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一直以來便是語文教師的教學重點、難點。尤其是小學教師,最頭疼的就應該是作文教學了。小學生識字量、閱讀量較少,語言組織能力差……這些都給小學語文教師作文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成了越來越多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深入研究的課題。本文基于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是衡量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對小學生語文作文能力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學生要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比欢?,縱觀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生作文情況,受應試教育等諸多因素制約,其作文能力差強人意。在此,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對作文教學的認識與感受,針對現(xiàn)今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
一、我國小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
“我手寫我心”,作文應該是學生實踐的感受和情感的流露,寫作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將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質(zhì)通過文字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
(一)千篇一律,缺少情感
縱觀當今小學生作文,假話連篇,假故事、假情感數(shù)見不鮮。例如在某一堂課上,我給學生布置了“難忘的一件小事”的命題作文,學生交上來的文章大部分以“扶老奶奶過馬路”“幫媽媽干活”“公交車讓座”為主??墒?,這些事情真的發(fā)生過嗎?答案不言而喻。在實際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范文引導法”,即給學生一個或幾個范文,引導學生進行模仿。這種方式雖然有益于學生短時間內(nèi)完成作文要求,卻忽視了語文的人文性,即沒有使學生真實的感受和情感得以抒發(fā)。同時,學生的作文是因為模仿而成,故而語言表達方式、框架結構、文章事例大同小異,出現(xiàn)了千篇一律的情況,忽視了作文最基礎的“真實”要求。
(二)缺少生活、脫離實際
由于現(xiàn)在的小學生課業(yè)繁重、興趣培養(yǎng)“廣泛”,缺少生活經(jīng)驗,故而不少作文出現(xiàn)了脫離實際的現(xiàn)象。我曾看過一篇新聞,某教師讓學生以生活中每日出現(xiàn)的“大米”為素材寫作,學生的文章中竟出現(xiàn)了“農(nóng)民伯伯把大米從樹上摘下來”的笑話。這不禁讓我們啼笑皆非。
然而,這個令人深思的現(xiàn)象背后流露出學生缺少觀察、生活經(jīng)驗匱乏的現(xiàn)狀,我想這是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大部分學生從小在父母的保護下,缺少獨立完成某一件事的經(jīng)驗,所以造成了現(xiàn)階段習作假、大、空的局面。離開了生活實踐,缺少主觀的感受與體驗,造成學生對生活中很多寫作素材都不熟悉,甚至有的還是一知半解。
同時,由于教師缺少對學生作文的有效指導,學生在進行文章修改時會感到迷茫、無所適從。
二、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令人“頭疼”的地方。不僅小學教師如此,小學生更是出現(xiàn)了“談作文色變”的情況。那么如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切實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呢?筆者根據(jù)教學經(jīng)驗給出如下淺顯的建議。
(一)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體會到寫作的樂趣才能投入到這項工作當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小學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多動、好玩”的心理特點通過開展實踐觀察的方式,引導學生愛上寫作。課堂教學僅僅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在觀察中、實踐中引導學生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務必要將課堂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走出課堂、深入實踐,在觀察中寫作、在實踐中獲取寫作的靈感。
(二)加強學生口語練習
“言為心聲”,口語表達與文章寫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大部分小學生厭倦文字的書寫,卻樂于通過語言表達出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口語表達的方式強化作文能力。例如組織學生開展講故事大賽、朗誦詩歌等活動加強學生的口語練習,提升他們的思維和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同時,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這在另一個方面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提高教師指導能力
作文教學是一種師生互動的活動,學生在完成基礎的寫作后,教師還應從自身的角度給予學生一定的有效指導,這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學習能力,提高自身的指導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寫作以記敘文為主,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要素意識是重點,即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緊密圍繞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果”開展講評。同時,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新作文講評模式,除了傳統(tǒng)的朗讀范文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間互評的方式進行作文教學。在互評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其他人作文中的問題,從而“由人及己”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不僅如此,教師在選取范文的時候,不僅選取一些較為優(yōu)秀的文章,更應該親自動筆,在提升自己的同時,為學生撰寫范文樹立榜樣。
總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性工作,不可一蹴而就。教師要在教學實際中,結合學生身心的發(fā)展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永華.小學作文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J].作文成功之路,2016(11).
[2]張家利.關于小學作文有效教學方法探索[J].課外語文,2016(15).
[3]李存奉.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寫作的實效[J].中華少年,2016(18).
