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說書匠
后周大將:生得猶豫,死得果斷
◎京城說書匠
圖/馮 乾
顯德七年(960年)二月,趙匡胤派遣使者加封原后周昭義節(jié)度使李筠為中書令,想把他拉入自己的圈子。李筠的第一反應是:不要,打死也不要!但是在兒子和諸將的苦苦勸說下,李筠還是接受了任命,并以臣子之禮跪接了圣旨。
接受了趙匡胤的圣旨,李筠也算是大宋王朝的一分子了。然而,讓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是,冊封儀式結束后,大家在一起慶祝時,李筠突然命人掛起了一幅畫像,并對其頂禮膜拜,痛哭不已。更讓所有人驚奇的是,這幅畫像上面的人居然是后周開國皇帝郭威。
在新朝特使面前公然祭拜前朝的皇帝,這不是禮儀問題,而是極其嚴重的路線問題。趙匡胤的使者瞠目結舌,李筠的手下面面相覷,好在有人立刻打圓場:“我們將軍喝高了,請大家多多包涵,請勿見怪?!边@場本該皆大歡喜的酒宴就這樣不歡而散了。通過這件事,趙匡胤徹底明白了,李筠就是一個優(yōu)柔寡斷的人!
得知李筠祭拜郭威后,北漢皇帝劉鈞大喜過望,立刻派遣使者送來一封密信,并告訴李筠: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不變的利益,不如我們合作吧!殊不知,看完這封信,李筠的反應就一個字:煩!反還是不反?反吧,自己心里實在沒底;不反吧,自己祭拜郭威的事已經(jīng)世人皆知,誰還會相信自己?
就在李筠優(yōu)柔寡斷時,這年三月,趙匡胤又派使者來到潞州,繼續(xù)提拔他的官職,同時召他的兒子李守節(jié)入京出任皇城使,負責保衛(wèi)京城。
大宋使者二出宮,傻子都知道趙匡胤要干什么了。給李筠加官晉爵,是為了安撫他,讓他懸崖勒馬,不要繼續(xù)鬧事;調(diào)李守節(jié)入京,是為了要一個人質(zhì),順便看看李筠的表現(xiàn),是否鐵了心要跟趙匡胤過不去。然而,對于趙匡胤的這些任命,李筠的回答還是曖昧不清。一方面,李筠繼續(xù)調(diào)兵遣將、加緊練兵,挑明了要跟趙匡胤過不去;另一方面,李筠把北漢交給自己的密信上交了朝廷,并且信誓旦旦地告訴大宋使者,自己絕無二心。至于讓兒子入京,李筠也表示完全同意,因為李守節(jié)是個親宋派,整天吵著讓他加入大宋,把他轟到京城,自己眼不見、心不煩。
李筠這種不清不楚的處理方式,讓朝廷所有人大跌眼鏡。不過,趙匡胤很快就給出了標準答案。面對李守節(jié),趙匡胤劈頭蓋臉地罵道:“太子,汝何故來?”李守節(jié)嚇得跪在地上不停地磕頭:“陛下何出此言?一定是有人栽贓陷害,離間我父親跟陛下的關系!”一聽這話,趙匡胤把臉一沉,繼續(xù)罵道:“那個老賊把你派來,就是想讓我殺了你,然后借此起兵。我今天放你回去,你告訴那個老賊,趕緊負荊請罪,否則我百萬雄軍即刻啟程,殺得你等片甲不留!”說完,趙匡胤擺了擺手,讓侍衛(wèi)把李守節(jié)拖走。
趙匡胤把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看來戰(zhàn)爭已經(jīng)不可能避免了。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李筠起兵造反。為了成功造反,李筠干了三件事情:一、派人收集、編纂、書寫趙匡胤的罪行,痛罵趙匡胤出身卑微,對后周世宗柴榮忘恩負義,從根子上追究宋朝的不合法性;二、綁架了趙匡胤的使者以及那些不服從自己的將領,將這些人打包送到北漢,以表明自己的決心,更希望北漢能夠借此機會出兵;三、秘密派人前往后蜀,想去說服后蜀出兵。
自古以來,要想在戰(zhàn)爭中獲勝,無非就三條——天時、地利、人和。所謂的天時跟人和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唯獨地利才是貨真價實的籌碼,更是李筠手中最大的籌碼。其謀士就直言不諱道:“大梁兵甲精銳,難與爭鋒,不如下太行,直抵懷、孟,塞虎牢,據(jù)洛邑,東向而爭天下?!比欢?,對于這個最強的進攻計劃,李筠卻選擇了自廢武功,直接把這個建議斃掉了。
雖然李筠盡干一些無厘頭的事情,但是只要他一騎上馬,依舊是一個勇猛無比的將領,更是一個難以對付的杰出統(tǒng)帥。他一戰(zhàn)就奪取了澤州,并一舉掐斷了趙匡胤的咽喉,直接威脅到了開封城的糧食問題。對于趙匡胤而言,局面已經(jīng)爛到了極點,他只能力求速勝。然而,就在趙匡胤調(diào)兵遣將的時候,一個更壞的消息接踵而至:劉鈞已經(jīng)御駕親征,從太原出兵支援李筠了。
既然事已至此,趙匡胤只能選擇自己的最終方案了:御駕親征,親自討賊。
得知劉鈞要來支援自己后,李筠選擇按兵不動,等等這位北漢皇帝。結果,李筠這一等,既貽誤了戰(zhàn)機,也讓自己的心里蒙上了一層陰影—由于年年戰(zhàn)爭,北漢早已今非昔比,堂堂一國之君居然用牛車當代步工具,只帶來了幾千人馬,且多是老幼病殘弱。劉鈞都慘成這樣了,還挺愛擺譜,居然要李筠以臣子之禮覲見,準備冊封他為西平王。而據(jù)史料記載,當天李筠憤怒無比的腦子肯定是短路了,他居然真的同意了。
可接下來,就繼續(xù)合作的問題,雙方怎么都談不攏,甚至差點兒兵戎相見。最終,經(jīng)過無數(shù)次互相扯皮,雙方終于談妥。
殊不知,就在劉鈞與李筠互相扯皮之際,趙匡胤已經(jīng)率軍對澤州形成了包圍之勢。即使戰(zhàn)局突變,李筠也毫不在意,還準備固守城池,等待友軍救援。李筠的理想是美好動人的,然而現(xiàn)實卻殘酷無比,他的三萬大軍很快就被對方消滅了,他那些遠道而來的朋友也都變成了尸體。
目睹了這些后,李筠仿佛頓悟了一樣,選擇了誓死反抗。一個多月后,澤州城終于被趙匡胤攻破。城破人亡之際,李筠見大勢已去,找來了一堆柴火,并用它們結果了自己,他終于果斷了一次。
李筠自焚后,趙匡胤本想繼續(xù)北上去端了他的老巢潞州,誰知大軍剛剛上路,李守節(jié)就率眾投降了。僅僅用了兩個月,趙匡胤就徹底平息了這場大叛亂,滿意地班師回朝了。
編 輯 / 子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