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杰
摘 要:社會的發(fā)展,促進了新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并且被廣泛的運用到各個行業(yè)領域當中,尤其是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運用,因為其具有全面性、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很多教師將其廣泛的運用于教學當中,不僅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更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關鍵。本文針對多媒體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論述,希望對我國小學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閱讀教學 語文
在語文閱讀教學當中,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開拓視野,讓本身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更加的形象化、具體化,讓整個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生動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起著積極的作用。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
對于小學生來講,很容易激發(fā)其的情感,如果學生的認識活動當中有情感的參與,學生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會非常的深刻和豐富,而且能夠主動的參與進來。多媒體在這些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合理的運用多媒體,不僅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更好的進行知識的學習。
例如,《桂林山水》一課描寫了桂林山水的秀麗景色,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圍繞著桂林山水之美,祖國山河秀麗,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在教學中分以下幾步實施:1、出示一幅圖文片:中國地圖,并用動畫技術突出顯示桂林在祖國地圖上的位置。2、出示一張文字片:桂林山水甲天下。通過對“甲”字的講解,點出了桂林山水在世界游覽勝地中所具有的獨特的美,激起學生一睹為快的強烈欲望。3、老師抓住時機放一段已編輯好的錄像,用假想旅行的方式把學生帶進山清水秀的情境之中。學生此時被多媒體課件帶入了優(yōu)美的情境中,此時,他們興趣濃厚,思維活躍,主動探求,為下一步的學習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二、畫龍點睛,突破難點
多媒體技術有著自身的優(yōu)勢,它能夠對符號、文字、聲音以及圖像等元素進行綜合處理,這是多媒體獨有的能力,教師可以充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功能,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的更加具體化,讓靜態(tài)的教學內容轉換為動態(tài)的教學內容,從而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動性、趣味性。對于學生來講,語言文字的學習是一大難點,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解決這一難題,從而讓學生有效的掌握語言文字。
例如,《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過贊美白楊樹,謳歌了邊疆建設者們建設邊疆、扎根邊疆的奉獻精神。從課題看,這似乎是一篇狀物的文章,其實作者是通過對白楊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的崇高品格。這是教學的重點,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課堂中,為了讓重點和難點更加突出,教師可以對錄像片進行設計,分別為文字片和圖文片的兩個課件。在教學中實施具體如下。
1.利用“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的錄像突出教學重點:了解白楊樹的特點。教學中當學生通過自學、討論體會了白楊樹“高大挺秀”的外形特點和“生命力頑強”的品格特點后,教師適時地放第一段錄像:《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畫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楊樹,直插藍天,在漠漠黃沙中呈現(xiàn)出蓬勃的生命力。學生在學習感悟、想象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看到這樣富有震撼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了白楊樹的特點,所配的優(yōu)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情境之中,接著教師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建設者建設新疆及新疆變化”的錄像突破教學難點:了解新疆建設者的品格,發(fā)現(xiàn)白楊樹與建設者的共同點。在學生通過交流查找的資料,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疆建設者建設新疆的事跡后,教師通過對錄像的播放,學生能夠直觀的對邊疆建設者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行感受和體驗,從而對建設者產生一種敬佩之情。更從中發(fā)現(xiàn),建設者和白楊樹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扎根在邊疆,建設邊疆。
3.利用“文字片”和“圖文片”鞏固教學難點。在學生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了白楊樹與建設者的共同點后,用文字片出示爸爸說的話,請學生朗讀,從而進一步理解爸爸的話的深刻含義。然后,再出示“圖文片”,“圖文片”中的文字部分還是爸爸的話,背景部分的圖片共6幅,上面3幅是白楊樹在戈壁灘上防風固沙的景象,下面3幅是建設者辛勤勞動的情景,爸爸話的兩層含義:既贊美白楊樹高大挺秀、生命力頑強的品格,更贊美了建設者不畏艱苦、扎根邊疆的精神,在這張“圖文片”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學到這里,可謂是水到渠成,學生終于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借物喻人,借贊美白楊樹贊美建設者。
三、向課外延伸,擴大知識量
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進行充分的運用,將文字、聲音、圖像等元素進行有效的結合,這樣能夠讓閱讀教學的課堂信息量更加豐富化,讓學生能夠在課內課外進行溝通,使得課堂效率得到全面的提高,讓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培養(yǎng)。
例如,在進行《只有一個地球》的課堂教學時,首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系列美麗的大自然的圖片,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與小鳥的啾啾鳴叫,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多么的迷人,激發(fā)學生了解地球的興趣,通過學習課文,學生知道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然后,播放兩段錄像,讓學生看看目前我國嚴重的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的可怕現(xiàn)實,地球在人類的摧殘下,已經失去了許多美好的東西。通過美與丑的對比,讓學生的心中油然而生“地球只有一個,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的強烈欲望。
四、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多媒體技術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它能夠幫助教師改變思想觀念,讓教學內容、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更使得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有了新的轉化。作為教師,應該能夠在教學當中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讓教學充滿激情,讓學生能夠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勤于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林振輝.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評價總體原則探究[J].學周刊.2017(27),97-102.
[2]倪仙芝,薛建林.淺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多媒體的巧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27),423-436.
[3]杜粉蓮.小學語文課堂中多媒體輔助教學適切性問題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08),114-136.
[4]高輝.閱讀 悅讀——略論多媒體手段在中低段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中的作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04), 9-17.
[5]甘利強.讓多媒體支持下的語文課更具語文味[J].教育教學論壇.2016(06),14-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