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榮,張春梅,馮璐珊
父母教養(yǎng)方式、教師教學風格對大學生人格影響的調(diào)查研究
趙榮榮,張春梅,馮璐珊
[目的]探討父母教養(yǎng)方式、教師教學風格對大學生人格的影響,為大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jù)。[方法]分層整群抽取449名本科生,采用人口學一般資料問卷、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價量表和教師教學風格形容詞評定問卷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以外向傾得分最高,為(7.84±2.70)分;精神質(zhì)得分最低,為(2.61±1.67)分,父母關愛與子女精神質(zhì)、神經(jīng)質(zhì)呈負相關,與外向傾呈正相關(P<0.05或P<0.01)。教師幽默活躍型與學生精神質(zhì)、神經(jīng)質(zhì)、掩飾性呈負相關(P<0.05或P<0.01)?;貧w分析顯示:父母教養(yǎng)方式、教師教學風格和人口學一般資料對大學生人格有預測作用。[結(jié)論]父母教養(yǎng)方式、教師教學風格是影響大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建議父母應采取正確的教養(yǎng)方式,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為塑造大學生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礎。
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父母教養(yǎng)方式;教師教學風格;影響因素
“人格”源于古希臘戲劇中的“面具”,拉丁文persona。我國心理學者將人格定義為:人格是個體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與后天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1]。大學生的人格在整體素質(zhì)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完善的人格是導致學生時期及日后違法、犯罪的重要影響因素[2]。父母對大學生早期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而青春期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關鍵階段[3],教師對大學生人格形成的影響不容忽視。有研究表明:不恰當?shù)母改附甜B(yǎng)方式不利于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長[4-6];不良的教學風格也容易導致大學生人格發(fā)展歪曲[7-8]。目前,國內(nèi)外有關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子女人格影響的研究較多;而教師對大學生人格影響的研究較少。因此,探討分析父母教養(yǎng)方式、教師教學風格對大學生人格的影響,有助于父母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大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與完善,從而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可靠的理論依據(jù),以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
1.1 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抽取天津市某大學一年級~四年級本科生500人進行調(diào)查,發(fā)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49份,有效回收率為89.8%。其中大學一年級119人(26.5%)、大學二年級107人(23.8%)、大學三年級124人(27.6%)、大學四年級99人(22.0%);年齡17歲~25歲,平均年齡20.74歲;女生404人(90.0%);漢族413人(92.0%);來自城市177人(39.4%);獨生子女145人(32.3%);學生干部108人(24.1%);團員406人(90.4%)。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 量表由錢銘怡等[9]于2000年修訂,包括48個項目,由精神質(zhì)(P)、外向傾(E)、神經(jīng)質(zhì)(N)、掩飾性(L)4個分量表組成。其中P、E、N量表分別測量人格的精神質(zhì)、內(nèi)外傾向和情緒穩(wěn)定性;L量表測試受試者的掩飾、假托或自身隱蔽情況。本量表采用2點計分方式,0分表示“否”,1分表示“是”??偭勘淼腃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41;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68~0.78。
1.2.1.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價量表(PBI) 量表由楊紅君等[10]于2009年修訂。PBI是個體對自我父母教養(yǎng)方式認知和評價的自陳量表,分為母親版(PBI-M)和父親版(PBI-F),各有23個項目,分為關愛、鼓勵自主和控制3個因子。本量表采用0分~3分的Likert 4點計分方式,0分表示非常不符合,1分表示比較不符合,2分表示比較符合,3分表示非常符合。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8,PBI-M和PBI-F各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均在0.74以上。
1.2.1.3 教師教學風格形容詞評定問卷 問卷由賀雯等[11]于2011年編制,包括4個維度:幽默活躍型、嚴謹邏輯型、關愛分享型、創(chuàng)新探索型。采用Likert 7點計分方式,0分表示很不符合,1分表示比較不符合,2分表示有點不符合,3分表示說不準,4分表示有點符合,5分表示比較符合,6分表示很符合。本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3,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均在0.7以上。
1.2.2 資料收集方法 根據(jù)自愿參與和退出的原則,在征得學生和輔導員同意的情況下,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測試。采取統(tǒng)一指導語,在確認理解測驗的要求后,當場派發(fā)問卷,填完問卷后當場回收,問卷填寫均采用無記名方式。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輸入、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采用描述性分析;父母教養(yǎng)方式、教師教學風格與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間的關系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父母教養(yǎng)方式、教師教學風格和人口學一般資料對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的影響采用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2.1 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狀況 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以E量表得分最高,為(7.84±2.70)分;其次為N量表和L量表,N量表得分為(5.61±3.34)分,L量表得分為(5.49±2.41);P量表得分最低,為2.61±1.67)。見表1。
表1 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狀況 分
2.2 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教師教學風格評分(見表2)
表2 大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教師教學風格評分
2.3 父母教養(yǎng)方式、教師教學風格與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的相關分析
2.3.1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的相關性分析 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P量表得分與父母關愛、父親鼓勵呈負相關,與父母的控制呈正相關;E量表得分與父母關愛、鼓勵自主呈正相關;N量表得分與父母關愛、鼓勵自主呈負相關,與父母控制呈正相關;L量表得分與父親關愛、母親鼓勵自主呈正相關,與母親控制呈負相關。見表3。
表3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的相關性(r值)
