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學生學習知識、培養(yǎng)技能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促進教學質量的關鍵。這就要求一線教師應不斷地更新觀念,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本文結合初中地理教學實際,淺談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體會和做法。
關鍵詞: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學生學習知識、培養(yǎng)技能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我認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發(fā)揮好自己的主導作用。在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教學中,大多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生只能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大腦成了儲存知識的容器。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極為不利,而且造成了高耗低效的不利局面。因此,教師應不斷更新觀念,逐步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 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1. 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一定要合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充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發(fā)現(xiàn)與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應該合理引導學生進行自學,積極調動學生動手和動口操作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民主化的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師生學習氛圍,教師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與想法,可以運用同桌或是小組討論的模式進行互動,這樣不僅可以集思廣益,還能夠拓展思路,有效地抓住核心以及關鍵點。
2. 師由“導”代“講”,似退出主角,作用更勝主角
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將自身進行合理定位,扮演引導點撥和解決疑難問題的角色,然后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教師的適時引導則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學中學生似乎自由了,但“形散而神不散”,學生可以圍繞教學核心內(nèi)容進行學習。因此,教師一定要科學、合理地揭示教學目標,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應該強化學習方法以及學習過程的指導、督查,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
二、 教師應做好備課工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備好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只有備好課,在課上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因此,首先要利用課前時間備教材,要深入鉆研,吃透教材內(nèi)容;備大綱,要研究大綱和課程標準,對教學目的及教材內(nèi)容中各知識點的不同要求了如指掌;備學生,要對教學中的主體——學生的整體素質、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等心中有數(shù);備教法,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主環(huán)節(jié),要對教法精心設計并隨時補充修訂,在運用時又能視具體情況,不生搬硬套,靈活性運用;精選典型例題,精講精練。其次,在教學設計時,突出生成性教學策略,充分利用彈性預設,比如說設計一些活動計劃,設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問題,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與開展辯論賽等,為課堂上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給學生留有自主建構的空間和時間,為課堂生成提供平臺。
三、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便要喚起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學生如對某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他學習的潛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有了一個學好地理的良好開端。
1. 巧設新課導入,吸引學生關注視線,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痹谶M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一些藝術性案例,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與學習興趣,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迅速進行學習的狀態(tài)。
2. 巧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樂于思考,提高教學效率布置情境,設立懸疑,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開展知識的探索
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精心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從而為學生拓展探究途徑。在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三點:首先,創(chuàng)建的問題必須能夠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其次,所創(chuàng)建的問題一定要合理,不可過難或是簡單,一定要循序漸進;最后,針對比較難的問題,教師一定要設計更為科學,使學生在充分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由淺入深,逐漸體會探究問題的興趣,從而積極掌握知識。
3. 讓學習貼近生活,提高教學效率
地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選取實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案例,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認知感,這樣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掌握就比較容易,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所學的知識全來自于實際生活,并且為實際生活服務。經(jīng)過教師的合理引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以往教學中比較單調和乏味的學習氛圍,當學生和教師一起解決了生活中一個個司空見慣的問題時,學生的內(nèi)心就無比高興,從而產(chǎn)生好學與愿學的心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4. 關注微博、新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大部分初中生都存在好奇心理,對于所有的新鮮事物都有著比較濃厚的探究欲望。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結合教學相關內(nèi)容,有效地聯(lián)系微博熱點和新聞頭條等合理地引出教學目標,同時在驗證教學知識時也可以利用一些新聞。比如說在講解地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用汶川和青海玉樹等地震新聞資料,給學生講解地震造成的危害性,依據(jù)圖文進一步驗證地震的具體分布規(guī)律等。新聞熱點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去探索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地理共同語言”也就豐富了,課堂教學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必須要下工夫研究體會課程標準,領會地理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教學規(guī)律,從學校實際、學生情況等具體問題出發(fā)做好備課工作。教無定法,教學中還要不斷摸索,探索出更多、更好的適合我們學生的方法,并通過反思來進一步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
作者簡介:
謝秋菊,重慶市萬州區(qū)第二高級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