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鴻飛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北京 102218)
品管圈模式在手術室器械清點中的應用
朱鴻飛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北京 102218)
目的 研究與分析品管圈模式在手術室器械清點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需采用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采用傳統(tǒng)模式清點對照組手術室器械,采用品管圈模式清點觀察組手術室器械。觀察對比兩組器械準備完善率、手術器械無菌合格率以及手術醫(yī)生滿意度等。結果 觀察組手術器械準備完善率、無菌合格率以及滅菌及時率等,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手術醫(yī)生滿意度為95.0%,器械使用率為100.0%,而對照組手術醫(yī)生滿意度為80.0%,器械使用率為82.5%,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顯著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品管圈模式在手術室器械清點中應用之后,能有效降低護理差錯發(fā)生率,并提高手術室器械的管理水平,值得推廣應用。
品管圈模式;手術室器械清點;應用效果
由于醫(yī)療水平的逐漸提升,目前在臨床上,手術室器械的傳統(tǒng)管理模式已然不能適應其日益增長的需求,因而為了確保手術的質量和數(shù)量,并促使手術患者達到較高滿意度,品管圈模式在手術室器械清點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1]。該模式是由工作場所相近或者互補的人員自愿組建,并根據(jù)科學的方案處理工作各方面問題的小團體[2]。因此本文對品管圈模式在手術室器械清點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與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需采用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17~75歲,平均年齡(39.12±3.18)歲。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18~76歲,平均年齡(38.23±4.2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采用傳統(tǒng)模式清點對照組手術室器械,采用品管圈模式清點觀察組手術室器械,即結合手術室器械清點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手術室工作的特殊性,利用頭腦風暴的方式,總結出主要的問題項目,如外來器械、清洗消毒、器械準備、責任分工等。具體應對措施為:(1)明確責任分工,即在管理手術室器械的過程中,為了降低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提高手術器械清洗的質量,在術畢之后需立即安排專門的人員清洗手術器械,且要對器械加強檢查和保養(yǎng),以排除器械故障,保持其良好的性能。(2)針對外來器械,需嚴格執(zhí)行準入制度,即綜合評估其供應渠道以及生產廠家,同時還應對其執(zhí)行嚴格的清洗消毒滅菌制度。(3)提出整改制度,即制定器械清點卡片,并建立《手術器械準備指引手冊》。針對手術室工作人員需加強指導培訓,使其快速掌握使用器械的種類以及經(jīng)常展開的手術項目,針對特殊器械、新器械、使用率低、手術量少的器械,需進行標識保存、分類拍照。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器械準備完善率、手術器械無菌合格率以及手術醫(yī)生滿意度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x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器械相關指標對比
觀察組手術器械準備完善率、無菌合格率以及滅菌及時率等,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器械相關指標對比(n,%)
2.2 兩組手術醫(yī)生滿意度以及器械使用率對比
觀察組手術醫(yī)生滿意度為95.0%,器械使用率為100.0%,而對照組手術醫(yī)生滿意度為80.0%,器械使用率為82.5%,觀察組手術醫(yī)生滿意度以及器械使用率等,與對照組相比顯著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醫(yī)院在管理手術室器械的過程中,品管圈模式的應用,既能持續(xù)改進手術室器械的管理的質量,同時又能將工作人員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積極性充分激發(fā)出來,從而達到降低手術室風險的目的[3]。作為開放性治療各種病人的場所,手術室中如果存在污染,則患者的生命也會受到嚴重的威脅。而減少醫(yī)院感染的關鍵,則在于對手術室器械進行嚴格的滅菌。因此采用品管圈模式,在清洗手術室物品以及消毒滅菌的過程中,通過分析問題并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則能對手術器械的消毒、滅菌等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跟蹤,從而有效提高手術室器械的管理質量[4]。
本文研究中,觀察組手術器械準備完善率、無菌合格率以及滅菌及時率等,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手術醫(yī)生滿意度為95.0%,器械使用率為100.0%,而對照組手術醫(yī)生滿意度為80.0%,器械使用率為82.5%,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顯著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以看出,品管圈模式在手術室器械清點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品管圈模式在手術室器械清點中應用之后,能有效降低護理差錯發(fā)生率,并提高手術室器械的管理水平,因此值得推廣應用。
[1] 李 丹,李小英,張 倩,等. 品管圈模式在手術室器械清點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01:96-97.
[2] 張帥赧. 品管圈模式在手術室器械清點中的應用分析[J]. 醫(yī)療裝備,2016,04:106.
[3] 孫庭婷,方 亮. 品管圈在手術室器械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01:83-85.
[4] 戴小丫,章敏青,鄭小春,等. 品管圈在手術室與供應室一體化模式中的應用[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12:2631-2633.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27.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