2.3.2 教師教學風格與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的相關分析 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P量表得分與教師教學風格的幽默活躍型、嚴謹邏輯型呈負相關;N量表得分與幽默活躍型、嚴謹邏輯型、關愛分享型呈負相關;L量表得分與教師教學風格的4個維度之間均呈負相關。見表4。
表4 教師教學風格與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的相關性(r值)
2.4 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分別以4種人格特質(zhì)為應變量,以父母教養(yǎng)方式、教師教學風格和一般人口學資料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表5顯示:母親控制、性別和個人月支出對P量表具有預測作用,解釋變異量的6.2%;學生干部、母親關愛、獨生子女和個人月支出對E量表具有預測作用,解釋變異量的9.6%;母親關愛和母親控制對N量表具有預測作用,解釋變異量的7.3%;創(chuàng)新探索型和個人月支出對L量表具有預測作用,解釋變異量的3.5%。見表5。
表5 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3.1 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基本狀況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大學生E量表得分最高,N量表和L量表得分適中,而P量表得分相對較低,本研究各分量表得分與錢銘怡等[9]的常模結(jié)果基本一致。其中大學生E特質(zhì)得分最高,體現(xiàn)當下大學生愛交際、活躍開朗、坦率自信、勇于進取、對周圍的事物感興趣,易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總體特質(zhì);N量表得分和L量表得分適中,體現(xiàn)當下大學生穩(wěn)定、真誠的人格特質(zhì);而P量表得分相對較低,說明大學生整體上正面的情緒與品格占主導地位[12]。
3.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教師教學風格與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的關系
3.2.1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的關系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父母越是采用關愛、鼓勵自主的教養(yǎng)方式,子女的E量表值分越高,該結(jié)果與張璐瑤等[13-14]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即表現(xiàn)外向的可能性越大,可能表現(xiàn)出積極樂觀、愛社交、喜歡冒險等特征,當然情緒也可能比較容易失控;相反,父母越是采取無關愛、無鼓勵、并過度干涉或控制的教養(yǎng)方式,其子女的P量表得分越高,即可能表現(xiàn)出孤獨、缺乏同情心、無社會化概念等特征;同時,其子女的N量表得分也越高,該結(jié)果與張迅等[15-16]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即可能出現(xiàn)焦慮易怒、郁郁不樂等情緒不穩(wěn)定反應。這可能是因為父母采用高壓控制政策多,表達的關愛少,負性情感多,從而導致子女產(chǎn)生消極的認知,不近人情、行為倔強等,也可能是因為父母過度的管教與控制造成子女對人和事過于敏感,且對各種刺激的反應強烈,從而形成了孤僻、敏感的情緒性特質(zh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父親關愛、母親鼓勵自主與L量表得分存在正相關,這一結(jié)果與曾昱[17]的研究一致;母親控制與L量表存在負相關,該結(jié)果與黃樹香等[18]的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這可能與L量表本身的特性有關,部分學者將L量表作為效度量表,測量回答問題的真實性,部分學者將其作為一種穩(wěn)定的人格特質(zhì)[19]。有關L量表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3.2.2 教師教學風格與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的關系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幽默活躍型、嚴謹邏輯型、關愛分享型、創(chuàng)新探索型4個維度的教師教學風格與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之間具有相關性。前兩者人格特質(zhì)越突出大學生的P量表得分越低,即大學生可能表現(xiàn)出講實際、近人情、易于適應環(huán)境等特征??赡苁且驗榻處煓C智詼諧、講課生動形象,從而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前三者人格特質(zhì)越突出的大學生N量表得分越低,即大學生的情緒越傾向于穩(wěn)定,可能是因為教師講課親切自然,又具有較強的人際親和力,能主動與學生交流和溝通,且關愛、信任學生;4個維度均突出的教師其學生的L量表得分越低,可能是因為教師具有較高的學術(shù)水平,能夠營造輕松愉快且嚴格有序的學習環(huán)境,授課內(nèi)容的整體感、完整性較強,既有利于大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jié)構(gòu),又有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質(zhì)有關,該結(jié)果與武煒等[20-21]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3.3 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影響因素分析 逐步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父母教養(yǎng)方式、教師教學風格、人口學一般資料對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具有預測作用。在父母教養(yǎng)方式方面,子女的人格成長過程中主要受到關愛、控制教養(yǎng)方式的影響;且受母親的影響相對較大,受父親的影響微小。該結(jié)果與國內(nèi)外相關學者[6,22]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在教師教學風格方面,其教師教學風格對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的影響甚微,顏憲源等[21]研究也發(fā)現(xiàn),教師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對學生的影響有所不同,兩者之間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在一般人口學資料方面,性別、獨生子女、個人月支出、學生干部為人格特質(zhì)的有效影響因素。劉海[12]的研究發(fā)現(xiàn):性別差異可造成人格特質(zhì)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可能是由我國傳統(tǒng)思想觀念中對于女生、男生不同的刻板印象及要求與社會環(huán)境所造成的。劉曉蓮[6]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多數(shù)大學生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則較嚴格;且經(jīng)濟狀況較好的家庭,其教養(yǎng)子女的方式可能更科學,導致人格特質(zhì)的差異。學生干部對E量表具有負向預測作用,學生干部更外向、善于與人交往、為人熱情主動、對未來充滿信心,其工作勝任力較高,能充分發(fā)揮帶頭作用。
總之,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對大學生人格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其中,父母教養(yǎng)方式[22]、教師教學風格是影響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在大學生人格的健康成長過程中,父母要采取正確的教養(yǎng)方式,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為塑造大學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打下基礎[17,22];同時教師教學風格對大學生的人格特質(zhì)也具有重要的影響與規(guī)約作用[21],且教師教學風格需要不斷完善,與家庭教育形成共識,共同形成“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一體化,發(fā)揮整合作用,有效地保證和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
[1] 鄭雪.人格心理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7-8.
