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燕+湯何勝
摘要:針對國內生的傳統(tǒng)教學不完全適于“國際生”的全英文教學的現(xiàn)狀,構建英語與電工學知識體系同步獲取的教學模式,采用小組學習為核心,多媒體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學習方法,修訂教學大綱和實訓大綱,完善教材體系,培養(yǎng)學生在電工電子技術方面滿足國際專業(yè)水準、適應國際需求、并且能動手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機械工程師的要求。
關鍵詞:國際化;全英文授課;電工電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34-0001-02
國際化是當今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趨勢,也是一所大學改革和快速發(fā)展的重要方向[1]。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背景下,積極發(fā)展國際化教學模式,現(xiàn)針對“國際班”的全英文授課已成為本科教學的重要特色之一。
為了落實《浙江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規(guī)劃》(2010—2020)和《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加強高等教育國際化專業(yè)級課程群建設的意見》,加強中外教育交流與合作,推動來華留學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有國際視野、國際交往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溫州大學積極開展國際化教育項目。在我校開設的全英文課程中,《Electrics and Electronics》(《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機械工程(國際化)專業(yè)的基礎課程之一,是學習專業(yè)課所必不可少的過渡課程,該課程總體分為兩部分:電路電工基礎知識和電子技術基礎知識。學生通過該課程的理論學習和技能實訓練習,熟悉模擬電路和數(shù)字電路的構成、區(qū)別和不同的分析方法,為深入學習本專業(yè)后續(xù)課程打下基礎。
一、“電工電子”全英文授課存在的問題
1.全英文教學模式難以完成國內現(xiàn)行電工學課程的教學大綱?!峨姽る娮蛹夹g》課程包含電路原理、基本電磁測量、模擬電子技術、數(shù)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電機學等六門課程的基本內容,屬于電工學概論領域經(jīng)典的綜合性課程,國內現(xiàn)行的電工學教學大綱注重于教學內容的完整與豐富,傳統(tǒng)教學亦側重于各學科知識點的掌握,但是全英文教學是將英語直接應用于語言類課程外的專業(yè)課程的教學,《Electrics and Electronics》的全英文授課是英語與該學科知識同步獲取的一種教學模式,課程的專業(yè)英語術語、英語表達方式、原版英文教材與授課教師教學思維的差異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使得在課堂中即使是“填鴨式”的說教亦難以完成國內現(xiàn)行電工學的教學大綱和全部教學要求。
2.“國際班”學生差異顯著,全英文教學模式難以實現(xiàn)中文教學的教學效果。目前“國際班”均由部分國內生與留學生混合組成、同堂上課,其中留學生主要來自非洲及亞洲,具有多種語言背景,由于他們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和語言背景下學習的英語,與在中國教育環(huán)境下使用的英語具有不同的特征,特別是各種不同的口音在某些程度上給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最初的交流帶來困難。除了在語言水平上,國內生與留學生參差不齊,在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式以及接受知識的程度上差異也較明顯,這使得全英文教學模式難以實現(xiàn)中文教學的課堂氛圍以及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且還帶來諸如課程進度難把握、考試成績難平衡等問題。
3.全英文的實訓教材幾乎為空白?!禘lectrics and Electronics》課程的理論課教材是在電子工業(yè)出版社的“國外電子與通信教材系列”項目中精選的40多種英文原版教材樣書中選取,基本符合國內現(xiàn)行的電工學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同時適于電子學和通信技術發(fā)展神速的時代。除了理論課教學,國內實踐教學主要是實驗課,根據(jù)內容模塊設計的實驗或實踐項目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課程的理解,并兼顧應用實踐的拓展,然而與理論課程內容相對應的英文原版實訓指導手冊或指導書幾乎為空白,這類英文原版實驗教材的缺乏使得難于為學生在實踐實訓中提供技術參數(shù)和技術支持。
二、“電工電子”全英文授課教學方法的設計
1.構建英語與電工學知識體系同步獲取的教學模式。不同于中文的傳統(tǒng)教學,全英文授課是英語與該學科知識同步獲取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特別需要設計課堂教學語言將課程理論知識、實驗課實踐項目與專業(yè)英語術語、英語表達方式等結合起來。通過制定有“針對性”和“適用性”的教學大綱是關鍵,電工電子課程教學大綱的“針對性”是指教學對象面對的是“國際班”,其“適用性”是指教學大綱要適用于滿足國際化教學的全英文授課的要求。教學大綱制定時要考慮電工理論的教學范圍、本學科專業(yè)英語的內容,更要制定出兼顧不同層次的教學重點與難點,以完成國際化的教學要求。
2.探索以小組學習為核心,“多媒體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由于“國際班”國內生與留學生存在著語言能力以及知識接受能力等方面的較大差異,所以采用互補方式組成小組,相互強化,以團隊協(xié)作方式進行教學安排。本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理論課采用多媒體教學,實驗課教學安排輔助理論教學,加深理論教學理解,增加感性認識,最終實現(xiàn)以小組學習為核心,“多媒體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理實一體化模塊教學。分組時一方面要考慮國內生與留學生的搭配,更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方式、知識結構等進行每組學生的分配,達到小組成員“相互強化”的效果。無論是理論課還是實踐課,對學生的細致調查是解決分組問題的關鍵。理論課堂小組以3—5人為宜,實踐課堂以2人為宜,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細致調查,考慮國內生與留學生的搭配,更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方式、知識結構等進行每組學生的分配,鍛煉學生團隊協(xié)作、共同學習的能力,達到“相互強化”的效果。
3.編寫英文版實訓指導書,完善原有教材體系。編寫英文實訓指導書《電工實驗》和《電子技術實驗》使原有的電工電子教材體系更加完整。為學生實踐實訓提供技術參數(shù)和技術支持,其內容不僅要對應課堂理論內容,而且還應編排學生部分自主設計的實驗項目。制作課堂練習,加強老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讓學生隨時檢測學習成效,分析不足,并鍛煉學生團隊合作、共同學習能力。配合本課程編寫相應習題集、提供測試題,通過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資源加強學習效果。
三、小結
本文主要探析在由部分國內生與留學生混合組成、同堂上課的國際化班中“電工電子”課程的教學。針對國內生的傳統(tǒng)教學不完全適于“國際班”的全英文教學的現(xiàn)狀,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材建設等方面進行,最終構建以多媒體理論教學為引導,以小組學習為核心,以實踐教學為輔助的教學體系以及英語與電工學知識體系同步獲取的新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在電工電子技術方面滿足國際專業(yè)水準、適應國際需求、并且能動手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機械工程師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子瑞,李峰平.國際化專業(yè)全英文教學經(jīng)驗解析[J].時代教育,2016,(11):151-153.
[2]葛紅娟,劉海春.電工電子技術課程雙語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6,28(1):51-53.