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鳳榮
摘 要 一個自行車運動員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運動成績,首先要掌握正確動作要領和執(zhí)行正確的騎行規(guī)則,本文從騎行姿勢、踏蹬技術、跟車騎行技術、上下坡騎行技術以及轉(zhuǎn)彎技術五個方面闡述公路自行車的技術基礎。
關鍵詞 公路自行車 運動 姿勢 技術
中圖分類號:G87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8-000-01
公路自行車運動(Road cycling)是自行車運動的競賽項目之一。目前最負盛名的是每年一度的環(huán)法國公路自行車賽,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一、騎行姿勢
一個自行車運動員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運動成績,首先要掌握正確的騎行姿勢。輕松踏蹬,自如操車,可避免不必要的肌肉緊張,降低能量消耗,保證力量和技術得到充分發(fā)揮。正確的騎行姿勢是:上體較低,頭部稍傾斜前伸;雙臂自然彎屈,以做上體的良好支點,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體重心,同時防止由于車子顛簸而產(chǎn)生的沖擊力傳到全身;雙手輕輕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穩(wěn)車座位,使人和車子成“流線型”。
二、踏蹬技術
踏蹬動作是自行車運動中關鍵的技術動作,也是最復雜、最難掌握的動作。良好的踏蹬技術可使運動員以最小的 能量消耗得到盡可能大的功率,達到高速度。為此,自行車運動員一定要在改進踏雕技術上狠下功夫。
踏蹬動作是周期性運動,即在一個固定范圍內(nèi),以中軸為圓心,以曲柄為半徑,重復地進行運動。每踏蹬一周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上臨界區(qū)(上死點)。
第二階段:工作階段(用力階段)。
第三階段:下臨界區(qū)(下死點)。
第四階段:回轉(zhuǎn)階段(放松階段)。
工作階段是踏蹬主要階段,運動員在這個階段內(nèi)使用的踏蹬力是自行車前進的主要動力。因此,要把力量充分、合理地運用在這個階段。這個階段內(nèi)踏蹬力量愈大,車子前進速度就愈快。
回轉(zhuǎn)階段也叫放松階段。這段時間里一只腳踏蹬作功,而另一條腿主動向上抬起,不能給腳蹬任何壓力。并利用抬腿短暫的一瞬間讓肌肉放松一下,以便把力量集中起來用于作功階段。有時需要采用“提拉式”踏蹬,即利用抬腿動作給腳蹬以拉力,以加大另一只腳做功階段的踏蹬力量,達到取得更高速度之目的。
三、跟車騎行技術
公路自行車賽不僅強調(diào)個人能力,更加強調(diào)團隊的配合,正確運用跟車騎行技術,是爭取勝利的一個主要因素。這是因為運動員跟在別人后邊騎行時,可以借助于前邊運動員沖破空氣阻力所產(chǎn)生的渦流,推動車子前進,從而減少自身體力的消耗。
公路騎行時,跟車距離一般在15~30厘米左右。同時要注意風向和風力。我們在電視中經(jīng)常能看到公路自行車選手們排列如一條游龍般浩浩蕩蕩地前行,很是壯觀,這其實是運動員們有意為之的舉動。跟騎過程中其實也存在著很大的危險,車速快,車距近,車輛多,這些因素都很容易造成兩車碰撞甚至導致幾十輛車相撞的事故,嚴重的甚至會造成運動員的傷亡。所以看著風平浪靜的大部隊實則暗潮洶涌。
四、上下坡騎行技術
上下坡騎行技術是公路自行車的一種重要的基本技術。平路上比賽時水平接近的運動員之間,很難擺脫對手, 然而通過坡路騎行,只要戰(zhàn)術運用得當,就比較容易擺脫??催^環(huán)法比賽的觀眾可能就會知道,不管是比利牛斯山還是阿爾卑斯山的山地賽段都是令人血脈噴張興奮異常的看點,因為山路賽段的騎行可以說是公路自行車運動中最大的看點之一,和眾人一起沖刺時人與人之間的較量不同,山路賽段是人與自然的較量,人與自己的較量,往往在公路自行車賽中,得山路者得天下。
上坡騎行時保持正常的踏蹬動作,不能突然用力,只有企圖擺脫對手和處于戰(zhàn)術需要時,才會突然加速。一般情況下,不采用站立式騎行或提拉式騎行方法,否則會過多地消耗體力,不利全程比賽。遇到短距離坡路,運動員會充分利用物體運動的慣性原理,輕松地踏蹬,快到坡頂時可能采用站立式騎行,把速度盡可能提高,給下坡加速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遇到漫長的上坡,會根據(jù)自己的體力狀況及時調(diào)整傳動比,堅決避免重新起動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坡路較長或有陡坡時,交替使用站立式騎行方法,調(diào)劑用力部位,讓部份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時跟車不能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車常常左右擺動,跟車過近,可能發(fā)生碰撞。再者,上坡時速度顯著下降,跟車反而會使自己的騎行方法受到限制,影響戰(zhàn)術和技術的發(fā)揮。
下坡騎行要達到理想效果,運動員就要勇敢機智,膽大心細,精力集中,兩眼密切注視前方路面,隨時準備果斷處理路面上出現(xiàn)的任何情況;不僅要充分利用車子運動慣性滑行,而且要敢于主動踏蹬,加大速度。
五、轉(zhuǎn)彎技術
轉(zhuǎn)彎時,運動員身體和車子會盡量保持一致,向里傾斜,上體和車子保持一條直線,以克服離心力。傾斜角度根據(jù)速度和彎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超過28度,否則就有滑倒的危險。
轉(zhuǎn)彎前須控制車速。用點閘的方法逐漸減速,剎車時,盡可能前后閘同時使用,前閘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閘,要求前輪的方向和車子前進的方向相一致,否則,會因運動員的體重和車子慣性受到限制而導致摔跤。進入彎道后將閘放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減速。彎道上使用后閘不能過猛。否則車子可能掉頭或滑倒。
公路自行車運動是一項很艱苦的運動,運動員們往往要在戶外高速騎行4~5個小時,需要運動員付出超人的體力、耐力和專注力。但近年來隨著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公路自行車賽——環(huán)法自行車賽的轉(zhuǎn)播,隨著蘭斯-阿姆斯特朗這個英雄人物為人們所熟知,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了解并喜愛上這個運動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