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強
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各種教學方式已經(jīng)被普遍的運用在了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是目前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因此,本文對怎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育教學 有效性
0前言
要促進教育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但是,在新課改實施的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還未達到實際效果,語文課堂教學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等問題。下面對怎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1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生思想意識,智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主動來自于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是心智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心理承受力低,對安全感和愛的需求十分強烈,老師和藹的態(tài)度,情切的口吻都能夠讓小學生感受到溫暖和快樂,從心里喜歡認可老師,把老師當成自己學習的榜樣,喜歡上老師的課,學習興趣慢慢地被激發(fā)出來。以北師大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 “成語改錯專項題練習”改成語錯別字為例,老師可以這樣導入問題“同學們,大家聽說過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嘴巴里會閃爍金子的嗎?”這樣的一個幽默性的問話,不但會緩解緊張的教學環(huán)境,還會引發(fā)學習們的好奇心,活躍氣氛,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然后老師在黑板上寫出“眾口鑠金”這個成語,讓同學們踴躍發(fā)言,找出成語中出現(xiàn)的錯別字,通過這樣的一個方法,在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起到了啟迪思維、開發(fā)智力的作用。
2利用多元化的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利用多元的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之一。第一,在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語文課本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語文老師要上好語文課,在課前就應該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甚至滾瓜爛熟,要善于抓住教學的重點,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語文課程教學;第二,要善于挖掘生活資源。生活處處有語文,雖然,語文課本是學生們了解語文知識的根本途徑,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對于課本上那些文字,他們無法深入的理解,他們渴望去觀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去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因此,老師在語文教學的時候,不僅要對課程重點內(nèi)容進行講述,還應該善于去挖掘生活中的一些有趣資源,將其穿插到語文課程講述過程中來,豐富教學的內(nèi)容,用生活中的趣事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從實際的生活中去認識、理解、學習語文,提高語文成績和語文課程教學的效率。第三,與時俱進,合理利用網(wǎng)絡資源,豐富教學的內(nèi)容,提高學生對信息的理解力。社會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jīng)和我們的學習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了我們生活學習的一部分。對于教育事業(yè)來說,網(wǎng)絡用其巨大的信息容量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條件。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借助網(wǎng)絡技術,收集符合小學生興趣愛好的圖片、故事等穿插進課程教學過程中,另外,還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們放一些動漫和有趣的視頻等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學生們喜歡上語文課程,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
3轉(zhuǎn)變教學模式,發(fā)展學生的個體性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和指導者,對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而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是配合老師完成其教學任務,被迫的接受知識的傳遞,不能夠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不利用學生的學習。研究表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自主學習越突出,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的越快。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和支持學生主動學習,勤學好問。由于小學生們年紀尚小,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能力較弱,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的時候,應該要啟發(fā),要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發(fā)展學生的個體性。不讓學生自己去主動學習,遇到問題就直接告訴他們答案,學生們就會漸漸的產(chǎn)生一種依賴性,他們覺得老師會幫助他們解決,自己不用思考,影響學生們思維意識形成。當遇到問題時,老師應該給予意見,并不是代替學生們?nèi)ソ鉀Q問題,應該教給學生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當學生們具備了自覺學習,主動思考的能力,才能激發(fā)出自身的潛能,提高學習成績,語文課堂教學才會具有有效性。
在新課改的環(huán)境下,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學生的個性化的體驗。要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以教學《一個這樣的老師》一課為例,教師應該讓學生們進行討論,并提出相應的疑問: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課文中的老師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老師?同學們從老師身上學到了什么? 老師為什么會用這樣的一個方式來進行教學? 這樣逐層深入的進行討論,學生們就會發(fā)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習效率。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要提高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元化的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不斷地轉(zhuǎn)變教學體制,發(fā)展學生們的個性思維等。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教學的有效性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只有提高學生們的語文成績,才能到達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提高語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林木田.如何利用電教媒體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4 (04):32-36.
[2] 顏永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研究[J].新課程學習,2015(10):11-14.
[3] 沈文俠.閱讀成為最快樂的事——兒童文學閱讀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初探山[J].文理導航,2016(08):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