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
【摘要】本文以韓禮德和哈桑提出的銜接理論為依據(jù),以朱自清《背影》及張培基英譯文為語料對比分析,探討了小句、句子間語篇層面的英漢連接詞的用法差異。研究發(fā)現(xiàn),英漢連接詞用法存在異同點。在英漢翻譯處理時,大多數(shù)漢語顯性連接詞可直譯,同時需對用法不同的連接詞進行添加、省略或轉(zhuǎn)化處理。本文對促進英漢連接詞翻譯處理,促進英漢連接詞寫作等教學提供幫助。
【關(guān)鍵詞】銜接理論 銜接關(guān)系 連接詞 《背影》
引言
《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經(jīng)過,表現(xiàn)了父親的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思念之情。該作品語言平實清晰,感情真摯感人。1994年,翻譯家張培基將其譯成英文文本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最大限度地再現(xiàn)了原文信息。本文基于銜接理論,以《背影》及其英譯文為對應(yīng)篇章,對比研究英漢小句、句子間語篇層面的英漢連接詞用法,為英漢翻譯、寫作中連接詞的應(yīng)用提供幫助。
一、理論概述
語篇是一個有意義的連貫的整體,它的連貫常常需要銜接手段來實現(xiàn)。Halliday與Hasan在其《英語的銜接》(1976) 一書中較完整地提出了銜接理論,將銜接分為指稱、替代、省略、連接、詞匯連接等類型。其中,連接是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差別最大的一種,指 在一個句子之內(nèi),在小句之間,通常要有連接成分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表示小句之間的邏輯語義關(guān)系和相互依賴關(guān)系。按抽象邏輯語義區(qū)分,連接含添加或增補(additive)、轉(zhuǎn)折、因果和時空(temporal)等范疇。
近年來,銜接理論研究成果日漸豐碩,應(yīng)用于翻譯、教學領(lǐng)域。但銜接研究主要研究英語的銜接手段,語際語篇銜接手段對比研究較少。為此,本文以銜接理論為依據(jù),以《背影》及張培基教授的英譯文為例,對比研究英漢語篇連接詞的使用異同。
二、連接詞在《背影》及其英譯本中的應(yīng)用與對比分析
英漢語言分屬不同語系,連接詞的使用存在差異;即使在同一語言中,不同的篇章所采用的組句成篇和謀篇布局的手段也有很大的差異。本文以《背影》及其英譯文語篇中連接詞為研究對象,借助Markin軟件標注了兩篇語篇中連接詞的功能。
表1 《背影》及其英譯文連接詞功能對比情況表
語篇 相同 添加 省略 轉(zhuǎn)化 總計
《背影》 25 0 5 2 32
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 25 41 0 6 72
由表1可見,英漢連接詞既有相同用法,也有不同用法。在英漢翻譯處理時,需對用法不同的連接詞進行添加、省略或轉(zhuǎn)化處理。
1.漢譯英時,大多數(shù)漢語顯性連接詞可采取直譯的方法。例如《背影》中的32個顯性連接詞,有25個連接詞需直譯成相同用法的英語連接詞,占原文連接詞78.13%。
例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
英譯: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 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 ago,grandma died and father lost his job. I left Beijing for Xuzhou to join father in hastening home to attend grandmas funeral.
此例雖短,卻講述了三件事:祖母去世,父親交差,以及我跟父親奔喪回家。此句中,“也”與“and”用法相同,在句中均起著增補連接的作用,補充說明前句語義內(nèi)容。漢譯英句子中,and也表達增補連接關(guān)系,連接grandma died 和 father lost his job兩句,功能相同,對等等效翻譯漢語連接詞,做到了意義等值傳遞和形式對等。
2.漢語語篇常使用隱性銜接手段,省略連接詞,以意統(tǒng)句;而英語句子多借助顯性銜接手段,添加連接詞銜接前后句,以形約句。所以,漢譯英時語篇常需添加連接詞,而英譯漢時多省略連接詞。在張培基教授的英譯本中,譯文添加翻譯隱性連接詞 41個,占原文連接詞56.94%。
例2: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
英譯:We entered the railway station after crossing the river.
譯文添加了連接詞after表明了動作先后和時間順序。譯者還用了crossing the river替代了漢語句子“我們過了江”,使譯文更加緊湊,讀起來更朗朗上口。
3.在漢譯英過程中5個漢語連接詞被省略,應(yīng)用隱性連接的語義手段銜接語篇,占原文連接詞15.63%。這說明,英漢形合與意合語言是相對而言的。英語也有如漢語般使用隱性連接詞的意合句法銜接結(jié)構(gòu)。
例3: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
英譯:However,the separation of the last two years has made him more forgiving towards me. He keeps thinking about me and my son.
此句中,副詞“終于”暗含“終究、到底”之意,類似英語finally,表示總結(jié)性的時間連接詞。漢語講述了因父子久未謀面,于是“最終”忘記我的不好;英語譯文只用made him more forgiving towards me傳達“父親忘卻我的不好”,省略“最終”的翻譯,應(yīng)用隱性銜接處理,將總結(jié)性時間邏輯關(guān)系隱含其中。這樣不僅忠實地表達了原意,更符合英文思維和行文習慣。
4.在翻譯中,英漢連接詞表層結(jié)構(gòu)所承載的深層銜接關(guān)系、含義需進行轉(zhuǎn)化處理,轉(zhuǎn)化成相對應(yīng)的英漢語言表層連接詞或連接結(jié)構(gòu),從而實現(xiàn)意義傳達。endprint
例4: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英譯: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his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
原文是一個由4個省略主語的小句組成的典型的流水句,句子結(jié)構(gòu)松散,僅用增補連接詞“又”連接其前后小句,補充說明家中敗落,不禁落淚。漢譯英時,張培基教授采用轉(zhuǎn)化翻譯處理策略,句子結(jié)構(gòu)從漢語的4句小句組成的小句復合句,轉(zhuǎn)化成英語由一句主句和從句組成典型的時間狀語主從復合句。此句中,漢語使用連接詞“又”,是非結(jié)構(gòu)性連接的增補銜接關(guān)系,而英語進行結(jié)構(gòu)轉(zhuǎn)化,將漢語小句轉(zhuǎn)化成英語的并列短語結(jié)構(gòu),是結(jié)構(gòu)性銜接的并列對稱關(guān)系。這樣既符合地道的英語表達習慣,又 邏輯清晰,使句子銜接緊湊,更能產(chǎn)生一種情感共鳴。
三、結(jié)語
本文以朱自清《背影》及張培基英譯文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為語料,基于銜接理論,對比小句間和句間增補、轉(zhuǎn)折、原因、時間四類顯性連接詞語料,研究英漢語篇連接詞的使用異同,對促進英漢連接詞翻譯處理,促進英漢連接詞寫作等教學,促進英漢對比語言學與英漢互譯提供進一步的幫助。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F29.
[2]韓禮德.功能語法導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533.
[3]陳振龍,江桂英.英語寫作中增補連接詞的應(yīng)用研究[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62-66.
[4]張德祿.語篇內(nèi)部銜接的原則[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6):29.
[5]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238-267.
[6]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94-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