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朗
公元503年,也就是南梁立國的第二年,面對北魏的侵犯,梁武帝派大將曹景宗率軍出擊,獲得了一場大勝。大軍班師回朝之后,欣喜的梁武帝在華光殿舉辦宴會,為曹景宗慶功。豪華的皇家宴會上,當然少不了一些活躍氣氛的活動,于是,飲到酒酣耳熱之際,梁武帝提議,用一場比試為宴會助興。
比試什么呢?為了慶祝大將得勝歸來,用一場比武來彰顯武功?如果是比武,滿堂君臣,恐怕沒有人是曹景宗的對手。梁武帝是一位熱愛文學的皇帝,也有著很高的文學造詣,所以他提議的這場比試,較量的是他自己的特長——這是一場“文比”,內(nèi)容是連句賦詩。
既然是比試,一定有它的規(guī)則。連句賦詩的規(guī)則,是由一人進行“賦韻”,所謂“賦韻”,就是指在寫詩前,先規(guī)定若干個字為韻,然后參賽選手像抓鬮一樣去“分韻”,按照自己分到的韻腳去作詩,不能隨意發(fā)揮。
梁武帝命當時著名的文人沈約為在座的臣子們賦韻?;噬舷矚g文學,周圍臣子的肚子里自然也要有些墨水。再說,參加宴會的多是文官,寫詩的本領都是有的??刹芫白谑俏晃鋵?,平時酷愛騎射打獵,從沒聽說他有寫詩的愛好。連句賦詩可是現(xiàn)場作文,絲毫不能摻假,要是這位大功臣到時作不出詩,豈不是非常尷尬?沈約當然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沒有給曹景宗分韻??蓻]想到,曹景宗不高興了,認為這是看不起他,堅持要求給自己分韻。梁武帝勸道:“將軍是個杰出的將才,上陣殺敵,世上無人能和你相比。何必非要寫詩呢?”曹景宗向來爭強好勝,剛剛立了大功,此時又有了幾分醉意,哪里肯聽,在他一再要求下,武帝只好讓沈約也給曹景宗分了韻。
可此時詩韻已經(jīng)快要分完,只剩下“競”“病”兩個字。這兩個字在詩韻中可是相當“兇險”,是那種極難入詩的韻腳。武將遇上險韻,這下非得鬧笑話不可。大家都暗暗為曹景宗擔心起來。
曹景宗卻毫不在意,他回想起才結(jié)束不久的戰(zhàn)事,豪情萬丈,稍稍思索,便提筆寫下一首詩:
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
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p>
曹景宗生活的時代是南北朝時期。當時南方和北方都存在各自的政權,相互對峙。在詩歌的風氣上,北方詩風質(zhì)樸,南方詩風綺麗。梁是南方的一個朝代,在詩歌風氣上尤其注重辭藻的華麗。曹景宗這首賦韻之作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因感情真切,贏得了這場華光殿賦詩競賽,“將軍競病”的故事也成為流傳后世的一段詩海佳話。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我領兵出征時,兒女們都因為敵人強大而為我感到傷心憂慮;待到得勝歸來,凱旋的軍樂競相奏鳴。請問這路邊歡迎我的人,我的功績是否可以和西漢名將霍去病相比呢?
全詩以險韻作成,卻能貼合凱旋慶功的實際,寫得自然流暢。詩句一成,群臣都自嘆不如,梁武帝也很高興,讓人把這件事記載到了國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