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楠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人民醫(yī)院 內(nèi)一科,廣東 河源 517300)
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毛楠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人民醫(yī)院 內(nèi)一科,廣東 河源 517300)
目的 分析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與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 040例,分為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與干預組 (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各520例。分析與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干預后,干預組的SDS評分、SAS評分、QOL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對冠心病患者采用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加治療信心,緩解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
護理干預;臨床療效;冠心??;生活質量;負性情緒
目前,冠心病患者越來越多,冠心病發(fā)病快、反復發(fā)作,極易使患者產(chǎn)生負性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需加緊研究有利于冠心病的護理方式,以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緩解病情,使其早日康復[1-2]。而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是現(xiàn)階段新型的護理模式,從心理、生活、飲食、教育等多個方面幫助患者改善病情,促進恢復。本研究分析系統(tǒng)性干預護理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與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 04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相關冠心病診斷標準[3]。排除精神障礙,嚴重腎、肝等疾病患者。隨機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干預組中,男270例,女250例;年齡53~78歲,平均年齡 (65.2±3.2)歲。對照組中,男280例,女240例;年齡54~79歲,平均年齡 (66.9±2.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具體如下:叮囑患者盡可能食用高維生素、低脂等比較容易消化的食品。同時進行常規(guī)監(jiān)測,給予用藥指導等。
1.2.2 干預組
該組患者采用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心理疏導:患者患病周期長,易產(chǎn)生焦慮、害怕、擔心、恐懼等負性情緒。需積極選派專業(yè)的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使其正確認識負性情緒,耐心解答疑惑,滿足其需求,并介紹院內(nèi)成功的案例。此外,告知患者家屬的實際情況,充分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幫助其增加治療信心,以便配合醫(yī)師的工作。②健康教育:盡可能了解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度,積極開展健康知識講座,采取發(fā)放海報、播放教育視頻等方式,使其客觀地了解冠心病,從容地應對。同時,護理人員也需定期培訓,不斷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從而更好地提供護理服務。③飲食與習慣養(yǎng)成:禁煙禁酒,合理飲食,多食用高維生素、低脂等易消化的食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室內(nèi)衛(wèi)生,保持通風,告知其正確的作息方式,引導其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與生活習慣;④加強運動:每天定時定量運動,依據(jù)患者的具體身體情況,合理選擇相應的運動方式 (飯后散步、練太極等),逐步提高患者的身體機能,從而更好地適應住院期間的生活,改善生活質量。⑤出院隨訪:增加部分患者的出院隨訪次數(shù),可于患者出院1個月、3個月、6個月后通過電話采集關于患者的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情況。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①負性情緒:采用SAS量表 (焦慮自評表)[4]評價患者的焦慮心理,采用SDS量表 (抑郁自評表)[5]評價患者的抑郁心理。分為四個等級,總分值與焦慮或抑郁程度成正比例關系。分兩次評分,患者入院 3天內(nèi)進行第一次評分,治療6個月后進行第二次評分。②干預6個月后,采用QOL(生活質量評估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自理能力、社會關系、軀體癥狀、心理功能,評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低。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 (±s) 表示, 比較采用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SDS、SA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干預后,干預組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SDS、SAS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的SDS、SAS評分比較 (±s,分)
SDS評分 SA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干預組 520 52.5±7.6 40.8±6.8 54.3±8.7 39.8±9.3對照組 520 52.4±7.5 47.6±7.1 54.5±8.9 46.9±7.8 t值 0.214 15.773 0.336 13.339 P值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2.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組的生活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shù) 自理能力 社會關系 軀體癥狀 心理功能 QOL總分干預組 520 23.5±0.3 12.6±0.5 12.1±0.8 12.3±0.2 62.9±2.1對照組 520 36.5±0.6 20.4±0.4 23.2±0.2 21.5±1.9 88.5±2.9 t值 441.915 277.782 306.952 109.810 163.04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現(xiàn)階段,國內(nèi)冠心病患者比率逐年上升。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類疾病,具有發(fā)病周期長、易反復發(fā)作等特點[6],導致患者漸漸產(chǎn)生抑郁、焦慮情緒,不積極配合醫(yī)師進行后期治療,無疑會使病情惡化,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積極開展系統(tǒng)性護理工作能夠有效地從冠心病患者自身行為、社會、感覺、物質等多方面針對性地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逐步改善護理療效,穩(wěn)定病情。
引發(fā)冠心病的因素有很多,如不良的生活方式:①愛抽煙與飲酒。相關研究[7]表明,停止抽煙一年能減少一半的發(fā)病率。如果長達 15年禁煙,不易產(chǎn)生冠心病。②在飲食方面,長期食用高熱量、高脂肪、高鹽、低纖維素等,且不注意按時休息與鍛煉,導致生活不規(guī)律引發(fā)冠心病。③不合理用藥。部分患者不按說明書或醫(yī)師指導用藥,加上外加壓力等沖擊,神經(jīng)過度緊繃,造成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8]。多種因素長此以往,惡化病情,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的SDS評分、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干預組的自理能力、社會關系、軀體癥狀、心理功能等QOL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 (P<0.05),與相關研究[9]結果一致,提示干預組的護理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對冠心病患者采用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可幫助患者與護理人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能夠使其客觀地認識冠心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用藥、飲食、鍛煉等多個方面顯著緩解其害怕、緊張、恐懼、焦躁等負性情緒,積極配合醫(yī)師進行后期治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自身機體免疫力,改善負性情緒,生活質量水平顯著提高。除此之外,需針對冠心病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適合的護理干預方式,有利于病情的改善,調(diào)整自身心理狀態(tài),走出陰影,漸漸恢復健康,從而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明顯的提高。因此,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方式。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積極采用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減低患者的死亡風險,促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逐漸增加治療的自信心,緩解自身負性情緒,及時調(diào)整身心,生活質量水平明顯提高。
[1] 李琳.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3):4-5.
[2] Sherwood A,Blumenthal JA,Smith PJ,et al.Effects of exercise and sertraline on measur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results from the SMILE-Ⅱ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Psychosom Med,2016,78(5):602-609.
[3] 毛瑞英,王建輝,譚崢,等.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中應用的效果評價 [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 28(25):26-27.
[4] 鄔明芳.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中的應用效果 [J/CD].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5,3 (14):174-175.
[5] 張吉林.系統(tǒng)性護理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J/ CD].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5,3(11):140-141.
[6] 張靜萍.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3,10(36):71-72.
[7] 鐘燦.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5,19(2):261-262.
[8] 劉巨鵬,李鑫,張敏.冠心病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4,31(4):400-401.
[9] 郭慧玲.冠心病患者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對其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15):267-268.
(責任編輯:鐘婷婷)
Effect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AO Nan
(1st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chuan County,Heyuan 5173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1 0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and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routine nursing)and intervention group(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with 52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SDS score,SAS score and QOL score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s Systemic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n develop patients'good habits,improve the treatment confidence,relieve the negative emotion,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intervention;Clinical curative effect;Coronary heart disease;Quality of life;Negative emotion
R473.5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9.1291
2017-03-14
毛楠 (1982-),女,湖北籍,大專學歷,主管護師,從事心血管內(nèi)科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