因此,教師應當以教育工作的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為己任,徹底轉變教學思想,不再單純性地注重學生的高分數(shù),提高素質教育意識,并且貫徹實施。
3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不僅是學生的授業(yè)解惑人,同時是學生的好朋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就是教師的職業(yè),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跟教師怎樣處理師生關系有著非常大的關聯(lián)性,教師若能夠真正地愛學生,跟學生和平相處,那么就能夠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小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小,因此不免避免的要犯錯誤,教師不能毫無表情地批評學生,而應當多鼓勵學生,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改變他的錯誤、彌補他的缺陷,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此外,教師還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怎樣學習和掌握知識以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技能,并非死記硬背,不然就脫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
4開放語文教學
語文既屬于一種社會現(xiàn)象,因為語文知識跟生活實際聯(lián)系的最為密切,它從社會生活中產(chǎn)生并發(fā)展,同時語文也屬于一種文化現(xiàn)象,語文要素構成了文化環(huán)境,以人的發(fā)展和進步作為視角,語文教學是第一位的,它不僅僅能夠應用于交際,還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質的前提和基礎。為此,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實施開放性的語文教學。教師務必不斷地更新教學思想,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將生活實際和語文知識有效地統(tǒng)一起來。一方面,教師需要規(guī)范化作業(yè)批改的書面語言、跟學生溝通的生活語言、教師的教學語言,并且注重文采,不可以隨心所欲,教師更需要進行規(guī)范化的書寫。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溝通、閱讀和學習,進而切實實施開放性的語文教學。只有做好以上兩個方面,才能夠切實進行開放性的語文教學。
5多組織課外教學活動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以課堂教學作為主導,并且注重課外活動的教學,這是小學語文新課改的要求。在課外活動中,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以提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長處,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陶冶了學生的性情,學生獲得了思想教育,增長了學生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有規(guī)劃、有針對性和適當?shù)亟M織語文課外活動教學,從而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具有多姿多彩和多樣化的形式,像是游戲、參觀、作文展覽、書法、建立黑板報、講故事,朗誦比賽等等。教師應當使得課外活動具備獨立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及時性、趣味性的特點。教師在組織課文活動教學中,應當注重示范和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應當為學生講解學習的技巧和方法,激勵學生大膽一些,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比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5分鐘的朗讀練習:學生輪流地朗讀,要求發(fā)音標準,要么是朗讀片段,要么是朗讀全文,把握好節(jié)奏與語調,并且進行有感情地朗讀。這樣,在朗讀練習中,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得以形成,并且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課文的表達技巧和思想主旨,也增強了學生的審美觀念。事實表明,教師組織課文活動教學有利于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務必領悟素質教育的內涵,徹底地轉變教學理念,并且真正地貫徹實施素質教育,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從而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氣氛,以使學生得以健康的發(fā)展和進步,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身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素質教育的實施,在實際教學中時時灌輸素質教育,從而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鐵軍.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與應用[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