[2] Jens CT.Mediation of early maladaptive schemas between perceptions of parental rearing style and personality disorder symptoms[J].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2010(41):52-59.
[3] 羅艷紅.犯罪群體的人格特質(zhì)及其行為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3:1-130.
[4] Stafford M,Kuh DL,Gale CR,etal.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offspring’s positive mental wellbeing from adolescence to early older age[J].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16,11(3):326-337.
[5] Huang JJ,Napolitano LA,Jiang Wu,etal.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reported by Chinese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4,49(1):38-45.
[6] 劉曉蓮.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D].鄭州:鄭州大學,2015:1-45.
[7] 高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藝術(shù)與風格研究[J].文教資料,2014(3):164-165.
[8] 李黎.教學方式與內(nèi)容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影響的調(diào)查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2002,32(3):67-68.
[9] 錢銘怡,武國城,朱榮春,等.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的修訂[J].心理學報,2000,32(3):317-323.
[10] 楊紅君,楚艷民,劉利.父母教育方式量表(PBI)在中國大學生中的初步修訂[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4):434-436.
[11] 賀雯,張慶,黎雯君.教師有效教學風格的結(jié)構(gòu)與形容詞評定問卷編制[J].上海教育科研,2011(5):59-62.
[12] 劉海.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成就動機與職業(yè)價值觀的關系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2:1-59.
[13] 張璐瑤,單泓博,衛(wèi)敏,等.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及相關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6,25(5):462-466.
[14] 周雪雪,孫愛雪,程淑英.大學生歸因方式與人格特質(zhì)及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3):396-397.
[15] 張迅,趙璐,原獻愛.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自我妨礙的關系:人格特質(zhì)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2):308-310.
[16] 常青.鄭州市體育院校單招學生壓力感與人格、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4:1-52.
[17] 曾昱.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的關系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2012,34(5):50-54.
[18] 黃樹香,班蘭美.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青少年個人特質(zhì)的關系研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1,24(1):106-109.
[19] 劉逍然.精神科護士的職業(yè)壓力、人格特征對其職業(yè)倦怠影響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0:1-43.
[20] 武煒.大學生人格特質(zhì)及對體育教師教學風格認可程度的研究[J].武寧學院學報,2012,32(6):58-60.
[21] 顏憲源,東波,付曉東,等.高校教師教學風格對大學生成長方向的規(guī)約作用[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0,30(2):143-146.
[22] Tom Fryers,Traolach Brugha.Childhood determinants of adult psychiatric disorder[J].Clinical Practice & Epidemiology in Mental Health,2013(9):1-50.
(本文編輯范秋霞)
Investigation on influence of parental rearing style and teacher’s teaching style on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Zhao Rongrong,Zhang Chunmei,Feng Lushan
(School of Nursing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n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 China)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rearing style and teachers’ teaching style on pers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ir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Methods:A stratified sample of 449 undergraduates,demographic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EPQ-RSC,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 and Teacher’s Teaching Style Adjectives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Results:Extroversion score in the personality trait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the highest score(7.84±2.70) and psychoticism was the lowest score(2.61±1.67).Parental care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children’s psychoticism and neuroticism,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xtroversion(P<0.05 orP<0.01).The teacher’s humor activity type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students’ psychoticism,neuroticism and concealment(P<0.05 orP<0.01).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arenting style,teacher’s teaching style and demographic data could predict the pers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Conclusions:parental rearing styley style and teachers’ teaching style we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It was suggested that parents should adopt proper parental rearing styles,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family growth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shaping healthy pers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personality traits;parental rearing styley parental rearing;teachers’ teaching styles;influencing factors
趙榮榮,本科在讀,單位:300193,天津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張春梅(通訊作者)、馮璐珊單位:300193,天津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
信息 趙榮榮,張春梅,馮璐珊.父母教養(yǎng)方式、教師教學風格對大學生人格影響的調(diào)查研究[J].護理研究,2017,31(26):3281-3284.
G642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26.019
1009-6493(2017)26-3281-04
2016-12-05;
201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