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輝
摘要:中學生正處于愛情萌動期,現(xiàn)實社會對他們愛情觀的形成存在不少誤導,亟待糾正。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愛情題材作品具有很好的愛情啟蒙教育價值,教師應注意挖掘其中的價值,引導學生形成健康、良性的愛情觀。
關鍵詞:語文教學;愛情觀;啟蒙教育;理性愛情,是人類文學的永恒主題。縱觀人類發(fā)展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就不乏吟詠愛情的篇章,延綿至今,經(jīng)久不衰。由此可見,愛情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美好情感之一,也是人類永恒的美好追求。如何面對愛情與婚姻,關系到人一生的幸福與否。而教育的本質目標,就在于對受教育者進行人生的教育和引導。
1愛情是需要啟蒙的
中學語文教材中亦不乏愛情題材的作品,但對于“愛情”這個話題,老師們卻常常含糊其辭或欲言又止,生怕觸動了青春期學生那顆原本就已躁動的心。其實,中學生的所謂“愛情”早已在地下悄悄萌芽,有的甚至呈蔓延之勢。當今中學生的愛情啟蒙大多來自現(xiàn)實社會、影視劇或其他通俗言情作品。由于網(wǎng)絡的普及,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接觸到成人世界。近年來社會上呈現(xiàn)出的愛情物質化、庸俗化等不良傾向,對中學生的愛情觀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亟需糾正。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發(fā)展積極的品質,避免消極的品質?!雹僭趯W習和體悟語文課本中的愛情題材作品時,對中學生進行愛情觀的引導教育,有助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平等的愛情觀。
2挖掘教材中的愛情啟蒙價值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的愛情題材作品就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愛情啟蒙教育的很好范本。而反觀我們的教學活動會發(fā)現(xiàn),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只是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卻較少對他們進行人生必修課的引導。我們應在教學中注意挖掘其中的愛情教育價值。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中選自《詩經(jīng)·衛(wèi)風》的《氓》,雖然敘述了一個古老的故事,卻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它所揭示的愛情婚姻的殘酷現(xiàn)實至今很難改變。我在教學這首詩的過程中,課堂上一度氣氛緊張,女生控訴男人的薄情寡義、朝三暮四,有的男生欲作申辯反而招致更激烈的言辭。如果僅僅停留在控訴的層面,對于這篇課文的學習是失敗的。我努力引導學生去正視愛情與婚姻的不同:愛情萌發(fā)于激情,而婚姻成就于責任。“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意在向世人警示愛情是不能盲目的?!对娊?jīng)》以《關雎》為始并輔以《氓》一類反例,完成了由愛情正題與反題兩相組合的愛情合題。我們在講授《氓》的同時非常有必要把《關雎》中君子“淑女”的擇偶標準適時導入。 “淑,善也”(孔穎達釋義),是有才德、善良之意?!笆缗保干屏?、美好的女子?!熬印迸c“淑女”是幾千年來人們分別用來形容男女雙方品德的詞語,他們包涵了“美”和“善”這雙重內涵。將《氓》與《關雎》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可以引導學生如何選擇愛戀的對象。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還有許多愛情題材的篇目,對學生認識愛情、理解愛情、形成愛情觀,都大有裨益。如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在感受劉蘭芝與焦仲卿忠貞不渝的愛情追求的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女性追求人格獨立的重要性。
李清照是一個熱烈大膽詠唱愛情的女詞人, 她用高雅的意境表達了深思摯愛之情, 曲折盡人意, 纏綿感人。入選語文必修教材的《醉花陰》、《聲聲慢》和選修教材的《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彪m然表露的是相思之苦,但那份真摯的愛情正是在這濃濃的相思中深化、升華的。這些詩詞讓我們感受到了真摯愛情給人帶來的精神之美,這不正是對現(xiàn)實中愛情物質化、庸俗化的糾正嗎?
當然,除了古典文學的“春風化雨”,語文教材中也不乏中外現(xiàn)當代文學的著名愛情篇章。如: 曹禺的話劇《雷雨》中周樸園和魯侍萍的愛情糾葛,讓我們看到了周樸園雖然與侍萍有過一份純真的愛情,但為了所謂“前途”而背棄這份感情后給自己帶來的無法彌補的傷痛。他雖然成為了名利雙收的資本家,內心卻無比空虛,畸形的家庭關系最終導致三死兩瘋的悲慘結局,由他來自食惡果。《雷雨》在抨擊舊社會制度、舊意識形態(tài)的同時,也在向世人警示:真正的愛情是純潔的、偉大的,如果愛情摻雜了太多個人的私心欲望,其結果必然是悲慘的。
《邊城》的作者沈從文說:“我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市中幾個愚夫俗子, 被一件人事牽連在一處時, 各人應有的一分哀樂, 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痹凇哆叧恰分挟敶緲愕膼矍樵庥鰞刃牡牧贾獣r,二老儺送寧可選擇痛苦的離開來平復自己內心對大老天保因失戀逃避而罹難的歉疚,最終留下迷茫、孤單的翠翠在渡口癡癡等待……不完滿的愛情卻成就了二老儺送對內心坦然和平靜的追求。讓我們懂得,愛情雖然不可或缺,但并不等于為了得到它可以不擇手段。這與當今社會打著追求愛情的幌子不惜破壞他人婚姻和拋棄家庭社會責任追求所謂愛的激情的行為形成何等強大的反差?。?/p>
這些都足以讓學生認識到:原來愛情不是你對我有好感、我對你有好感那么簡單,它其實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愛情有可能與生活中的一切發(fā)生關系,如果忽視這一點,那么愛情悲劇的產(chǎn)生就毫不奇怪了。
正如鄧穎超所說:“愛情是默契,彼此的信任,是同舟共濟和相互原諒,是平安時期的忠誠,又是艱難時期的相依,是相同的文化修養(yǎng)和融合的精神生活,是心靈的契合和交流?!闭Z文教材中隨處可見的文學經(jīng)典名篇,恰恰傳承著人類幾千年來對愛情的理性思考和理性追求,將愛情擺放在崇高、神圣的位置,賦予她純潔、堅貞和美好的內涵。在語文教育中滲透愛情教育,一方面肯定了愛情這種人類情感的美好, 另一方面更傳播著愛情的崇高、理性、堅貞和嚴肅。讓青少年學生在感受愛情的神圣和崇高、欣賞愛情的高雅和優(yōu)美的同時,思考生命、事業(yè)、愛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婚姻觀和人生觀,健康發(fā)展并自然走向成熟。參考文獻:
[1]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五十年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作者單位:寧夏銀川市實驗中學750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