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冰芝
摘 要:探究性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學習觀。更加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體參與與主動探究,學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只是機械而單向地接收知識,而是真正的構建者,是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與掌握。學生所獲取的不僅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技能與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隨著素質教育在國內的發(fā)展,其面對的傳統(tǒng)式教育的壁壘依然存在,發(fā)展的道路依然坎坷,情況不容樂觀。如何處理好素質教育和傳統(tǒng)式應試教育的關系,也成為推動中國教育發(fā)展的關鍵。而探究式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一、探究性學習的教育價值
小學生具有旺盛的探究欲望,強烈的好奇心、好創(chuàng)造是小學生的天性。所以,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不能光是簡單的公式、法則、概念的掌握的過程,其應當具有思考性與探究性。小學數(shù)學探究性學習指的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知識經驗,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合作討論與獨立自主學習而解決問題、應用知識、獲取知識,完成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在探究學習中,學生不但深層次理解數(shù)學知識、獲取知識,還發(fā)現(xiàn)、認識數(shù)學學習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探究的精神。小學數(shù)學探究性學習以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目的,不但重視學習結果,還重視獲得知識的過程。探究性學習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提倡學生的積極參與,不同于“精英”教育。小學數(shù)學探究性學習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掌握有效地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二、小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應用策略
1.民主的教學氛圍。
專制的教學,只能將教師與學生置于教與學的對立面上,而陷入教學的機械灌輸,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根本無法展開。探究性學習的順利開展必須要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與民主的教學氛圍之上。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努力為學生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強化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確立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以探究主體身份來展開學習,獨立思考,積極思維,這樣的探究活動才不會只是做表面功夫,才能取得實質性的效果,讓探究真正成為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
2.充分的感知材料。
學生的探究活動是一個由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認知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充分的感知材料,能夠將學生的生活積累轉化成具體可感的材料,這樣才能為學生深入開展探究活動打下基礎。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guī)ьI學生一起來收集和制作了許多常見的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五角星、圓以及各種三角形與梯形等圖形。這樣學生在探究中便可以通過親自動手來深入地體會圖形的特征,從而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哪些圖形對稱,哪些不對稱,這樣便可以推動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動手與動腦來總結規(guī)律性認知。
3.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則。
每個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天賦和特長各有不同,每個人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之上,在運用探究式教學法的過程中,要注重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原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難易強度以及學生的差異,在探究式教學法的選擇上做相應的調整。由于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能力上存在差異,比如某些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強,某些學生心思比較縝密,某些學生思維比較活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差異,運用相應的方法加以引導,幫助他們完成學習目標。除此之外,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不盡相同,就要求教師選擇適合探究性教學的內容進行教學活動??偠灾谛W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只有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才能真正實現(xiàn)探究式教學方法的良好運用。
4.合理組織探究式學習的形式。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的探究式學習都是整節(jié)課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的小組交流、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展示以及教師的指導組成,這種形式的探究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學生的思想,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的客體向主動學習、主動探究轉化,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內容學生都能夠通過自主學習來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教師在有限教學時間內的少量內容的補充并不能充分地解決問題。因此,我提出根據(jù)教學內容開展整節(jié)課探究學習與課程內容局部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法,以達到保證教學深度和學生探究學習的黃金點。例如,“角的度量”的學習,不僅需要教師通過對角的度量的方法進行示范和講解,而且需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究學習,利用同伴的力量糾正自己的度量錯誤,掌握正確的度量方法,這樣的內容應該以局部探究學習的方式進行,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促進學習的有效性。對于在加法交換律教學基礎上的乘法交換律,則可以完全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開展整節(jié)課的探究學習.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融會貫通的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的提高。
三、總結
在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多樣化方法的探索中,教師要正確理解多樣化解題方法,立足于學生實際體驗過程,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掘入手點,讓學生通過親身的體驗和質疑、驗證,來體驗問題解決多樣化的樂趣,體驗數(shù)學世界的豐富多彩,不同程度的得到自身數(shù)學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生“反三”、“擇優(yōu)”能力。
參考文獻:
[1]徐軍.探究式教學模式下小學數(shù)學課堂設計及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13.
[2]王麗華.小學數(shù)學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設計與開發(fā)[D].2010.
[3]田海明.兒童自尊的評估及其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的應用[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