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華
我叫蝠鲼(fú fèn),和鯊魚是近親,也是軟骨魚。好多人叫我“魔鬼魚”,實際上,我像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筆下的《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一樣,內(nèi)心善良,只是長相不那么賞心悅目而已。
如果大家不反對,我更愿意把自己視為海洋中的“大鳥”,我有這個資本。我身長可達8米,體重可達3噸,我的胸鰭展開比身體還長,在海洋中遨游的時候,就像一只矯健的大鵬在飛翔。
說到這里,我可以為你們介紹一下莊子的《逍遙游》嗎?“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每次聽到有人吟誦這篇文章,我就暗暗地想,這里面寫到的“鯤鵬”,說的會不會就是我呢?
我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的底部,只吃浮游甲殼類和小魚,人類可不在我的食譜里。你們注意到我頭部長了兩個“角”沒?那是我的頭鰭。吃飯時,我的頭鰭可以像人類的手一樣,把小魚小蝦小螃蟹都劃拉到我的嘴邊,然后大嘴一張,吃個痛快。
雖然是海洋生物,但是我對陸地和天空可好奇了!
我經(jīng)常會像陀螺一樣躍出水面。我先在海水中旋轉(zhuǎn)上升,越接近海面,旋轉(zhuǎn)的速度越快,然后猛然之間,就躍出了海面。有的時候,我能躥出海面4米高,最低也有1.5米的高度。我還經(jīng)常能在空中滑翔幾秒鐘,看一看海面上的精彩世界。有的時候,我興致高,還會來個漂亮的空翻。
我不是專業(yè)的跳水運動員,沒有教練指導過我落水的姿勢,下落的時候,我經(jīng)常肚子朝下,直接拍在了水面上,發(fā)出“砰”的一聲巨響。不好意思,體形有點大,入水動作有點難控制,更難過的是海水拍得肚子好痛!
有的時候,我和同伴們會成群結(jié)隊地凌空出海,在海面上拍起一大片晶瑩的水花。這種壯觀的表演甚至會持續(xù)24小時!假如你坐船正好經(jīng)過我們表演的海面,你就宛如置身于戰(zhàn)場,到處是噼噼啪啪的“槍彈”聲,那是我們拍擊海面發(fā)出的巨響。
為什么我們會躍出水面?請你來看看人類都有哪些猜測吧!
作為蝠鲼,我當然知道我們躍出海面的真實原因,可是我情愿保密,讓人類繼續(xù)猜測……
也許是海底的生活太枯燥了,除了偶爾躍出水面,我們還會去尋找其他的樂趣。人類的小船是我們最喜愛的玩具之一。我們喜歡把頭鰭掛在小船的錨鏈上,拖著小船四處跑。我們還喜歡用胸鰭拍打船底,嚇得船上的人“花容失色”,大呼小叫。在我們看來,這些只是無傷大雅的惡作劇,人類卻很不領情,也許這就是他們稱我們?yōu)椤澳Ч眙~”的一個原因吧!
曾經(jīng)有一位攝影師在水下拍攝時,遇到了我們同類里的一個“大個子”。于是攝影師就爬到了“大個子”的背上,讓它馱著自己進行了一次海底漫游。據(jù)我所知,那個“大個子”一點兒都沒生氣呢!
我們天生熱愛音樂,如果有人給我們放音樂,讓我們的心靈陶醉,我們就更愿意馱著大家在海底遨游,讓大家撫摸了。
雖然我們頂著“魔鬼魚”這樣嚇人的名號,在人類面前卻常常是脆弱無力的。一些人迷信我們的鰓是治療疾病的萬能靈藥,因此大肆捕殺我們。實際上,目前并沒有任何醫(yī)學證據(jù),能證明我們的鰓可以作為藥物來使用。相反有研究認為,我們體內(nèi)含有高濃度的重金屬元素,食用之后只會對人體有害。人類朋友啊,希望你們能早日醒悟,還我們一個安全、自由的生存環(huán)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