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林
復習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復習可使學生把學過的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可對知識適當拓寬和彌補知識上缺陷,最終,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準確,更深刻,更系統(tǒng)。下面談談我在實際教學中的體會。
一、以課標為綱,以課本為本,注重雙基
總復習時,復習的內容,學生已經(jīng)學過了。如果再簡單地重復學過的內容,既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不能深化知識,所以總復習時,我們主張以課標為綱,以課本為本,認真鉆研課本和有關輔導材料,重視雙基的同時,注意深化知識,使學生感到有新意,例如復習機械效率時:
1.忽略摩擦及機械重時
W有=W總W額=0 η=1
2、不忽略摩擦及機械重時:
(1)W額≠0 W有 (2)W有=GH,W總=F·SW額=FS - GHη=GHFS a若是斜面:W額=f·s∴f=F·S-G·Hh b若是滑輪組:W額=G動·h∴G動=F·S-G·Hh (3)若已知W總,η,則,W有=η·W總W額=W總(1-η) (4)P有=W?t,P總=W總t,∴η=P有P總 (5)幾種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 杠桿η=GHFS斜面:η=GHF·L 滑輪組:η=G·HF·S=GηF輪軸:η=G·rF·r 二、充分利用好習題,加強對科學知識規(guī)律的練習 對科學知識規(guī)律本身,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難理解,但在實際應用解題時比較困難,所以應注重習題課,在習題中加深對知識規(guī)律的理解,這里主要根據(jù)不同情況采用三種方法: (1)注重例題的多變、多問、多聯(lián),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知識的橫向縱向聯(lián)系。 例:已知:R1=10Ω,R2=20Ω,I2=0.2A-U= 6V 求:I2,I。 本題是初中科學中一道典型的電學計算題,知識量較大,而原題要求不高。我們在原題加上以下幾問: ①滑動變阻中通過的電阻是多少?變阻器兩端的電壓是多少?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是多少? ②電路中的總電阻多大? ③RIR2及滑動變阻器的功率各是多少?總功率是多少? ④當變阻器滑片向上移動時,電路中總電阻及總功率是變大,還是變?。?/p> ⑤在1分鐘內流經(jīng)R1,R2的電量是多少,各做了多少功。 通過以上幾問,把電學中的知識幾乎用遍了。 (2)利用程序習題,突破學生中解綜合計算的難點。 (3)認真鉆研教材,研究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編好和用好每一道自編習題。 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進行專題講座 電學部分是初中科學的重要內容,涉及到的概念多。由于初中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弱,往往只抓住某些表面現(xiàn)象,把復習概念當成背誦定義,抓不住概念的本質,容易把一些似是而非或形似質異的科學概念混淆起來,甚至張冠李戴。例如,在電學中,學生容易把起電和生電;中性和中和;電子和電荷;電阻和電阻率;電功和電功率,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分壓和分流等等混淆起來。他們有的把摩擦起電叫做摩擦生電;把電的中和現(xiàn)象說成電荷消失或消滅了;有的把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作為電流的方向,把電流和電子流混為一談。有的認為電阻率和電阻一樣,都是隨著導體的長度或橫截面積而改變,等等。這都是由于學生沒有弄清這些概念而造成的混亂。在復習中,教師應幫助他們分清這些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如: 1.靜電現(xiàn)象中的某些概念從表面上看,中性的物體和兩個帶等量異種電荷的物體發(fā)生中和時,物體都是不帶電的??墒?,如果露其本質,就明顯可以看出:中性是指組成物質的原子處于正、負電的平衡狀態(tài),而電的中和都是指組成物質的原子發(fā)生了電的狀態(tài)變化,即由正、負電的不平衡狀態(tài)變?yōu)槠胶鉅顟B(tài)。 實際上,無論是物體的起電過程或是電的中和過程,都是物體間電子的重新分配的過程,或者說是電子的轉移或得失過程。如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電子就從原子對電子束縛較弱的物體移到束縛力較強的物體上,結果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多余電子的物體帶等量的負電,這就是摩擦起電。當兩個帶等量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接觸時,帶負電的物體必定把多余的電子完全傳給帶正電的物體,使兩物體即不多余電子不缺少電子,都恢復成不帶電狀態(tài),這就是電的中和。上述現(xiàn)象說明:一個物體失去多少電子,必有另一個物體得到多少電子,或者一個物體的某一部分失去電子,必有其它部分得到多少電子,但電子(或電荷)的總量是不變的,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從一個物體的某一部分轉移到其它部分),但其總量保持不變,這就是電荷守恒和不滅定律。抓住這些本質上的特征,也就分清了為什么摩擦起電不能叫摩擦生電,中和不能叫做中性,發(fā)生中和現(xiàn)象并不是電荷消失了,等等。 2.電阻和電阻率導體的電阻反映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是導體的一種屬性。它的大小只能由導體本身性質和條件決定。在溫度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可以認為導體的電阻是不變的,不論導體通電與否都具有電阻,它跟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決不能誤認“既然電阻是反映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因此導體通電時有電阻,不通電時就沒有電阻?!币膊荒芨鶕?jù)公式R=VI而得出錯誤的結論:“導體的電阻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通過它的電流成反比?!?/p> 四、利用典型實驗復習 初中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同時科學課實際也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等是重要的手段,而科學課實驗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茖W課實驗對物理知識的復習和鞏固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以上幾種復習方法,在實際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但不一定只用一種,有時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幾種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會更好,只要我們在復習中,充分注意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相互溝通不斷深化,我們就會取得較好的復習效果。(作者單位:浙江省嵊州市初級中學3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