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權新+陳梅嬌
【摘要】 目的 總結放射影像技術在口腔疾病診療中的實施價值。方法 100例口腔疾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 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參照組, 各50例。參照組采取常規(guī)診療方法, 實驗組采取放射影像技術診療。對比兩組患者的確診率、治療效果、治療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確診率為96%, 高于參照組的8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4.0000, P=0.0455<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 高于參照組的82%,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5.0051, P=0.0252<0.05)。實驗組患者滿意度為96%, 高于參照組的7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9.4902, P=0.0020<0.05)。結論 口腔疾病類型較多, 放射影像技術診療效果顯著, 符合患者疾病診治需求, 在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治療效果方面價值突出。
【關鍵詞】 口腔疾病;放射影像技術;診治工作;確診率;治療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009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value of radiological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ral disease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oral diseases patients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radiological imaging technique.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diagnosis rate, treatment effect 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degree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diagnosis rate as 96% than 8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4.0000, P=0.0455<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6% than 8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5.0051, P=0.0252<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 as 96% than 7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9.4902, P=0.0020<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oral diseases. Radiological imaging technique is effectiv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meets the needs of patients with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t has prominent value in improving symptoms and improving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 Oral diseases; Radiological imaging techniqu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iagnosis rate; Treatment effect
口腔疾病具有臨床多發(fā)性特點, 且疾病機制復雜、類型多樣, 主要以牙周病、牙體病、上頜竇惡性腫瘤等疾病為主, 疾病發(fā)病期間癥狀表現(xiàn)都較為相似, 增加了疾病診斷期間的漏診、誤診問題, 耽誤患者最佳治療時機, 影響預期治療效果的實現(xiàn)[1, 2]。放射影像技術作為口腔疾病診斷中的常見技術之一, 隨著不斷的發(fā)展和完善, 在影像清晰度、精準度方面價值突出, 具有無創(chuàng)性以及損傷小等特點, 更為全面的呈現(xiàn)了患者的口腔疾病問題[3]。本文就本院口腔科診療的100例口腔疾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 分別采取常規(guī)方法以及放射影像技術進行診療, 總結放射影像技術實施價值。內容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實驗對象選擇時間為2015年3月~2017年1月, 均為口腔科患者, 總計10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參照組, 各50例?;颊呔獣郧彝?。實驗組:男33例, 女17例;年齡36~76歲, 平均年齡(55.6±6.9)歲;病程1~8周, 平均病程(4.5±2.5)周。參照組:男30例, 女20例;年齡38~78歲, 平均年齡(56.2±7.3)歲;病程1~6周, 平均病程(4.2±2.0)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參照組 患者接受常規(guī)方法診療。endprint
1. 2. 2 實驗組 患者接受放射影像技術診療。綜合患者具體情況采用數(shù)字化口腔全景機攝影、小視野CT平掃加多平面重建(MPR)后進行診療, 具體操作完全遵循注意事項以及要求步驟完成。另外, 影像技術操作執(zhí)行人員必須具備嫻熟的操作技能, 在檢查期間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 在緩解患者消極情緒的基礎上確保診斷結果的準確率。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記錄兩組患者的牙病確診率、治療效果、治療滿意度。療效評定標準參考文獻[4], 分為有效、好轉、無效, 總有效率=(有效+好轉)/總例數(shù)×100%。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定患者滿意度, 分為滿意和不滿意。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確診率對比 實驗組確診率為96%, 高于參照組的8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4.0000, P=0.0455<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 高于參照組的82%,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5.0051, P=0.0252<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滿意患者48例(96%), 不滿意患者2例(4%);參照組滿意患者37例(74%), 不滿意患者13例(26%);實驗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9.4902, P=0.0020<0.05)。
3 討論
當前, 隨著人們不良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 導致口腔疾病發(fā)病率呈明顯遞增的發(fā)展趨勢, 患者有口腔潰瘍、異物感以及疼痛感等明顯癥狀表現(xiàn), 不但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且增加患者身體、心理痛苦表現(xiàn)[4]。另外, 由于口腔類疾病特異性癥狀表現(xiàn)不明顯, 所以增加了誤診以及漏診等情況的發(fā)生率, 導致部分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的情況[5]。
放射影像技術符合人類口腔領面部的解剖特點, 借助夾縫、體位攝影原理, 建立三軸、連續(xù)轉換的固定攝影模式, 圖像在計算機處理的基礎上成像, 并借助傳感器提高放射影像技術在口腔疾病診斷方面的分辨率[6]。除數(shù)字化口腔全景機攝影以外, 還可以選擇小視野CT平掃(實現(xiàn)口腔中小病變位置成像, 并更為直觀的了解和分析患者的病灶位置、大小等情況)、MPR后重建[7-10]。
本文選擇本院收治的100例口腔疾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 在患者知情情況下進行隨機對照分組, 結果顯示, 實驗組確診率為96%, 高于參照組的8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4.0000, P=0.0455<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 高于參照組的82%,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5.0051, P=0.0252<0.05)。實驗組患者滿意度為96%, 高于參照組的7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9.4902, P=0.0020<0.05)。綜合實驗結果, 說明相對于傳統(tǒng)診療技術, 放射影像技術在口腔疾病診療方面效果更具突出優(yōu)勢, 兼具提高診斷準確率、治療總有效率、滿意度等多方面價值。
綜上所述, 口腔疾病具有臨床多發(fā)特點, 且患者疾病癥狀相似, 具有誤診、漏診問題。放射影像技術診斷準確率高, 為疾病治療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效依據(jù), 建議推廣普及。另外, 口腔患者診療期間出于對疾病認知的缺乏, 有明顯的焦慮、恐懼、擔憂、膽怯以及抵抗等消極心理表現(xiàn), 要求醫(yī)務工作人員要做好患者的護理干預工作, 告知患者相關檢查執(zhí)行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項, 保證患者以平穩(wěn)的態(tài)度應對診療工作的開展, 避免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實現(xiàn)患者診療期間的舒適度、安全感。
參考文獻
[1] 張衛(wèi)平, 張昀, 李立, 等. 數(shù)字化放射影像技術在口腔臨床診療中的應用.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 2011, 29(18):155.
[2] 徐杰, 杜可樸. 放射影像技術在口腔臨床診療中的應用分析. 求醫(yī)問藥(學術版), 2012, 10(4):595-596.
[3] 朱亞敏. 放射影像技術在口腔臨床診療中的應用研究. 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4(3):33-34.
[4] 黃勇. 放射影像技術在口腔臨床診療中的應用分析.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4(32):98-99.
[5] 王瑞梅. 口腔臨床診療中放射影像技術的應用探析.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6, 8(2):67-68.
[6] 李冰, 劉洪臣. 口腔顱頜面X線影像學在法醫(yī)學同一認定中的研究. 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 2012, 13(4):246-249.
[7] 劉裕. 放射影像技術在口腔臨床診療中的應用研究. 醫(yī)藥衛(wèi)生(文摘版), 2015(12):58.
[8] 李良峰. 放射影像技術在口腔臨床診療中的價值. 醫(yī)藥衛(wèi)生(文摘版), 2016(6):29.
[9] 徐慶剛. 放射影像技術在口腔疾病診療中的應用價值. 醫(yī)藥衛(wèi)生(引文版), 2015(7):215.
[10] 翁芳明. 放射影像技術在口腔疾病診療中的應用價值評價. 中國醫(yī)療設備, 2016(s01):285.
[收稿日期:2017-04-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