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婧
煩了悶了唱唱戲
——記北京市椿樹街道紅線社區(qū)京劇社
◎文/魏婧
曲調(diào)悠揚,鼓點響亮,各流派的京劇名段輪番上演。每周六下午,北京市紅線社區(qū)居委會的小院儼然化身戲曲舞臺。一群年過花甲的老人,二十年來風(fēng)雨無阻,準(zhǔn)時相約。于他們而言,晚年生活中的京劇社,既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興趣,更是彼此沉甸甸的牽掛。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yán)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伴著《紅梅贊》的曲調(diào),四位年過半百的大媽并排而立引吭高歌。她們腰桿挺拔,目光炯炯,唱到投入之處,手還不時抬到胸前“起個范兒”。
在她們對面,幾位伴奏者微瞇雙眼,各自撥弄著手中的京胡、二胡、大阮,身體隨之輕輕晃動。其余聽眾或小聲哼唱,或打著拍子。一曲終了,大伙兒齊齊鼓掌叫好,熱鬧勁兒幾乎要從這間二十多平方米的小屋中溢出來。
這是椿樹街道紅線社區(qū)京劇社每周一次的聚會,成員們輪番演唱自己喜歡的流派選段,互相傾聽評點?!懊炕囟嫉教旌诹瞬沤Y(jié)束,不唱上幾個小時過不了癮?!眲?chuàng)始人尹樹昌介紹,目前紅線京劇社有二十五六位成員,年輕的50多歲,年長的已經(jīng)80多歲了。
一下午的相聚中,老伙伴們你方唱罷我登場。雖然不是專業(yè)出身,一招一式卻無比認(rèn)真。除了唱戲,彼此再侃侃國家大事,聊聊家長里短,直到夜幕降臨,才依依不舍地互相告別,約著下周再見。
“今年我們打算搞一次慶典,二十周年了嘛,要隆重一點?!睆膲涯甑交祝?5歲的尹樹昌笑言,自己也沒有想到,京劇社居然能辦這么久。
尹樹昌自幼長在椿樹街道,這是一片深具歷史文化底蘊的街區(qū)。清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jìn)京,為了能夠隨時奉詔入宮表演,便住在皇城附近,漸漸形成氣候。據(jù)資料顯示,椿樹街道僅1.09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會聚了余叔巖、荀慧生、尚小云等諸多名伶,200多家會館林立。京劇發(fā)祥地的惟一文物見證,“京師第一會館”——安徽會館也坐落于此。
尹樹昌的父親是位老戲迷,兩三歲時,他便常跟著父親去戲園子聽?wèi)颍€拜訪過不少京劇藝術(shù)家?!案浇址秽従邮芾鎴@文化影響很深,不見得會唱多少,要講起這方面的事兒,都能跟你聊上半天?!眳⒓庸ぷ骱螅鼧洳闪艘幻疖囁緳C。雖然沒從事京劇藝術(shù)行當(dāng),但“興趣一直在,東西也沒忘,常跟志同道合的票友湊到一起玩”。
1997年,有位民間京劇愛好者來到椿樹街道,想開發(fā)京劇市場,成立少兒京劇學(xué)校、京劇社團等,讓參加的人交費。這一做法在社區(qū)沒能行得通,卻給了尹樹昌和居委會一些啟示:“居委會知道我喜歡這個,就來找我說干脆咱們自己搞吧,后來我就把這個事情接下來了?!?/p>
紅線京劇社成立后,參與的街坊不少,活動場所成了問題,幸好得到了居委會的大力支持。“為什么我們定在周六活動?就是要趁人家休息,用居委會的辦公室。”尹樹昌介紹,每次活動如果沒有任務(wù),大伙兒便輪流唱唱拿手的段子。如果有任務(wù),就排一些折子戲。
近年來,伴隨京劇社名氣越來越大,任務(wù)也越來越多?!斑B著好幾年了,我們在區(qū)文化館的支持下,每年都推出一臺兩個多小時的折子戲。”尹樹昌自豪地表示,“現(xiàn)在可以說咱們北京的業(yè)余票房,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從紅線社區(qū)出去的?!?/p>
除了票友們自娛自樂,紅線京劇社還作為重要的民間基礎(chǔ)力量,推動了“椿樹杯”的誕生與發(fā)展。自2003年起,“椿樹杯”連續(xù)舉辦了十四屆。這一如今京城最有名的業(yè)余票友大賽,早已成為北京乃至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京劇愛好者一年一度的期待。
