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
初中和高中雖然都是中學階段,但特點卻不相同。
我的一個學生已上高中,學習成績很不錯,她說:“高中和初中是兩碼事。在初中時,我感到學習很被動,做作業(yè)有時是為了交作業(yè)才做,而上高中以這種感覺就沒有了,不管老師收不收作業(yè),都積極去做,除把作業(yè)做完外,還想看點課外書,總覺得時間不夠用?!蔽蚁脒@種感覺是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感覺。這就是說,高中學生的學習意識和競爭意識都增強了,且主動性得以發(fā)揮。而初中學生則不同,自控能力和主動學習意識比較差,從基礎來講也是參差不齊,特別是外語教學就更難了,首先,是入門,這是很難過的一關。要搞好初中英語教學,我的體會是:
一、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教材
有些人認為,初中英語學的都是基礎知識,很簡單,甚至認為課前用不著怎么備課,上課拿上書本就行.其實不是這樣,如果課前不備課,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制定自己的課堂計劃,心中無數,上課就會漫無邊際,無條理.比如,上課舉例,如果課下不做充分的準備,課堂舉例只限于常用的幾個句子,這樣學生聽起來乏味,不能擴大學生知識面;要么舉的例子學生還沒學過,對學生來說,會在時間和精力上造成浪費。
二、教師要力求自己對所教授的知識了如指掌
目前,有些大學生一畢業(yè)后,通過全省全市公辦教師招聘考試被錄用到公辦學校任教。但就教學一整套工作來講,他們是否能勝任?這里不僅要精通課本,而且還要注意組織教學、課外練習、課外活動等許多環(huán)節(jié)。目前,各類書店的練習琳瑯滿目,如《中學教材全解》、《完全解讀》、《尖子生教案》等等。特別是基礎好的學生常會就這些書里面的練習提出問題,我們應力求使自己做到有問必答,并且準確無誤。像這類練習都附有標準答案,如果教師不能及時解決問題,說不清前因后果,就會使學生產生不信任感。有一次,有一個學生拿一個句子問我:“老師,您講過副詞做定語通常放在所修飾詞的后面,怎么這句話放在前面呢?”是不是您講錯了,書上總不會錯吧?我讓他把原題找出來,看了一下,原來是個改錯題,就是要把副詞前置的問題改過來,這樣的學生是肯動腦子的,只要教師能及時給予指導,他們就會對類似的知識更加牢固地掌握。
三、教師要抓好基礎教學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菜功”。初中階段是學生入門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如果基礎打不好,就是教學的失敗。外語的基本功就是聽說讀寫。首先是讀,26個字母,48個國際音標,一定要學生讀準,對一些難發(fā)的音,如t讀成“切”等,要反復練習.必要時,每堂課開始都讀幾遍,力求達到標準讀法。另外,千萬不能讓學生把相似的漢語批注在音標下面。我們知道,英語的國際音標和某些漢字的讀音相似、相近,但絕對沒有一樣的,如按漢字的發(fā)音來記,永遠也讀不準;關于書寫,我們常用斜體,學生很容易把斜體和印刷體混同起來,影響書寫速度和美觀。關于聽說,學生能聽懂,把學到的知識用口反映出來也需要一個時期的練習.這些基礎教學不能操之過急,要反復強化,直到掌握為止。
四、教師要注意增強學生的無意識學習
教師和學生的接觸太多時在45分鐘的課堂上,在這段時間里教師應利用一切機會多講一些課堂用語。例如:Is everyone here?Please dont be shy.Who can answer my question?像這種課堂用語在課堂上講多了,即使是學困生也能說出來。
五、教師要增強課堂趣味性,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我們應該構建和諧的師生的關系,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fā)興趣,學得主動,提高效率。比如,教句子開始可進行聽力比賽,看誰最先說出所聽得句子,看誰讀得好,進而再進行單詞組句比賽等,這比老師一遍一遍講,學生一遍一遍讀,效果好得多。教課文,根據不同的體載和內容,在不同的階段,可采用模擬對話,扮演角色,粗講故事,概述大意,改變人稱,變對話為敘述,變敘述為對話,即興口頭作文,看圖說話,組句成文等多種形式。這樣就會把死教材活用,學生學得興趣濃,用得機會多,效果必然好。
六、教師要注重學生作業(yè)的批改
在批改作業(yè)時,教師要恰如其分的進行點撥。在作業(yè)中,經過老師的啟發(fā)學生很容易茅塞頓開,找出錯誤的原因。其次還要因人而異,有的學生基礎好,教師應該要求他們積極探索、努力思考,在作業(yè)中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對基礎差的學生,要求只能逐步提高,一次比一次上一個臺階。最后教師應該多表揚少批評學生。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yè)時,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及時給予正面的鼓勵和表揚,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七、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
翻譯是學習外語的一種有效方法。翻譯實踐是靠運用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來進行的。任何知識都是靠書本學習和實踐獲得的,人們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又在實踐中得到提高和創(chuàng)造,使學習內容又向前推進了一步。翻譯教學也是如此。我在教學過程中也體會到這一點。比如,在翻譯“他弟弟太小還不能上學”。時。有的學生就寫出了好幾個句子。
His younger brother is very young, and he cant go to school.
=His younger brother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
=His younger brother is so young that he cant go to school.
=His younger brother cant go to school because he is too young.
這些句子看起來很簡單,但說明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發(fā)揮的比較好,學習思路是正確的,只要方法得當,即使遇到更難的問題,他們也會舉一反三,使難題迎刃而解。
在教學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教訓,只要我們善于不斷總結,就會得出一整套比較完善的教學方法,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