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志剛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但由于對多媒體教學認識存在偏誤,過于注重形式,導致教學中多媒體運用華而不實。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多媒體教學的再認識,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使語文教學真實而豐盈。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媒體運用;偏誤;原則
在教育教學中,由于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認識存在偏差,過于注重形式等因素,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又駛入了誤區(qū)。譬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深對現(xiàn)代教育中多媒體教學的認識,總結教學中多媒體運用出現(xiàn)的問題,合理落實多媒體教學原則,有助于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提高教學效率。
一、加強對多媒體教學的再認識
《中學語文教學法》中指出,多媒體教學是“依據(jù)現(xiàn)代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傳統(tǒng)教學媒體,同時應積極引進現(xiàn)代教學媒體,使二者恰當結合,相輔相成,既能準確、迅速地運輸教學信息,又能及時反饋調節(jié),從而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整體優(yōu)化?!睆闹胁浑y看出,多媒體教學的目標是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整體優(yōu)化。一味追求課堂形式的“新”和課堂氛圍的“鬧”,語文教學就會被一些“假象”掩蓋她本來的面目。
二、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偏誤
(一)過于注重技術形式,沖淡教學內(nèi)容本身
在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由于或追求課堂“氣氛”的熱鬧、或追求視覺上的美觀、或要展示自己運用多媒體的技術等方面的因素,使學生借助多媒體獲取知識的過程變成熱鬧地欣賞課件而無所得鬧劇。例如在《蘇州園林》的教學設計中,對字詞掌握若要借助于多媒體課件,就可以先找出本課重點字詞:軒榭、池沼、邱壑、模樣、重巒疊嶂、相間、嶙峋、庸俗、鏤空、薔薇……其次在制作過程中找一個簡單的幻燈片設計模板就行,背景設計成白色即可,不必要設計令人眼花繚亂的背景。最后在強調讀音時,可構想成先讓學生讀易錯字詞,然后幻燈片再出示該字詞的讀音。如若在設計中選擇花哨的背景,學生就容易分散注意力,由于欣賞幻燈片的美觀而忽視了對重點字詞識記。
(二)課件內(nèi)容制作空泛,缺少對文本的深度解讀
要制作符合語文學科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優(yōu)化教學作用的課件,首先要對文本進行準確深度解讀,挖掘文本的意義場,起到畫龍點睛,深化題旨的作用。如有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斑羚飛渡》時,設計了三張這樣內(nèi)容的課件。第一張:“讓我們走進斑羚的內(nèi)心世界,去感受一下它們的內(nèi)心活動吧。①假如你是斑羚中的一員,你會在傷心崖上想些什么呢?你會對獵人說些什么?如果還有時間的話。②假如你就是獵人,你會怎么看待那些斑羚呢?”第二張:“所有動物都有他們的尊嚴,如果我們能得到動物的理解和喜愛,那將是我們?nèi)祟惖臉s譽——金·沃爾哈特?!钡谌龔垼骸叭伺c自然應如何和諧相處?我應如何去做?”假如此時,執(zhí)教者再去牽強引導上述課件內(nèi)容,那豈不成了生搬硬套了嗎?但如果此時有一張抗日救亡的課件,執(zhí)教者順勢引導,就會達到有效拓展、深化題旨、陶冶情操的效果。
(三)過分依賴多媒體資料,不能按需適時調整
教師在備課時,總是按照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預想的學情去準備多媒體資料。當課前準備的多媒體資料實際運用于課堂時,往往會因為課堂上出現(xiàn)的諸多因素的干擾,需適時調整出示的次序,甚至是改變出示的內(nèi)容。如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深度、教師在講解中對文章內(nèi)容新的理解、多媒體資料本身的缺陷等因素對預設課堂教學的影響。如筆者在執(zhí)教《黃河頌》時,課前準備了配樂詩朗誦錄音,以為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掌握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播放錄音時,學生的注意力只在享受音樂,而不在朗讀的停頓、輕重、感情等方面。
三、多媒體教學的原則
(一)凸顯語文課本質的原則
筆者認為,引導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領悟中獲得文學藝術熏陶,挖掘語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蘊,照亮學生的“生命”和“精神”,這是語文教師畢生的追求,也是語文課之所以為語文課的本質。韓軍先生在關于《新語文教育的六大理念與藝術》的學術報告會上也說:“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字課,永不過時!”張國生老師曾說過,如果讓多媒體技術充斥了語文課堂,語文課沒有了或弱化了對文本的解讀和感悟,就成了圖片課、音樂課、電影電視課。文本是“主”,多媒體資料是“賓”。不能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二)講究實效的原則
課貴真實,沒有真實,就沒有效率,就沒有學生的發(fā)展。在語文多媒體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內(nèi)容、不同學段的學生等綜合因素,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多媒體教學,從本色語文教學中追求個性課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斑羚飛渡》時,制作了這樣兩個課件:新課引入,找了一幅藏羚羊穿越可可西里青藏鐵路動物通道的畫面;課堂小結,制作了一個“動物也是生命。宜相守,勿相殘!”的教師贈言。不敢想象,也不可知曉,假如以這樣的構想去教授這一課會得到怎樣的效果!
四、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進多媒體技術,對推進語文教學改革和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具有積極意義。但作為從事初中語文教學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從自身出發(fā),從學生出發(fā),從文本出發(fā),科學設計課堂,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喚醒學生的言語生命意識,使語文教學獲得力量、真實而豐盈。
參考文獻:
[1]王世堪.中學語文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楊春茂.韓軍與新語文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王躍.高效課堂的101個細節(jié)[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楊慧芬.中國語文課件第一人[J].山西:語文教學通訊,2008.7-8
8B:4-6.
[5]陳玉秋.發(fā)展思維,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J].山西:語文教學通訊,2009.2B:9-11.
[6]徐小蘭.致語文老師[J].山西:語文教學通訊,2010.4B:開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