“‘椿樹杯’這個名字,還是我提出來的呢。”尹樹昌回憶,因椿樹街道素有“梨園之鄉(xiāng)”的美譽,紅線京劇社又漸成規(guī)模,當(dāng)年街道主管文體活動的老主任找到尹樹昌,想讓他幫著再成立一個以街道為單位的京劇團隊。
吸收一些其他社區(qū)的成員后,椿樹街道京劇隊也成立了。大伙兒便琢磨著聯(lián)合其他社區(qū)搞搞比賽,讓票友互相交流提高?!拔艺f咱們不是椿樹街道嘛,就叫‘椿樹杯’唄!一討論就定下來了。”
“一開頭是挺麻煩,那會兒網(wǎng)絡(luò)宣傳也不像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dá)?!币鼧洳锌?,11月的比賽,他們大夏天就往各個區(qū)縣的文化館跑,一家家送邀請函。經(jīng)過幾個月的籌備,2003年,首屆“椿樹杯”票友大賽在湖廣會館初試啼音。共有三四十位選手登臺亮相,還分化裝、穿行頭的彩唱組和不化裝、不穿行頭的清唱組?!半m然人不算太多,效果還挺好的,請的評委都是京劇藝術(shù)家,大伙兒可高興了?!?/p>
一年年辦下來,“椿樹杯”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并衍生出器樂演奏、少兒組等多個組別,每年還設(shè)計不同的主題。梅葆玖、馬長禮、景榮慶、孫毓敏等多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都曾擔(dān)任過“椿樹杯”的藝術(shù)顧問和評委。第十四屆“椿樹杯”,總計多達(dá)36支隊伍,324名京劇愛好者參與其中。
作為元老隊伍,紅線京劇社更是每年參賽的積極分子。各類器樂伴奏全由成員擔(dān)任,甚至還有專門的編劇。60歲的郝景茂,按照主題“我心目中的京劇”,創(chuàng)作了一個京劇小品。講述一位老人,欣賞京劇時打的拍子跟別人不一樣。原來他以前因為抗戰(zhàn)受傷,耳朵聽不見。老人告訴人們,年輕的時候保家衛(wèi)國,常和戰(zhàn)友們唱京劇。反擊開始時,也是唱著京劇沖出去,由此體現(xiàn)京劇在不同人心中的意義。整個情節(jié)細(xì)膩流暢,演員們也全情投入,場景十分感人。
從成立之初,紅線京劇社便堅持自愿且免費的模式,只要是京劇愛好者,都可以參與其中。尹樹昌認(rèn)為,公益屬性是京劇社最根本的生命力。逢年過節(jié),大伙兒也樂于去敬老院、建筑工地、衛(wèi)戍區(qū)等,為熱愛京劇的人們義務(wù)演出。
令尹樹昌印象最深的,是幾年前去門頭溝演出的經(jīng)歷。一位原來在居委會工作的大姐,退休后回了老家門頭溝。她聯(lián)系到尹樹昌,說她家那邊山里面很多老人一輩子都沒出來過,也沒機會看京劇演出,想讓京劇社來演一場,肯定特別受歡迎。尹樹昌一口答應(yīng),帶著社員們趕了過去。
“有坐公交車的,有開車的,總共去了三十多人呢!”尹樹昌充滿懷念地回憶。當(dāng)時正值深秋,天氣雖冷,氣氛卻極為熱烈?!跋旅孀煤趬簤憾际侨恕3暌欢斡^眾不干,非讓再唱。我們從天一黑就開始演,一直到夜里12點?!?/p>
演出結(jié)束后,大伙兒在當(dāng)?shù)刈×艘凰?。第二天臨走時,老人們紛紛捧出了山里的特產(chǎn)?!按髼棥⒑颂摇粋€勁往我們手里塞。就像送子弟兵一樣,一直送到村口,我們都感動得說不出話?!?/p>
為他人帶去溫暖的同時,京劇社的成員們也體會到了滿滿的成就感。而多年來的彼此陪伴,更讓這些老人們生出家人般的情誼。
“人們總說京劇是國粹,要傳承。但說句實話,對我們而言京劇就是一種精神寄托。讓老哥哥老姐姐們有個快樂的晚年,煩了悶了唱唱戲,挺高興,這是我們最在乎的事兒?!甭牭健耙纭钡母锌?,郝景茂接過話茬?!霸僬哒f,歲數(shù)大了,彼此都會惦記,每個星期來‘報個到’,聊聊天也好。要是兩周沒來,就去家里瞧瞧,看見了也就放心了,這是我們老年人的一種人情關(guān)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