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煜坤
【摘要】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內容及要求,并結合自身的語文教學實習經(jīng)歷,從語文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一些不足入手,分析在語文教學中關于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來進行教育教學反思。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實習階段,我曾私下問過學生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你所上語文課怎么樣?”有同學這樣回答:“老師講的學生都會,不會的老師沒講,學生想聽的老師不會講?!边@說明目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語文課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對此,我從以下三個問題進行分析。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語文課過于“工具性”
老師一走進教室,“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第三課……”簡單介紹作者,然后開始劃分課文段落,總結這篇課文結構,之后就是開始提問,所提出的問題同學們都用“教材解析”來解答應對,一問一答,毫無意義的交流,一節(jié)很沒有實質內容的課文就講完了。另一種上課情況是老師上課就是分析卷紙,很快一節(jié)課就在一問一答中過去了。將語文課單純視為“工具學科”,關閉了本可以充分展示豐富人文精神的世界,將本應該活躍“人氣”的學科變得蒼白無神。這樣的語文課怎么會吸引學生?只會讓語文課變成了補寫其他科目卷子的時間。語文課需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老師需要有足夠的素質儲備。
(二)口語交際課程的空白
教材上將語文分為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兩大部分,但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這部分的忽略情況比較嚴重?!翱谡Z”和“交際”兩層意思,“口語”是口頭交際使用的語言,最早被人們普遍應用的語言形式,口語通常通過聲音傳播,“交際”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通常指二人及二人以上通過語言、行為等表達方式進行交流意見、情感、信息的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充滿變數(shù)和應對技巧的行為過程,一直被老師和學生忽視。但是口語交際能力在實際生活中還是非常實用的,在日后各種場合是一種展示自己能力的方式。高中必修五教材中只有五次主題練習,過于零碎不夠系統(tǒng)化,不利于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
(三)班級管理能力差
班主任老師是一班之魂,班主任老師管理能力的高低決定了班風、學風,影響班級每個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班主任老師不注重建設班級文化,沒有共同奮斗目標,沒有班級活動。這樣的班級缺乏凝聚力和積極團結的氛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導致以上問題的原因分析
主觀方面:老師礙于面子和時間,不喜歡和其他人交流(領導、同事、學生),即使教學效果不理想,也愿意保持原狀,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并沒有要改變的意識,更別說創(chuàng)新和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另一點就是對工作沒有熱情,處于一種“教學匠”的狀態(tài),僅僅是一份謀生的職業(yè)而已,導致語文教學能力低下,教學思想貧乏,語言也不生動、干癟,思想僵化,更不會考慮與學生積極相處,根本不會達到“全面育人”的效果。
客觀方面:教師面臨的教育環(huán)境相對來說較為復雜,日常教學要承受巨大的升學壓力,繁重的教學任務壓掉教師不少可以用來學習充電的時間,還有很多瑣碎的事情分心,這樣讓老師抓不到工作的重心。
三、建議
(一)態(tài)度方面
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睂δ愕穆殬I(yè)一定要有最初的熱忱,不要消極對待,就如于漪老師說的一句“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要具有反思和問題意識,很多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就容易止于經(jīng)驗,缺乏洞察問題和反思意識,就是我們所說的高原期教學階段。提出將自己定位為反思型教師,具有反思問題意識,積極改正態(tài)度。
(二)教學方面
明確自己的教學計劃,以新課標為標桿,然后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情況來制定詳細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吃透新課標,然后觀察自己班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制定每學期、每課時要完成的目標,將目標細化到每課時,這樣每課學生都清晰明了掌握新知識點,鞏固知識點。此外,要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每節(jié)課是否完成了知識、能力、情感的三維目標,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和課后的反饋情況。由課堂教學開始逐步進行反思,繼續(xù)改進后重新教學實踐,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多對話、多交流。與領導溝通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感悟,領導管理和導向是非常重要的,要向領導表示營造良好的教學反思文化氛圍和討論交流的習慣。與專家對話,在教學過程中肯定會遇到瓶頸,有個跳出自我經(jīng)驗的過程,提高自己的專業(yè)層次。教師有很多途徑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學歷進修、研修式培訓,這些見面式的交流學習機會,可以讓教師獲取很多新穎的教學理念。此外也可以學習教育專家的理論著作,通過閱讀來獲取感悟,激發(fā)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與同事對話,讓同事作為一面批判的鏡子,他人的感受可以幫助自己了解自己的行為和不易察覺的東西,更有利的是互相多聽課、提意見,例如新老教師互相聽課、互相評課,這樣可以使老師有很大進步。與學生對話,教學活動是一種互動性的活動,尤其是師生之間,教師要學會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要將學生的需求同自己的實踐結合起來,根據(jù)他們的要求和期望得到滿足的程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例如在班里設定“悄悄話信箱”,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和老師有良好的交流。
其實,對教學反思的研究,遠不止上文所述。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論題,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潛心研究。教師通過教育教學反思,使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得到整改,進一步深化自己的實踐性知識,也使教師從教書者走向教學者、研究者。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