作者簡介:高麗娜,1979年生,女,遼寧營口人,現(xiàn)任教于遼寧省大石橋市鋼都管理區(qū)新民小學。
(編輯:張馳)endprint
【摘要】針對小學生作文教學,本文認為應該從培養(yǎng)濃厚的寫作興趣、認真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說寫能力、博覽群書、養(yǎng)成快速完成作文的好習慣等幾方面著手,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作文教學;小學語文;作文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作文教學要緊扣《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罢n程標準”部分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薄岸嘟嵌鹊赜^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苯處熞龑W生習作入門,猶如給學生一把金鑰匙,能啟迪他們打開智慧的天窗,寫作會成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教學實踐中,我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培養(yǎng)濃厚的寫作興趣
現(xiàn)代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绷曌魇呛⒆觽冇米约旱男难獫补喑龅膭趧映晒?,如果沒有他們的主動參與,習作是不可能寫好的。表達本身就是人的一種需要,小學生的表達愿望尤為強烈。興趣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前提,學生如果能對習作產(chǎn)生興趣,視習作為樂事,樂意寫,自覺、自愿地寫,作文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如在教學《我的自畫像》時,我讓個頭相當、發(fā)型相似、穿同樣校服的三個男生站到講臺上,先從背面看,無法判斷,再從老師的角度介紹他們每一個人,讓學生猜是誰,孩子們瞬間明白,熟悉的人如何寫出差別來,怎樣寫人物的外貌。學生感覺外貌描寫特別有趣,興致勃勃,還發(fā)現(xiàn)老師觀察細致,身邊的同學外貌上的獨特之處自己都沒注意到,從照片上找自己的特點時非常用心,寫作興趣高漲。
二、認真觀察生活
作文離不開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多觀察周圍發(fā)生的事物,才能積累寫作素材。學生怕作文,往往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啥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活實踐,缺乏作文素材。因此,不能把學生限制得太窄、太死。學生一天到晚被關在教室里,被困在書本和作業(yè)上。教師整天處理那些對提高教學成效甚少的作業(yè),這就束縛了學生的作業(yè)興趣,作文教學效率就難以提高。我們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接觸另一些人,聽到一些話語,看到一些現(xiàn)象。能不能在對這些紛紜事態(tài)的觀察中有所感悟,有所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能力,尤其是愛好寫作者不可缺少的能力。我們應該豐富學生的生活,讓他們在生活實踐的廣闊天地里,不斷提高觀察能力、認知能力,不斷豐富知識,吸收營養(yǎng),積累材料,使他們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感受到生活的充實與美好,培養(yǎng)與發(fā)展對生活的熱愛、追求和向往的強烈感情,使內(nèi)心世界更加豐富、充實、深刻。知識豐富了,認識提高了,感情被點燃了,他們便覺得“不吐不快”,作文更有了興趣。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第六冊第六單元作文“就身邊發(fā)生的事談自己的看法”時,我給了學生一個月的調(diào)查時間,他們的選材有學生自殺事件、亂扔垃圾現(xiàn)象、薩德事件、禽流感的影響、水質(zhì)的污染等,五花八門,即使有選材個別相同的,看法也千差萬別,都寫得很好??梢姡S富的生活是習作的源泉。
三、培養(yǎng)學生說寫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寫作,歸根結底要在寫上下功夫。我認為會想會說才是會寫的前提。所謂說,就是要求學生能把看見的或聽到的按一定要求準確地用口頭表達出來。小學生普遍存在著描述不流暢、表達不完整的毛病。因此,這就要求我們?nèi)ヒ龑А⑷ヅ囵B(yǎng),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多發(fā)言,如口頭造句、復述課文、看圖說話、組織演講等,以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為寫好作文打好基礎。所謂寫,就是根據(jù)老師的要求,運用自己掌握的基礎知識來寫。寫的能力如何,往往是對聽、說、讀三種能力的綜合檢驗,如果寫作能力強,寫出的東西就會字跡清楚、表達準確、句子通順、用詞恰當。這樣,寫出的作文才是優(yōu)秀的。
每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我都會讓學生了解整個學期的習作內(nèi)容;每節(jié)習作課前,我都會讓學生把自己的構想講給家長聽;習作教學時,我會給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為寫作鋪好路。寫好的作文,自己是第一位讀者,讀給家長或好朋友聽。先說再寫,寫后再說,為寫好作文不懈努力。
四、博覽群書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弊魑氖歉鞣N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很難寫出有血有肉、新穎別致的好文章。所以,作文教學應教育、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只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開闊視野、積累知識、陶冶情操,為作文積累大量的詞匯,從中汲取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精髓,并學習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和寫作方法,厚積而薄發(fā),寫作時才會水到渠成,為自己的習作奠定厚實的基礎。
在閱讀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從中獲得生活積累、語言積累,在習作中傾吐,而且注意發(fā)揮作文與閱讀的相互促進作用,形成在閱讀中理解語言,在寫作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在閱讀中感悟語言文字,在寫作中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使閱讀與寫作融會貫通,為寫作打下基礎。
五、養(yǎng)成快速完成作文的好習慣
作文教學要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引進競爭機制。學生平時的多觀察、多積累為的是“用兵一時”,他們得養(yǎng)兵千日。課堂作文是競爭,因此,學生作文要養(yǎng)成快速完成的習慣,使課堂作文不留課下做。讓學生多接觸社會,多體驗生活,豐富思想,它有利于開發(fā)人的潛能和智力。目的是培養(yǎng)考場上應付自如的心理素質(zhì),也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學生學得興致盎然、輕松愉快,讓學生的個性充分得到全面、和諧、自由和健康的發(fā)展。
當然,作文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寫出文章容易,寫好文章就難了。在今后的教學,我還要不斷探索,使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
作者簡介:肖艷,女,1973年出生,陜西省咸陽市天王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