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龍
犯罪還得分指標
◎劉誠龍
湘軍自組建初到遣散都被一個問題所困擾——沒錢,可大清政府不管。雖然錢批不下來,但政策是給了的,或募捐或集資,自己看著辦。
曾國藩豎起招兵旗之初,喊的口號就是保家衛(wèi)國,護我儒種,以衛(wèi)吾道。除了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外,也從實際出發(fā):“倘有血性男子,號召義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為心腹,酌給口糧?!甭犝f有口糧了,很多人便云起響應(yīng),洶涌而至。
可真的有口糧嗎?多半時候,糧入不了口。比如曾國藩的子弟兵、湘鄉(xiāng)人唐義訓(xùn)所率之部和江蘇金國琛所率之部,連續(xù)一年半載吃不足口糧,各欠餉三十多萬兩。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人若無糧吃,豎起叛兵旗。鬧餉、叛亂、搶民、怠工……湘軍中這類事件層出不窮,比如金國琛部于同治四年(1865年)閏五月,“槍炮鼓角,喧鬧十三日之久”;而在此前,唐義訓(xùn)部也鬧過餉。
曾國藩氣得胡子亂抖,連發(fā)幾道雞毛令箭,讓金國琛嚴肅查處。金國琛所率之部都是他的子弟兵,他殺誰?上面追得那么緊,不殺幾個不足以平官憤,那就開殺戒吧。金國琛捉了幾個鬧得最兇的士兵,割了頭,送到曾國藩這里。匯報材料中稱,本部堅決執(zhí)行曾帥手令,嚴明軍紀,還省了軍事法庭之繁文縟節(jié),直接拖到荒郊野嶺軍法論處了。
曾國藩看了這份匯報材料,火氣直躥到頭頂。這份報告,先說了一小段查處鬧餉事件,后面全是在詳述金部正在開展專項行動,嚴厲查處、清理與打擊湘軍中“哥老會”。報告從四川說到云南,從大明說到大清……材料寫得相當有水平:轉(zhuǎn)移話題,保護好小兄弟。不過,金國琛算盤打得再精,奈何碰上了材料老手曾國藩:“于本部堂札內(nèi)層層飭查之事一概不復(fù)……而于各營官及解犯等事,一字不提……”
曾國藩這個批折,有兩大看點:一、鬧餉之事,責(zé)任在士兵還是在干部?應(yīng)少追查士兵,主要追查干部。二、處理必須公平。唐義訓(xùn)部解送了12個犯罪嫌疑人,也不要你查處太多,至少押送12個人來。
由此,曾國藩開創(chuàng)了一種官場數(shù)字化管理先河。簡單點說,就是分指標,若能超額完成任務(wù),就說明你認真查辦了。
曾國藩分指標,自然還有配套措施:如人犯一日不到,一日不準發(fā)餉。這下金國琛急了,二話不說,提了12個小兄弟的頭來見曾國藩。
曾國藩搞這個荒唐指標管理法,是否惡政不好說,懶政是算得上的了。
編 輯 / 子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