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秋艷
摘 要:“質疑”是學好任何一門學科的首要條件,對于小學生而言“質疑”更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重要渠道,同時也是通往創(chuàng)新之門的階梯。本文結合實際小學語文教學情況,對如何提升小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提出幾點意見,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制造敢于提問的環(huán)境、提出會質疑問難的引導方式等角度展開討論,希望能夠為廣大的同行業(yè)從業(yè)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質疑問難能力;培養(yǎng)
作為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的基礎,質疑問難成為了新課改下小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種學習途徑??梢哉f古往今來世界上很多重要的發(fā)明都離不開“質疑”,同時作為新課改下的小學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可或缺的過程,我們必須要站在學生的視角來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問難。特別是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作為原本枯燥的一門課程,教師更是要通過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來激發(f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以一種勤學善思、敢于提問、善于提問來展開探索式的學習之旅。
下面就來結合實踐教學,從四個環(huán)節(jié)對培養(yǎng)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質疑問難”能力展開研究,希望能夠為同行業(yè)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啟發(fā)。
一、重視引發(fā)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讓學生會“質疑問難”
作為直接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擁有了學習的“動機”便會積極、自覺地參與到整個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從而獲取更說書本內、外的知識。這種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通過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入手,主動地想要“質疑問難”。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站在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教材本身出發(fā),通過有趣的、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引發(fā)學生質疑需求。例如在講授《向命運挑戰(zhàn)》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必須要抓住小學生好奇心理以及求知欲望。通過向大家講述張海迪女士感人的經歷,隨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提出與張海迪女士有關的問題,例如:張海迪如何掌握了若干種外語、張海迪如何通過驚人的毅力來戰(zhàn)勝疾病與困難、張海迪女士如何通過身殘志堅的身軀完成了小學到研究生學業(yè)的進修等問題。
二、注重打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來鼓勵學生敢“質疑問難”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特別注意為學生打造一種輕松、愉快的發(fā)言環(huán)境,特別是在學生沒有想好提出質疑的情況下,如何引導他們重新提問、重新補充。通過這種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師生在和諧的關系中思維才會得到活躍性激發(fā)。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注意放下身段,以交流者的身份來打造一種能夠推心置腹的交流氛圍。對于能夠提出質疑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肯定與表揚,無論學生提出的質疑是否有思維價值,都應當充分肯定學生的積極性。有條件的學校還應當為勇于提問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
三、傳授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方式,從根源上杜絕“無疑而問”
(一)通過課文的細節(jié)來質疑問難
作為一篇課文的主旨體現,課文的細節(jié)勾勒不僅是作者情感的匯總,同時也是我們拜讀全文的重要突破口。它有的時候是文章的標題,也可能是行文中的關鍵語句。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一文中,學生們結合文章插圖及淺顯易懂的文字,來幫助學生明白小蝌蚪與青蛙媽媽之間的這種愛,同時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通過數碼資料展示來讓同學們以觀看動畫片的形式來了解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有一名學生提出,從動畫片來看才兩天時間,為什么蝌蚪就變成了青蛙呢?這時候,教師要充分的鼓勵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時還要給予解答:在一些文學作品中,很多時候并不會事無巨細的進行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描寫,而這種表達方式同樣也適用于戲曲當中,比如武將手持的馬鞭便代表了騎馬馳騁戰(zhàn)場。在鼓勵學生的同時,還要充分的解決小學生內心的疑惑。
相信在這種環(huán)境下所進行的引導是教學,不僅能夠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還能夠迅速的帶動學生走入課文當中,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來理解課文、愛上語文學習。
(二)通過解決“留白”來質疑問難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中,部分課文都是通過“留白”這種寫作方式來進行別具一格的寫作處理的,小學生通過對這種創(chuàng)作手段的閱讀,不僅能夠激發(fā)想象力,同時還能夠開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例如在《烏鴉喝水》這篇文章,一共有兩篇的配圖:第一幅是烏鴉找水喝,第二幅是烏鴉喝到了水,對于其中的部分作者沒有過的展示,而插圖中也沒有過多的描述。這時候,教師就要通過引導學生對中間圖像展開想象,來提升課文的理解能力。這種通過引導學生在這種“留白”處進行質疑問難,結合學生的想象來提升創(chuàng)造意識與想象能力無疑效果是巨大的。
(三)對“無疑”的課文進行質疑問難
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多時候文章中會出現一些情景,僅憑學生的閱讀并不會提出相應的問題,而這些貌似沒有疑問的地方很多情況下都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樞紐。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充分的引導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展開學習,在引發(fā)學生思索的同時促進學生對于課文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消化。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那些能夠積極提出問題的學生,都是善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學生,在適當的時候還應當通過樹立“提問小能手”等榜樣的力量來鼓勵學生踴躍提出質疑。
四、結論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質疑問難,不僅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源泉,同時也是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是開啟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每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都必須通過努力的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來獲取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實現。
參考文獻:
[1]寇曉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中國人,2017(1Z).
[2]宋寶蓮.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新課程,2016(16):95-95.
[3]吳晉榮.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6(74):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