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閑暇教育的理性審視與實踐期待

      2017-08-30 04:30:29龐桂美
      中國德育 2017年16期
      關鍵詞:閑暇勞動生活

      把閑暇與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相聯(lián)結,并不意味著自由全面發(fā)展可以從閑暇中自然產(chǎn)生,沒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閑暇也可能成為陷阱,閑暇時間會成為游手好閑、無所事事的時間,甚至成為吸毒、賭博等犯罪活動的時間。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假期時間變長,公民閑暇時間增加,閑暇生活質量受到重視,閑暇教育從理論研究到實踐操作,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兒童的休閑狀況令人擔憂,學校開展閑暇教育也不盡如人意。因此,有必要從歷史和現(xiàn)實的視角,對閑暇教育的認識誤區(qū)進行澄清,以便更有效地指導閑暇教育實踐。

      一、教育在閑暇與勞動關系的

      歷史流變中左右徘徊

      閑暇與勞動的關系以及教育與閑暇、勞動的關系,在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中,經(jīng)歷了一個異化、揚棄、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1.閑暇與勞動的對立:教育為了閑暇

      從發(fā)生學的意義上講,是勞動而不是閑暇推動了人從動物界分化并獨立出來,勞動也因此成為人與其他動物的本質區(qū)別。

      在對待勞動與閑暇的問題上,比較普遍的價值判斷是:勞動是強制的、受苦的,而閑暇則是自由的、快樂的。其實,勞動原本就內在地包含著強制與自由、受苦與快樂的矛盾,這一矛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外化為勞動與閑暇的分離。隨著分工的發(fā)展和階級的形成,勞動與閑暇得以在不同的主體中確定下來:被統(tǒng)治階級即勞動階級,只有勞動而無真正的閑暇;統(tǒng)治階級是“有閑階級”,閑暇成了他們的特權。然而在階級對立的社會條件下,勞動是異化的勞動,閑暇也是異化的閑暇,擁有閑暇的階層大肆地揮霍金錢和濫用自由時間,其對閑暇本身的利用,并不能促進自我的完善、文化的改良和社會的發(fā)展;相反,閑暇的作用僅僅是被用來作為證明和炫耀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聲望的一種手段。而處在另一端的勞動階級,則長期被迫從事一些標準化的、沒完沒了的勞動,他們很少體驗到公共的閑暇。統(tǒng)治階級擁有教育的壟斷權。最初的教育時間即是閑暇時間,教育活動本身就是“有閑階級”的一種休閑方式。近代西方“School”一詞,即源于希臘語“Skholk”,其原意為“閑暇”“休息”。這表明,教育獨立之初就與閑暇結下不解之緣,但這一切與勞動、勞動者并無關涉。

      2.閑暇時間與工作時間的分割:教育為了工作

      歐洲宗教改革和資產(chǎn)階級革命以后,有關個人在世上必須勤奮工作、節(jié)儉和講究效率的價值觀,被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稱為“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因為“按照主之旨意,唯有勞作而非悠閑享樂方能增益上帝的榮耀,虛擲時光便成了萬惡之首”[1]。于是,工作則善,不工作則惡,不想工作則屬有罪。這種倫理觀也恰恰是歐洲資本主義早期新教徒集團在經(jīng)濟上成功的重要因素。價值觀的這一轉變,終結了生活教育即等于閑暇教育以及教育以閑暇為中心內容的時代,轉而使工作教育成為生活的中心。這種以物質生產(chǎn)為中心的文化價值觀及其對教育的影響,盛行于其后的整個工業(yè)化時代。

      工業(yè)化模式下的教育,無論從教育目標、教學方法還是課程設置,都是以工作為核心設計的。一個人在十五六歲以前,學校是一個法定必須去的地方,在學校里的學習就是他的“工作”,當他完成學校所要求的學分之后,他就可為自己“掙得”畢業(yè)文憑、證書或學位。而上大學的目的則更明確,就是為了將來可以謀到一份好工作。結果,正如杜威所指出的那樣,這種追求功利和實用的教育,使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們不再能夠發(fā)展自己的想象力、優(yōu)雅的趣味,也不能深化我們的理智與洞見。

      3.閑暇時間的增加:教育再度關注閑暇

      20世紀以來,科技的進步和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閑暇時間,發(fā)達國家紛紛縮短工作時間,我國也于1995年實行了五天工作制。如果說一個世紀以前人們還在為縮短工作時間而斗爭的話,如今卻又為如何打發(fā)閑暇時間而煩惱了。

