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士芳
摘 要:當今社會要想生存,必須與時俱進,教師亦然。為加快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教師要拋開傳統(tǒng)的粉筆式教學模式,或單純地用多媒體教學,而應該深入地挖掘隱性教學資源,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讓講臺成為學生的舞臺,這樣既能傳達新課標的理念,又真正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關鍵詞:上講臺的意義;教師遵循的原則
新課改理念強調語文教學要從社會發(fā)展和學生個性特點出發(fā),從認知規(guī)律和情感規(guī)律方面尊重學生,以激發(fā)學生的最大潛能為目標。那種“一支粉筆,一張嘴巴”的“滿堂灌”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適合當代教學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具備了現(xiàn)代化的特征,也有足夠豐富的資料和圖片,但如果教學過多地用現(xiàn)代化的工具,過度依賴于多媒體,可能會走極端,從“滿堂灌”轉而為教“課件”,那你的教學仍然沒有跳出“傳統(tǒng)”這個圈子。只有把講臺交給學生,傾聽他們自己的聲音,讓他們用自己的思路去演繹課堂,才能讓他們真正快樂地成長。
在近二十年教學生涯中,我不斷地嘗試、摸索。實踐證明:把講臺交給學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有很多積極作用?,F(xiàn)總結如下: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崩蠋熢谥v臺上站久了,容易造成學生視覺疲勞,久而久之學生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而把講臺交給學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中學生有極大的表現(xiàn)欲,為了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他們往往會投入較多的時間,多方搜集資料,精心準備所上內容,以期贏得老師和同學們最熱烈的掌聲。另外,所學內容有不同人以不同的方式上課,學生是樂意看到的,當然會愿意配合并認真關注同學上課,注意力集中了,學習感興趣了,學習效率自然提高了?!皭燮床艜A”,有了學習興趣,同學之間自然也會有一種比拼心理,進而形成一種良性的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學習成績還愁上不去嗎?
二、有利于開闊學生眼界,豐富學生知識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活動和交往是發(fā)展的源泉?!蔽覀儜斪寣W生在實踐中發(fā)展思維,增加知識積累,把講臺交給學生,無疑給了學生實踐的機會。學生要上好這節(jié)課,課下自然要多方查找、詢問、搜集資料,這個過程無疑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豐富了學生知識,他再把自己獲得的知識傳授給其他同學,一段時間下來,同學們的知識儲備就能塞滿一個大倉庫了。學生在準備上課內容中還發(fā)現(xiàn),原來他們對PPT的制作技術一竅不通,因為有了上課的機會,不僅會用PPT了,而且制作技術有了新的提高,讓講臺成為學生的舞臺,學生可以在舞臺上盡情地學到知識,這種主動接受知識和拓寬知識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是有深遠意義的。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據(jù)調查,有不少教育專家認為,最好的教學模式就是要看它是否能照顧到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把講臺交給學生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符合新課改“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課改理念,覆蓋面更廣,滲透力更強。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潛意識里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調動了聽課學生的自主性,為課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聽課者的心理上會充滿更多的期待,有些學生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在講臺上上課,為了哥們義氣,不僅會積極主動地配合,而且會多方搜集資料,提前預習這一課的內容,為好朋友架勢。只要你注意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注意力比平時更為集中,會及時指出“小老師”的錯誤。例如,小王老師在書寫柳永《雨霖鈴》情感的板書時,可能是一時緊張,寫錯了一小點,下面的學生一下子就看出來了。把講臺交給學生,無形中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四、符合研究性教學和實踐性教學的需要
新課改對高中生的學習要求是自主、合作、探究,把講臺交給學生,就是培養(yǎng)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學生在課下搜集、準備資料,認真研讀課本,全力備課的過程,就是自主、探究能力提高的過程,上課不僅培養(yǎng)他們合作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其全方位思維能力和研究能力。讓學生走上講臺,本身就是一種實踐,學生在以后無數(shù)次上課鍛煉中,可提高其實踐能力,符合實踐性教學的需要。
讓學生走上講臺,教師應遵循的原則主要有:
第一,主體性原則。教師通觀本課程目錄,可依據(jù)課程性質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又比較淺顯的內容讓學生上,學生感興趣了,自然就會投入更多時間去準備,課自然會上得很精彩,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第二,創(chuàng)造性原則。創(chuàng)造心理學告訴我們:教育應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善于激發(fā)創(chuàng)造動機,訓練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學生要讓這節(jié)課贏得同學的掌聲,那就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而把舞臺交給學生,有利于他們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第三,合作性原則。搜集上課資料、準備材料、尋找教案、下載課件、試講等任務繁重,需要三五個學生通力合作才能完成,這是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與教師之間也要合作,學生有困難要找老師幫忙,老師要對學生所寫的教案把關。第四,互動性原則。把講臺交給學生,教師和學生之間要有互動,上課前的把關、教學中的點評、課下提出要求等都要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也要互動,課堂上的互動,課下同學們的點評、建議以及總結等。
新課改搞了這么多年,為什么成效甚微,我想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老師守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放,圍著高考這根指揮棒轉;二是不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把學生當大人看。讓講臺成為學生的舞臺,一定能收獲更大更美的碩果。
參考文獻:
1.趙樹凱,龔彥忠.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研究性教學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7(2):105-107.
2.馬斯洛.存在心理學探索[M].李文,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132.
3.吉菁.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要注意做好幾個“結合”[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6):97-99.
4.王禮湛.思想政治教育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89:264.
(作者單位:安徽省明光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