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鋒+孔海利
摘 要:房建工程施工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為提高房建工程的質量,施工企業(yè)必須不斷研發(fā)、更新施工技術,對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地解決,才能確保工程的整體質量,才能促進企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與其他的施工相比而言,房建工程一直都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本文主要分析提升房建工程管理成效與施工技術的方式。
關鍵詞:房建工程;問題;施工技術;管理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越來越緊密的關系,所以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保證工程的質量才是根本,只有對施工質量進行全面監(jiān)理和控制才能保證工程如期竣工,使人們住上質量可靠的放心房。
1.房建工程中常出現的問題
1.1房屋的基礎處理
很多房屋建筑在施工的同時,并沒有詳細的地質詳勘報告,一般都是參照附近已有的建筑群的基礎設計資料來進行施工設計,就這一施工層面,就給房建工程帶來了很大程度的安全隱患。需要注意的是:地基與其基礎的設計要做到合理、安全適用,正確妥當的做法應該是對地質進行勘察,根據所測的數據,統(tǒng)一多方面因素,再進行基施工圖設計。同時,不同的地基應區(qū)別對待并科學處理以避免留下安全隱患,很多房屋在建設過程中對地基的處理都是憑經驗來做,這種做法雅閣來說并不科學,必須對地質土壤層結構進行準確科學的分析,從而對應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來及時應對。如果測得地基地質為淤泥,且上層土層又相對較薄時,在實際的施工中應避免對淤泥土層進行干擾;對于建筑物垃圾廢料,且垃圾層均勻和密度都相對較好時,可利用這一原料作為持力層,此外對于有機質含量較多的生活垃圾,在沒有被處理前不能作為持力層。需要強調的是,在選擇采用何種地基處理方法時,我們最好應根據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建筑結構類型、周圍環(huán)境條件、施工條件等因素,綜合性地進行比較分析再選擇最佳的地基處理方案。
1.2房屋滲水處理
房屋滲水的原因很多,比如材料質量、施工技術等都會影響房屋的防水質量,建筑防水工程質量低劣直接決定了房屋滲水發(fā)生可能性的高低。解決房建工程的滲水問題,就必須要提高防水工程的質量。這也就決定了我們在給出科學的設計脈絡以后,要選用優(yōu)質材料,同時還要在防水工程設計和施工的過程中,對比較薄弱的部位要設置增強層,來提高防水層對整體的設防能力。而在防水材料的選擇方面,只有滿足一定標準的材料,才允許在屋面防水工程中使用。
1.3房屋墻體裂縫處理
房屋墻體裂縫問題主要是由混凝土施工不符合標準造成的。一是由于混凝土骨料在沉降的過程中受到了阻礙,致使混凝土塑性沉降出現了裂縫,主要是因為混凝土塌落的程度過大、沉陷過高所引起的,此外,模板綁扎、模板沉陷或移動時也會引起此類裂縫的出現。這一類的裂縫發(fā)生的原因是混凝土在澆筑以后,在處于塑性狀態(tài)時,由于表面水分蒸發(fā)過快引起混凝土急劇收縮、水化熱高等造成了裂縫的產生。二是溫度應力裂縫,這類裂縫出現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在澆筑以后,由于內部的水泥水化熱不容易散發(fā)出去,從而引起了混凝土內部溫度升高,但在內部溫度升高的同時,其表面散熱速度較快,這兩種相反的散熱趨勢就形成了較大的內外溫差,致使在混凝土表面產生了極大的拉應力和較大的溫度梯度。此時凝土的抗拉強度處于最低的狀態(tài),如果表面拉應力大于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那么就會在混凝土表面產生表面裂縫。對于塑型沉降所造成的裂縫處理,應盡可能來降低混凝土塌落度,可以在施工的過程中保證混凝土具有高度的均勻性,同時在施工過程中不能過振,因為過振會造成混凝土離析分層,在施工過程中嚴禁向混凝土內隨意加水;對于塑性收縮所造成的裂縫處理,應在混凝土澆筑以后,及時的對混凝土層進行覆蓋養(yǎng)護,可適當的增加環(huán)境濕度、盡量減小出機塌落度、降低砂率、嚴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而對于溫度應力所造成的裂縫,應控制混凝土發(fā)熱量,降低混凝土澆筑溫度,也要避免混凝土對外部環(huán)境熱量進行再吸收,在運輸的過程中,應盡量對其進行遮蔭,以防止混凝土自然升溫;應在振搗過程中派專人進行看模,以防止松扣下沉現象發(fā)生,只有當試塊強度達到設計允許值時,施工人員方能拆模,確保板面負彎矩筋的保護層厚度,振搗方式、方法必須規(guī)范操作,嚴格的控制振搗時間。