      擁有閑暇,從無休止的勞作中擺脫出來,是人類最古老的夢想之一。自資本主義關系確立以來,為了爭取實現(xiàn)八小時工作制,勞動者曾堅持不懈地斗爭,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增加工資、縮短工時,仍是勞動者的共同呼聲。人們預期,通過縮短工時,勞動者會有更多的機會去從事對他們的生活更為重要的文化活動和精神活動,也可以增加社會交往、增強身體素質。然而,事實卻并未隨人所愿。大量的研究表明,閑暇時間成為滋生不良行為和犯罪的溫床,缺乏處理好閑暇的能力,是造成酗酒、吸毒、自殺、暴力以及其他種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有鑒于此,有關如何合理地使用閑暇的教育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4.閑暇與工作趨向整合:教育回歸生活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主要發(fā)達國家先后進入“后工業(yè)社會”。人們曾樂觀地預言,在“后工業(yè)社會”,休閑和工作將趨向結合與統(tǒng)一,工作也許會失去它目前所具有的強制性特征,并獲得現(xiàn)在只有休閑才有的那種創(chuàng)造性;同樣,休閑也將不再是工作的對立面,而是得到一種現(xiàn)在只有工作才有的創(chuàng)造財富的地位。許多人深信,這種統(tǒng)一的、整合的生活會使我們更幸福、更自由。

      然而,這種預想并未變成現(xiàn)實,相反,它使人們陷入了新的自相矛盾的局面:人們花在工作上的時間越來越少,卻越發(fā)覺得身心疲憊;人們贏得了更多的自由時間的同時,卻變得更加忙碌了。雖然勞動時間在人們的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已大大減少,但在人們的頭腦中,時間卻變得越來越稀缺,甚至鬧起了“時間饑荒”。把有用和效率看成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崇尚種種帶有外在標志的成功,這種價值觀扭曲了人們的休閑理想和休閑觀念。人類作為生活目的而苦苦追求的閑暇,又淪落為取得某種地位或身份的手段,閑暇再一次異化了。

      然而,在閑暇與工作的異化過程中,以及人們對休閑與工作的畸形需求中,就隱藏著革命的結論:“人終將成為與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盵2]這就是馬克思所預言的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飛躍”。這個“飛躍”的過程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卻不是自發(fā)的過程,它的實現(xiàn)是需要條件的。維特根斯坦認為:“時代疾病要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來治愈,哲學問題的疾病要用改變人們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來治愈?!盵3]而在改變人們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教育應該有所作為。杜威認為,教育應該在勞動與閑暇之間搭起橋梁,既要重視工作教育,又要關注閑暇教育。[4]

      二、閑暇教育在學校對休閑的

      排斥中呼之而出

      閑暇教育在今天的學校教育中,處于一種什么境況呢?

      1.兒童休閑:被遺忘的角落

      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休閑越來越受到重視。在許多成人已從工作壓力中解放出來的時候,孩子們的休閑狀況卻不容樂觀,雖然素質教育與“減負”口號喊了許多年,但現(xiàn)實中兒童的休閑權利仍被忽視,玩的權利仍被剝奪。

      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學生全年在校學習時間已縮減為190天左右,假期已達全年時間的47.12%。這說明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他們的法定閑暇時間已近全部時間的二分之一。但是,又有資料表明,實際的閑暇越來越成為學生的稀缺資源。一項關于城市兒童的調查表明:城市兒童一周平均休閑時間僅為成人的60%,在校時間卻超過成人工作時間的48%,雙休日還要參加名目繁多的所謂特長班?!胺ǘā钡拈e暇時間和“實際”的閑暇時間之間存在著如此大的落差,說明青少年兒童的閑暇時間被無情地剝奪,這種剝奪不止于時間,真正被剝奪的是他們自由全面發(fā)展之可能!①

      缺乏休閑的體驗和教育,直接后果是不會休閑。玩本是兒童的天性,但有些兒童卻偏偏不會玩,甚至患上了“不會玩耍癥”。早在1961年,華特就提出了“學生淡漠癥”現(xiàn)象,即一些學生意欲明顯減退,對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研究者通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將類似現(xiàn)象歸納為青少年的“無聊癥候群”。調查顯示:21.5%的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感到無聊,不知道該做什么;28.5%的中學生經(jīng)常因為無所事事而感到煩躁。[5]與“無聊癥候群”緊密相連的則是不良行為的產(chǎn)生,吸煙、酗酒、吸毒、沉溺于網(wǎng)絡游戲等。不對青少年兒童進行閑暇教育,任其喪失休閑的能力,也就意味著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對不良誘惑的免疫能力。

      2. 閑暇教育:生命成長的呼喚

      我們總在追問:教育是什么?教育學也一再告訴我們:教育學是一門科學。但當我們在不懈地構建教育學的“科學”大廈時,現(xiàn)實中的人生并沒有因教育學的“科學”與否而改變軌跡。我們還想追問:教育到底是什么?或許我們還不能給出終極性的答案,但我們越來越明確:教育,其實離生命最近。

      馬克思將物質生產(chǎn)勞動之外可以自由支配,可以根據(jù)每個人各自的興趣、愛好、特長充分發(fā)展自身的知識、道德、審美能力和體魄,充分施展自己創(chuàng)造性才能的活動領域稱為“真正的自由王國”。馬克思分析道:“事實上,自由王國只是在由必須和外在目的規(guī)定要做的勞動終止的地方才開始……這個自由王國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國的基礎上,才能繁榮起來。工作日的縮短是根本條件?!比祟惏l(fā)展的歷史也已證明:處于必要勞動彼岸的閑暇時間才可能真正成為人以其自身發(fā)展為目的的時間,真正意義的教育也就是從這里開始。由此可以說,閑暇,是自由王國的入口處,也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生長地。自古至今,人們都把自由全面發(fā)展作為人的終極目標來追尋,然而卻又往往將它視作遙遠未來的現(xiàn)實,沒有看到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我們正在走進它、實現(xiàn)它,它正生長于閑暇之中。閑暇,既然與人之終極目標相聯(lián)結,它必當是人的最高生活境界、生活意義之所在。

      把閑暇與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相聯(lián)結,并不意味著自由全面發(fā)展可以從閑暇中自然產(chǎn)生,沒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閑暇也可能成為陷阱,閑暇時間會成為游手好閑、無所事事的時間,甚至成為吸毒、賭博等犯罪活動的時間。以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完善人為天職的教育便有了新的使命:閑暇教育。

      三、學校閑暇教育在素質教育的

      實施中找準方向

      在學習化社會,在終身教育時代,“教育”的概念在擴展,教育已延及人的一生,教育的對象已擴大到全社會所有的人?!按蠼逃备拍钕碌拈e暇教育,也同樣具有這種終生性和全民性的特點。盡管學校不是實施閑暇教育的唯一場域,但可以肯定的是,學校系統(tǒng)仍將是閑暇教育的主要機構;而且,學校中針對青少年兒童的閑暇教育,還是作為終身教育視域下的閑暇教育的基礎。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把閑暇教育目標列入中學教育目標之中并將其付諸實踐的國家。直到20世紀中葉,美國閑暇教育實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價值取向還是“教給學生學會善于利用閑暇時間”;20世紀中葉后,提高閑暇生活的質量則是閑暇教育主要的目標取向。20世紀80年代,我國教育界提出了“素質教育”的戰(zhàn)略。時至今日,可以肯定地說,素質教育仍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基本趨勢。根據(jù)我國的國情,借鑒國外閑暇教育目標的確定,筆者認為,學校閑暇教育的目標應從兩個層面加以把握。

      1.學校閑暇教育的初級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休閑素養(yǎng)

      所謂“休閑素養(yǎng)”,是指通過閑暇教育以及個體自身的閑暇實踐活動而逐步養(yǎng)成的個體較穩(wěn)定的休閑態(tài)度、休閑價值觀和休閑行為習慣。

      長期以來,教育著眼于造就未來占有工作時間的主體,所謂“教育為未來生活做準備”,實際上成了為未來的工作做準備,忽視了學生在情感生活空間和在閑暇時間里自由遐想的權利和能力。但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內容,尤其是當今社會,工作時間越來越短,閑暇時間越來越多,閑暇成為人類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內容,“一個人的消閑方式,說到底就是他的生活方式”。學生在閑暇時間生活的質量和方向,會直接影響到他的健康和全面發(fā)展。在學校實施閑暇教育,目的是加強學生閑暇素質培養(yǎng),是通過有針對性地向學生傳授各種閑暇活動的知識和技能,讓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閑暇價值觀,使學生學會明智地、自主地選擇閑暇活動,從而豐富和提高其閑暇生活的質量。