2.房建施工技術分析
2.1房建地基施工技術
對于房屋建筑而言,地基基礎的施工質量會對工程整體穩(wěn)定性、上部結構的施工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對地基進行處理時需要運用到基坑支護技術及樁基施工技術。①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在對深基坑進行支護前,應注意考察施工現場環(huán)境及深度等是否與法律法規(guī)、工程設計要求相符,當確認施工現場條件均能滿足要求后才能開始支護施工。為保障支護安全,則應重點解決地下水的水位問題,確保水位與基坑底之間的距離>1m;如地基當中存在抗浮條件較差的構筑物,則應做到持續(xù)排水。開挖基坑時應保證不同挖土機間的距離>10m,同時將安全警示牌或安全欄桿設置于深基坑周圍,以避免發(fā)生意外。如采用人工法對土方進行調運,則在施工前應對起吊工具的牢固狀態(tài)進行認真檢查。②樁基施工技術。目前在房建工程中常用的樁基技術為混凝土灌注樁工藝,灌注樁孔洞深度一般為100m左右,直徑為3m;當灌注樁成形后可利用注漿管在樁側及樁底壓入適量的水泥漿,以便能夠提高灌注樁的穩(wěn)定性。
2.2房建鋼筋工程施工技術
為了有效控制房建工程中鋼筋的施工質量,則應注意運用好梁柱節(jié)點、框架柱的縱筋及保護層施工技術。①梁柱節(jié)點的施工工藝。應采用現場焊接工藝對節(jié)點區(qū)當中的箍筋進行施工,整體骨架形成后,在柱縱筋中套入骨架并綁扎好穿梁鋼筋。為避免柱縱筋與縱向短筋之間發(fā)生碰撞,則應確保箍筋角與縱向短筋之間的距離>50mm;在下料的過程中可采用細鋼筋作為縱向短筋。②在安裝框架柱部位的縱筋時可以采用接焊、機械連接技術,如需采用搭接技術,則應注意對柱筋搭接末端進行彎折處理,以保證下部縱筋的中軸線與彎折部分的鋼筋對齊,從而避免出現搭接面積過小的問題。③在對保護層進行下料時,可將梁箍筋的高度減小20mm~30mm,以避免梁骨架出現受力不良等問題。如柱、梁當中的縱筋保護層的厚度在40mm 以上,則應將鋼絲網安裝于梁端。
2.3房建模板工程施工技術
房建工程中的模板主要包括柱模板及梁模板,在安裝施工時應注意以下問題:①柱模板施工技術。首先應在樓面將軸線及柱邊線彈出,隨后按照彈出的線固定壓腳板;立起柱模板后斜拉頂撐并對模板的對角線及垂直度進行校正。為保證順利施工,可在梁底標高處留一缺口,同時將木檔設置于缺口附近,保證木檔與缺口之間的距離>20mm。在柱模上安裝柱箍,柱箍間的距離為500mm左右即可;如柱截面的面積較大,則采用直徑為10mm左右的對拉螺絲固定模板。②安裝梁模板時先將梁水平線及軸線彈出,隨后對支柱標高進行調整,梁底模板安裝好后及時拉線找平,以便能夠有效控制安裝質量。如梁底板的實際跨度在4m以上,則應按照設計要求對梁底處進行起拱處理,在對次梁與主梁的交接部位進行施工時,應先對主梁進行起拱處理,處理好主梁后才能處理次梁。采用鋼管搭設梁模板的支撐體系,鋼管的直徑應大于3.0mm。
3.結語
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帶動了建筑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與此同時也要求建筑行業(yè)在保證施工安全、工程質量的基礎上不斷地加快施工進度,增加企業(yè)的經濟效益。我國因為地形和氣候的原因,每個地區(qū)的房建工程的施工技術都不一樣,這就需要施工隊伍根據當地的環(huán)境氣候等各方面的因素,采用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進行施工。一旦施工技術不恰當就會出現質量問題,影響工程的進度。本文就房建施工常見問題及技術要點了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見解,供大家參考。
參考文獻:
[1]趙華芝等.淺談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裂縫質量通病及防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
[2]林軼紅等.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的幾點思考[J].山西建筑,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