      2.學校閑暇教育的高級目標:培養(yǎng)學生成為心智健全、人格完整、熱愛生活的人

      斯賓塞曾提出“教育是生活的準備”的觀點。教育不應當是成人生活的預備,它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教育生活不是成人生活的翻版,它是兒童特有的生活。傳統(tǒng)教育把斯賓塞的觀點奉為真理,從而扼殺了學生當下生活的樂趣。蒙臺梭利指責過去的教育說:“教育者的唯一目的,他全部精力所指向的目的就是給兒童為他將來必須參與的社會生活做好準備。因此,由于所要達到的目的主要是兒童應該知道如何去模仿成年人,他就在模仿本能的掩護下,被迫地窒息了他的精神創(chuàng)造力”,其結果是“兒童所受的痛苦,不只是身體上的;在智力活動方面也遭受痛苦。學習是強制性的,充滿了厭倦和恐懼,兒童的心智疲勞了,他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倦竭了。他們變得懶散、沮喪、沉默、耽于惡習,對自己失去信心,毫無童年時期的快樂可愛的景象”[6]。蒙臺梭利對19世紀歐洲教育的描述,用來描繪我們當今的教育實不為過!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主張,意指“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就是學生生活的過程,教育不能只關注學生未來的生活,更要關心學生當下的生活。應該讓學生感受到,教育是跟他們當下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從而從根本上激發(fā)他們在教育中的創(chuàng)造性與開拓意識,同時轉變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提升他們的生活境界。

      在學校中開展閑暇教育,正是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閑暇素養(yǎng)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用各種各樣豐富的、感性的東西去體驗生活,去體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這種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感受,又會遷移到學習中來,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變苦學為樂學。如果兒童感受到學習能夠給予他美好的感情并帶來愉快,教育的影響能不斷地轉化為他身上的生機勃勃的精神,那么,教育和學習就不再是強迫的、與他無關的事情;他就不再是為父母學習、為升學學習、為未來學習,而是因為學習就是他此時此刻充滿意義和充滿愉快的最佳的生活方式。

      美國學者拉格內森認為,改變了某個民族的閑暇品性就可改變這個民族的整個個性和這個民族的效率。他據(jù)此認為,閑暇教育在任何一種文化中都不是一個附帶的任務。[7]學校閑暇教育正是通過學生良好閑暇素質的養(yǎng)成,轉變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的態(tài)度,培養(yǎng)他們學習和生活的主體意識,讓他們以一個生活主人的形象走向他們的未來生活,從而實現(xiàn)如懷特海所說的“通過樹木而見到森林”的高級目標,培養(yǎng)學生成為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熱愛學習和熱愛生活之人。

      注釋:

      ①參見龐桂美著:《閑暇教育概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序1;高德勝著:《道德教育的時代遭遇》,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64頁。

      參考文獻:

      [1]韋伯.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M].閻克文,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7:123.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3.

      [3]維特根斯坦.文化與價值[M].黃正東,唐少杰,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7:8.

      [4]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76.

      [5]楊波.青少年“無聊癥候群”問題探討[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3):33-35.

      [6]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杭州大學教育系.現(xiàn)代西方資產(chǎn)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84.

      [7]曼蒂,奧杜姆.閑暇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葉京,潘敏,鄭安泉,等譯.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9.

      【龐桂美,青島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劉 燁

      猜你喜歡
      閑暇勞動生活
      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人在何時最清醒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熱愛勞動
      閑暇拾筆寄娛情
      漫生活?閱快樂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xù))
      生活感悟
      特別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無厘頭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閑暇時間干點啥?
      婦女之友(2015年12期)2016-01-21 07:24:16
      禄劝| 荆门市| 治多县| 民权县| 宜州市| 桦南县| 金华市| 繁昌县| 乐安县| 区。| 天等县| 华蓥市| 荣昌县| 沅陵县| 霍城县| 葵青区| 阿合奇县| 竹北市| 柳林县| 泸州市| 阳江市| 庐江县| 井陉县| 长葛市| 武汉市| 澎湖县| 额敏县| 贵南县| 湟中县| 靖安县| 镇远县| 新余市| 贺州市| 东至县| 江源县| 湘阴县| 朝阳县| 太原市| 米林县| 扶沟县| 贵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